73年王洪文点名许世友,宣布对调命令,许世友脸色铁青,理也不理

红色先驱 2023-05-27 09:16:11

1973年12月20日,中央召开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毛主席要当面宣布对调命令,并委托一旁的王洪文点名。

王洪文不知深浅,拿起名册,就大喇喇地点起名来:“许世友!”

结果会场内静悄悄的,根本无人答应,王洪文向会场内看去,只见许世友脸色铁青,眼睛就盯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

王洪文见状,不禁有些发怵,因为他早在上海时,最怕的就是这个南京军区司令。

无奈最后,是周恩来出来救场,这个点名环节才总算完成。

所以,当时究竟是怎么回事?许世友和王洪文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渊源呢?

浙江之行

1970年,在毛主席的安排下,王洪文曾作为许世友将军的“助手”参与解决浙江问题

当时毛主席的意思是,“让王洪文去锻炼锻炼,跟着老将军学习一些如何解决棘手的问题”。

而这个“老将军”说的就是许世友,彼时,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浙江就在南京军区的管辖范围之内。

当时,许世友带着王洪文去到浙江以后,下榻华北饭店,华北饭店是省军区招待所,位于小山坡上。

许世友觉得,这里尽管条件差了一点,但是胜在安全,伙食也不错。

而王洪文对此却很是嫌弃,他嫌这里没有空调,天气很热,他想去住更高级的杭州饭店。

结果许世友可不惯着王洪文,因为当时杭州造反派头头陈励耘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到地方去住,安全没有保障,考虑到这点,许世友更是坚持不换地方,王洪文拗不过许世友,才勉强住下。

这时,许世友就已经看不上王洪文的娇贵劲了,不过再怎么说,这还只是小别扭,后来随着工作的展开,本质性矛盾就出现了。

在许世友看来,革命立场问题是严肃的,他的目的是在让一些干部们主动站出来,同造反派划清界限,回到正确立场上来,而王洪文则秉承江青一伙的旨意,给造反派头头壮胆打气,企图阻挠揭批,拉拢一些人并将其控制在自己手里,以便进一步控制浙江地区。

也正因此,王洪文时常同许世友唱反调,他曾背着人找造反派头头密谈,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就是刮个十二级台风嘛,要经得起这考验……江青、张春桥同志要我到浙江见到你向你问好,你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及时向我反映。”

再后来,王洪文还试图放宽对造反派的处理,而这些都遭到了许世友的坚决拒绝。

也就是这次经历,让王洪文见识到了许世友的处事风格。

“副主席一个就可以了”

1973年5月,中央召开由周恩来主持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也就是这次会上,周恩来宣布,根据毛主席的提议,政治局决定将王洪文调到中央工作。

8月20日,“十大”选举准备委员会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毛主席没有到会,而王洪文则被任命为选举准备委员会主任。

周恩来当天宣布完毛主席这个有关王洪文任命的决定后,就从主持人席位上谦恭地退了下去,接下来交给王洪文主持会议。

在场的100多位与会人员当即就明白了主席的意思,是要培养王洪文。

紧接着,在“十大”召开前的政治局会议上,毛主席又委托周恩来传达了要王洪文担任中央副主席的提议。

当时,李先念等政治委员们都没有表态,张春桥和姚文元见大家不吭声,也不便说什么,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而许世友,脾气火爆,性格耿直在全党全军都是出了名的,更直接撂下一句话:“副主席一个就可以了。”

此话刚一出,大家就已心知肚明,许世友是不赞成王洪文当副主席,副主席有周恩来一人就够了。

8月23日晚,周恩来又主持召开中央党政军直属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会议。

会上,周恩来再次传达和解释了有关毛主席选调王洪文到中央工作的思想,想要说服大家“打通思想”,“统一认识”。

而许世友还是不服气,期间没忍住,多次插话,如实陈述自己的意见。

张春桥当时就给许世友扣帽子,说他是“反对毛主席的意见”。

许世友闻言,嗓门一下就提上来了,厉声呵斥:“你有什么了不起。”

张春桥被许世友当面这样一顶,瞬间哑口无言。

而王洪文本人则是明显感觉到老干部们对他的不满和抵制。

会上,周恩来讲完话后,与会的老干部们总是回以热烈的掌声,而轮到王洪文讲话,则无人鼓掌,讲话结束后也是一片沉默,王洪文对此十分介怀。

1973年8月24日,“十大”开幕,王洪文被安排坐在主席台上,毛主席的右侧,而毛主席的左侧就是周恩来总理。

“十大”后,王洪文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一跃成为仅仅排名在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之后的人物。

与此同时,同样是在“十大”,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复出后的邓小平重新当选中央委员,不过还没有扮演领导角色,无法与王洪文相比。

而这时的王洪文,相较之前更加神气了,不过老干部们对他的态度还是大差不差。

点名许世友

1973年12月,毛主席终于下定决心,着手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在当月上旬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当着政治局和军委诸多高层的面,毛主席首先批评了“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的情况。

