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相册㉘|一个诞生于上海解放日的往事

范语桐来了 2025-03-29 15:37:35

【编者按】2020年,在94岁的老母亲离世后,丁文安93岁父亲通过口述与他细细讲述了他们一家子过往的故事。2022年,94岁的父亲离世,丁文安决定整理这些口述与他的家庭照片,追忆起与两位老人共同度过的岁月。

岁月匆匆,亲情长存。家族历史中的这些叙述与影像,构成了难得的珍贵记忆。它们促使人们更加重视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同时也让人更透彻地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与亲情的无价。

1948年晚秋,上海即将迎来解放之时,我的母亲及她的亲姐姐,也就是我的姨妈,专门缝制了两袭条纹样式的长衫。姨妈倾向于选择淡雅的色系(右侧图像展示的是姨妈),而我的母亲则更青睐深沉的色彩。

那一天,姐妹俩从位于长乐路和襄阳路交界处的妹妹住所启程,一路朝北,行至当时的延安西路,也即大西路,随后在江苏路,当时称为憶定盤路的交叉口转弯。不经意间,她们发现了一家照相馆,名为卿宝明照相馆。两人满心欢喜地进入店内,拍摄了一张合影,为后代保存下了这份宝贵的记忆。

旧照片宛如时光的信使,传递着往昔的信息。照片中的细节透露出,那时我的母亲正怀着孩子。母亲曾回忆说,在医院等待分娩之际,已能隐约听到外面的战火声。随后,在1949年5月28日,即上海获得解放的那天,我的大姐诞生了。为了纪念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父亲给大姐取名为丁解放。

查阅那张略显陈旧的三寸照片背面,我发现了记录于73年前的日期编码——11926,以及复制份数,共计六张。这张独一无二的照片,历经岁月洗礼仍能留存,多亏了我的表妹细心呵护,并最终将其归还于我。

母亲在家中为第四个孩子,前面有三位姐姐和一个弟弟。这张略显陈旧的珍贵照片里,排行居中的三姨显得格外和蔼,她是我十分敬重且亲近的长辈。因我和表亲们的年纪接近,每年暑期,母亲总会带我到三姨家探访并一同玩耍。那些夏日的快乐时光里,让我尤为兴奋的一项活动,便是与表兄弟一同乘小木船下河,以及用鱼叉捉鱼。表哥捕鱼技术出众,那时的浦东地区河流密布,水质清澈,每当鱼儿现身,几乎都难逃表哥那精准的鱼叉。三姨住在浦东川沙,她出身于乔家宅,后嫁到唐镇的大洪墩大洪村,那里留存着我诸多美好记忆。

看着父母结婚的照片,我心中涌起对母亲昔日风采与沉稳气质的深切怀念,同时也为父亲的帅气与可靠所触动。这些影像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往昔岁月的门扉。照片背面,父亲工整的字迹记载着拍摄的具体信息:时间是1949年2月,地点在青年馆的第八层。

我回想起父亲,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带着一丝自豪,向我们讲述了他与母亲相遇、相知并最终携手步入婚姻的过程。这个故事既离奇又浪漫。父亲细述了他们相遇的经过,那时的母亲,只是浦东川沙乔家宅里“川沙毛巾厂”的一名普通织工。

那个时代,川沙地区的乔家宅有一名少女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她的母亲,伴随着几位女伴,悄悄融入了围观婚礼的人群,期望亲眼见证这场喜庆的盛事。而就在同一天,少女的父亲担当起蔡路镇丁家宅男方迎亲的角色,前往大约十公里外的乔家宅迎娶新娘。在乔家宅附近,父亲不经意间在人海中发现了母亲的身影,她虽混迹于众人之间,但那出众的气质与美貌仍难以遮掩。那一刹那,他被母亲深深迷住了。

父亲回想起婚礼后,与祖母即我的母亲分享了自己的心意。不久,祖母便通过媒婆带上茶叶与红枣前往女方家提亲。在浦东地区,娶妻被当地人称为“娶媳妇”。尽管母亲比父亲年长两岁,但浦东有迎娶年长女子的风俗。母亲不仅长相出众,而且名声很好,只要双方八字相合,婚事便能定下来。当然,女方家听说丁家家境富裕,且父亲相貌堂堂,便欣然接受了提亲。然而,祖母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几天后趁着夜色悄悄去了乔家宅,想亲眼看看母亲的模样。有趣的是,祖母回家后略带遗憾地说:“那晚太黑了,没看清她的鼻子。”几天后,她又大白天去了一次,这次满意而归,说:“真漂亮啊!”从此,母亲在丁家宅有了“美人”这个绰号,一提“美人”,大家都知道是指我的母亲。祖母上门“相看”的这段趣事,后来成了家里的趣谈。父亲订婚后,祖母打算让母亲以童养媳的身份到上海,她希望母亲读完小学再结婚。于是,父亲和母亲一同返回上海继续学业。

我的爷爷,即我爸的爸爸,在上海管理一家卖米的店铺,并在襄阳路与长乐路交汇处拥有一栋房子。因此,我妈离开了她的家乡,前往上海开始新生活。在那里,她完成了小学到中学的教育,面对许多困难和生活挑战,但她始终坚持不懈。1948年,她与我爸结为夫妻,然后在1949年5月28日,我的姐姐出生了,名字叫做丁解放。日子一天天过去,之后,我们兄妹俩也相继来到了这个世界,为这个家增添了更多欢乐。

我的父亲年轻时满怀激情,于1949年10月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结束了军旅生涯。退役之后,他走进了上海市勤建中学,现今称为兰田中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他对教育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勤勉尽责,随后还被提拔为教研组的负责人,直到他退休为止。

母亲在退休之前,服务于曹杨新村街道的曹杨五村卫生所,在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她一直兢兢业业。她富有同情心且责任感强烈,通过日常的言行举止,对我们进行教导和启发。

那段时光里,我和妹妹、姐姐以及孩子们陪伴父母左右,一起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日子。这些珍贵的记忆,就像相册里定格的每一幕,深深烙印在我们心底。往后余生,希望这些承载着爱与回忆的老照片能被长久珍藏,让我们无论何时回首,都能重温父母给予的温情与家的和睦。

丁文安 采编  澎湃新闻 报道 吴栋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丁文安承担编辑职责,而澎湃新闻的记者任务则由吴栋负责。吴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新闻从业者,致力于采集和报道各类新闻事件。丁文安则专注于内容的整合与编辑,确保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两人合作无间,共同为澎湃新闻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吴栋深入一线,搜集新闻素材,丁文安则在后台进行细致的编辑工作,使得每一篇报道都能准确传达给读者。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澎湃新闻得以持续发布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

原文来源为澎湃新闻,如需获取更多原创信息,请安装并使用“澎湃新闻”应用程序。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智能手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而现在,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人们就能随时随地获取全球各地的最新资讯。这种转变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还增强了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线上购物平台的兴起,使得人们不再需要亲自前往实体店铺购买商品。他们只需在家中通过电脑或手机浏览商品信息,下单购买,就能轻松获得所需物品。这种购物方式的便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许多传统行业正在引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总的来说,科技的进步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带来诸多积极变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便捷高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