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前天发布了《1967年,秦基伟在京西宾馆大骂萧华,萧华有口难言,只好一笑了之》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讲到,1967年,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受到了造反派的迫害,家被抄,一时无处安身。幸好,周总理得知了此事,派飞机将他接到了北京,安置在京西宾馆,保护起来。
说起这个京西宾馆,可是一个颇有故事的地方。
它地处天安门以西五公里处,筹建于1964年1月。
最初定名为“八一饭店”,性质为军队招待所,不对外营业,专供接待国外军事代表团及军委内部召开会议所用。
其一期工程于该年9月1日完工后,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将之改名为“京西宾馆”。
京西宾馆建得是如此之高大宽敞,中央委员多喜欢下榻其中,久而久之,成为了召开中央会议的地方,则其政治意义就重大了起来。
又由于它是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下属单位,则在“十年”动乱时期,又成为了许多在地方和军队受到冲击的干部前来避风遮雨的地方。
根据许世友的秘书李文卿所著《近看许世友:一九六七——一九八五》一书的记载,“十年”动乱之初,南京军区的杜平政委,以及韩先楚、皮定均等大军区司令员受到冲击,都先后住进了这里。
每天,各地的造反派前来抓人,熙熙攘攘,喧腾不息,鸡犬不宁。
这些开国将军在“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严格要求下,苦不堪言。
不久,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受到了冲击,也住进了进来。
这下,大家都有了主心骨了。
皮定均直言不讳地说:“老许,我们现在虎落平阳,一点儿法都没有,你来了,我们都听你指挥,跟他们斗。”
许世友一咧大嘴,说:“咱们这一帮人,什么样的枪林弹雨没见过?早在鬼门关前走过几十个来回了,只要凑在一起,就不愁对付不了他们!”
话是这样说,很快,南京“造反派”就尾随来到了北京,堵在了京西宾馆外面,嚷着要进来抓人。
负责京西宾馆警卫的卫戍区部队拼命阻拦。
楼上的皮定均等人感觉到凶多吉少,让许世友赶快想办法。
许世友略一沉吟,想出了一计,要求各人把随身的秘书、参谋以及和楼层的服务员都集中起来,分别把守在各个楼梯口,人人手持热水瓶,只要“造反派”敢往楼上冲,就往下倒开水。
许世友一扬眉头,幽默地说:“我们可没有违反‘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规定,只是倒了点开水,倒了点开水而已。”
许世友的话,说得大家开怀大笑,愁云一扫而空。
皮定均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劲地朝许世友挤眉弄眼,说:“老许,真有你的!咱们这个战术,对外界宣传,就是不小心倒了点开水,在咱们内部,可称为‘水雷弹战术’哩!”
许世友得意地晃了晃脑袋。
许世友有随身带枪的习惯,向来是枪不离身,即使睡觉,枪也塞在枕头下。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拔了出来,挥舞了几下,又看见宾馆里有电话,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便抓起了电话,向周总理报告,并请转报毛主席,说:“总理,造反派步步紧逼,追我追到京西宾馆,铁了心要抓我,这真是欺人太甚。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我今天下定决心了,谁敢抓我,我就向谁开枪!”
周恩来一听,急了。
他了解许世友,知道许世友天不怕,地不怕,说到做到,生恐闹出了人命不好收场,赶紧让傅崇碧会同徐向前一同前往京西宾馆做双方的工作,同时,向毛主席做了报告。
毛主席也指示关锋到宾馆去遣散“造反派”。
如此一来,事件被制止了。
许世友等人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