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且听起来极有道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看清事物本质的人,还是很少的。我想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一件事,有人一眼看穿门道,有人折腾半天还在表面打转。
比如公司开会讨论一个项目,老板问「这事儿到底能不能成?」,有人立刻抓住关键点:「核心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合理,得先调整预算。」有人却絮絮叨叨分析半天市场数据,最后老板听得直打哈欠。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前者看透了本质,后者还陷在现象里。
那问题来了:怎么才能像高手一样,一眼就看穿本质?

答案就在《毛选》里。你可能觉得《毛选》是历史书,是打仗用的,其实它是一本看透事物本质的实战手册。比如教员说的一段话:
一切事物,它的现象同它的本质之间是有矛盾的。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有科学。不然,用直觉一看就看出本质来,还要科学干什么?还要研究干什么?所以要研究,就是因为现象同本质之间有矛盾。
你听起来可能有点绕,但拆开了看,其实他就是教我们三步走:不要相信直觉、不要偷懒、老老实实研究现象背后的门道。
今天我就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说说,《毛选》是怎样教我们看清事物本质的。
一、现象和本质是两码事
教员上来就点破一个真相:现象和本质天生就是死对头。
现象是什么?是你能直接看到、摸到的东西。比如一个人天天加班,表面看是「勤奋」,但本质可能是能力不足,或者故意做给领导看。
再比如一家公司销售额暴涨,现象是数据好看,本质可能是压货给经销商,实际市场根本没消化。
但人都有一个毛病——总爱把现象当本质。为什么?因为省事儿。看到员工加班就夸「劳模」,看到销售额涨就说「业务牛」,多简单啊!但《毛选》直接泼冷水:「用直觉一看就看出本质来,还要科学干什么?」
直觉是什么?是经验、是惯性思维、是大脑偷懒的捷径。但本质从来不会写在脸上,它藏在现象背后,像洋葱一样得一层层剥。
教员为什么打仗总能赢?因为他从来不只看「对方有多少兵、有多少枪」,而是研究对手的经济结构、内部矛盾、人心向背。

淮海战役前,有人说国民党军装备精良,难打。教员却说:「他们是铁多气少。」一句话戳破本质——武器再牛,人心散了也白搭。
所以《毛选》教你的第一课就是:永远对现象保持怀疑。别急着下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
就像老板突然给你加薪,别光顾着乐,你还得琢磨:他是认可我的能力?还是稳住我别跳槽?或者想让我干更累的工作?
二、科学方法不是摆架子
教员说:「要研究,就是因为现象同本质之间有矛盾。」研究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有章法地挖真相。
很多人觉得「研究」是专家的事,普通人用不着。错了!小到买菜砍价,大到投资创业,本质都是研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毛选》里提到的科学方法,核心就三条:
1、调查——把现象扒出来。
教员有个习惯,打仗前必须做「敌情调查」,连当地老百姓吃什么、穿什么都要问清楚。因为细节里藏着本质。
比如红军长征时,他发现贵州山区穷得连盐都吃不起,立刻意识到:「这里的群众对地主剥削恨之入骨,发动革命有基础。」后来果然靠发动群众站稳脚跟。
2、分析——除了列数据,还要找联系。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搞数据分析,但光列数字没用。教员分析问题,最擅长找矛盾关系。
比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不光说谁穷谁富,而是揪住「谁和谁有利益冲突」: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军阀和百姓……理清这些矛盾,革命该团结谁、打击谁就一目了然。

3、实践——本质不是猜出来的,是试出来的。
《毛选》里有个著名论断:「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看清本质不是坐在屋里拍脑袋,而是到现实里验证。
抗战时有人说「速胜论」,有人说「亡国论」,教员怎么反驳的?他跑到战场看士兵怎么打游击,到农村看百姓怎么支前,最后得出结论:「持久战才是出路。」
所以科学方法不是写论文用的,而是帮普通人撕开现象面纱的工具。下次遇到问题,别光喊「我觉得」,先老老实实调查、分析、实践,本质自然浮出水面。
三、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毛选》里还有一个实用却非常厉害的招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话不光适用于搞革命,也是看清本质的「金钥匙」。为何这么说?因为群众的眼睛虽不总是雪亮的,但群众的实践一定最接近真相。
举个例子:你想知道一款产品能不能卖爆,是看广告创意多炫,还是调研用户真实需求?教员的做法肯定是后者。
当年搞土地革命,他不是照搬苏联经验,而是跑到农村问农民:「你们最想要啥?」农民说:「要分地。」好,那就「打土豪分田地」。结果一呼百应,本质就一条:抓住了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你看现在很多老板抱怨市场难做,其实问题就出在这儿——整天盯着竞争对手、行业报告,却懒得和客户聊聊天。
教员要是开公司,肯定天天泡在用户堆里,因为他知道:真理不在报表里,而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里。

四、结束语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选》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不光教我们怎么看世界,更教我们怎么动手改造世界。
看清本质不是耍小聪明,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就像教员说的:「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当你学会用《毛选》的思维剥开现象、抓住本质,日子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老板画大饼时,你能一眼看出他到底有没有预算。
朋友找你借钱时,你能瞬间判断他是真急用还是老赖,甚至买菜时,你都能从菜贩子的眼神里看出今天的西红柿是不是隔夜的。
这种能力不是天赋,而是能练出来的手艺。就像教员在《水调歌头》里写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从今天起,你不要光盯着现象瞎琢磨,拿起「调查、分析、实践」这三把铲子,一铲子一铲子挖下去,本质就在那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