会场内的氛围愈发紧张,毛主席干脆换了一个话题,自然而然地提出:“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见大家不说话,毛主席对大家作出解释:“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就油了。”

在此之前,对于军区司令员对调的问题,毛主席其实已经考虑了数年,因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坐镇,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消极因素。

后来在提议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会上,毛主席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只见他指着在“十大”刚重新当选中央委员的邓小平说:“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就是此君……也是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

当时在座的各军区司令员们见邓小平,都情不自禁的拍手称快。

彼时,周恩来总理病重,毛主席已经在有意识地培养邓小平成为周恩来的接班人,尤其是在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上,俩人“英雄所见略同”,毛主席对邓小平更加器重。

12月20日,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正式召开。

几十名穿着绿色军装的军委委员齐聚一堂,肃然端坐,听候对调命令下达,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也巍巍然坐在其中。

军人身上自带的杀伐威严之气遍布房间内,这个场景实属难得一见。

此时,具体的对调部署已经定下,马上将由毛主席当面宣布这项对调命令。

当时我国一共有11个大军区,而此次要同时对调的大军区就有8个,这在我军历史上也是前所未见的,足见毛主席当时的决心以及对调事宜的重大。

出于对王洪文的培养和锻炼,毛主席想给王洪文一个机会,让他在这难能可贵的场面下,在将帅们面前树立点威风,于是委托他点名。

结果可想而知,王洪文根本镇不住这个场面。

他不知高低,拿起名册,就大咧咧地点起名来。

“许世友!”

无人回应,王洪文向会场看去,只见许世友黑着脸,目不转睛地盯着天花板,完全不屑于将眼光看向点名声音的来处,只当没听见,不理睬王洪文。

王洪文一瞬间就联想到当年在上海、在浙江工作时,许世友的处事风格,他最怕的就是这个了,见许世友不应,他顿觉手足无措,下意识地向周恩来投向求助的目光。

周恩来见状,不得不救场,从王洪文手里接过名册,不过看也没看到,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

这些刚刚还很啸傲的将军们,一个个响亮地回答着。

不一会儿,名就点完,周恩来宣布:“现在请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

对调命令正式下达后,邓小平和叶剑英负责部署具体工作,得到了老将们的一致支持。

许世友离开呆了近二十年的南京,奔赴广州,其他司令员亦是如此。

最终在不到10天内,这项对调工作就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此得到了有力保障。

这时期,邓小平等老同志们愈加受到毛主席肯定和倚重,而王洪文则逐渐令毛主席感到失望。

1974年6月,周恩来总理病重住院,毛主席准备开始南巡,于是委托王洪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四届人大酝酿名单的关键阶段,王洪文在江青的影响和要求下,一次又一次地向毛主席进言。

1974年10月,毛主席南巡在长沙驻留,王洪文遵从江青的意思,从北京飞赴长沙去见毛主席,反对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毛主席当时闻言,对政治欲望愈加强烈又到处树敌的江青愈加不满,同时也对身为副主席,却没有点自己的主见,跟在江青后面亦步亦趋的王洪文感到失望。

毛主席多次对王洪文说:“不要和江青搞在一起,不要跟在江青后面批东西,不要搞‘四人帮’,要团结……”

但是王洪文却没有放在心上,又或者说,他的个人意志不够强大,在上海工作时就被认为“耳朵软”,到了中央工作,更根本没有能力摆脱江青和张春桥等人的影响和控制,而只能是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

12月23日,周恩来拖着病体飞赴长沙,去面见毛主席,商定四届人大名单,王洪文又跟着去了。

这一次,毛主席一见王洪文,就批评道:“不要几个人搞在一起!我劝了你几次了,你就是听不进去。”

王洪文当场就面红耳赤,羞愧回答,“不搞了,以后不搞了”,并为此写了份检讨。

后来,毛主席干脆支开王洪文,同周恩来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

没有人知道毛主席和周总理当夜具体谈了什么。

不过可以明确是,“四人帮”斗争失败,没能改变四届全国人大的主要人事安排,在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主席后来亲口向周恩来和邓小平表示:王洪文政治上不强,“威望不高”。

1975年6月下旬,王洪文回到上海和浙江“帮助工作”,7月开始,中央日常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而王洪文从那之后再没有主持过中央工作,情绪十分低落。

直到1976年初,王洪文才又重新活跃起来,不过这一次,他并没能高兴太久。

毛主席慧眼识人,重新挑选了接班人——华国锋,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和叶剑英当机立断,在中南海展开了一次秘密的抓捕行动。

王洪文第一个被抓捕,他意识到情况不对,还曾拿出当年在上海武斗的架势,拳打脚踢,拼命反抗,不过根本不顶事,他很快就被警卫人员制服了。

紧接着,王洪文接受了审查,他人一下就蔫了,最终接受了事实,开始主动坦白,以求减轻罪责。

随着王洪文等的政治生涯结束,一段持续了十年的风雨岁月结束,新时期也终于到来了。

1 阅读:460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