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反者道之动之有效反思,打破恶性循环
斯威国学
2024-03-20 02:40:24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走路不小心踢到石头上,怎么办?下次注意。
我们射箭没有射中靶心怎么办?调整箭头方向,高了向下压一点,低了向上举一点,重新射箭,直到射中靶心。
我们面对物,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一般都能快速反思,调整自己。
然而,我们对人呢?我们对人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这次踢到石头,下次踢到同样的石头,再下次依然如此,踢到脚受伤住院,出了院还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射箭没有射中靶心,不去提高自己的射箭水平,反而怪靶心没有跟着箭移动,让自己射不中。
看似荒谬的事情,天天在上演。
想想看,多少做父母的要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按理说,父母陪孩子写作业,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无法放手,天天陪,这种行为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还无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有些父母这种无效动作能持续到孩子高中毕业。
夫妻之间,一旦吵架,几十年前的事情都能一桩桩翻出来,翻来覆去,都是那么几件事。几十年事情都没有解决,两个人陷在里面,痛苦不痛苦?痛苦。怎么办?下次继续吵,继续痛苦。
以前看琼瑶剧,觉得特好笑,现在看来,这就是生活啊!
看下面这一段对话。
男:“对,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女:“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男:“我就算再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更无理取闹!”
女:“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男:“哼,我绝对没你无情,没你残酷,没你无理取闹!”
女:“好,既然你说我无情,我残酷,我无理取闹,我就无情给你看,残酷给你看,无理取闹给你看。”
男:“看吧,还说你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现在完全展现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一面了吧!”
看完之后,觉得琼瑶写的啥玩意儿,现在才发现,她才是洞悉人性大师,能把人与人之间的无效沟通写得这么让人印象深刻。夫妻之间,甚至很多人与人的沟通本质上都是这种状态。
从第一句话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无效沟通。为什么?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不懂反思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不懂反思的人只会外归因,一般用的方法是责备、批评、强迫别人接受自己观点。而对方要么拒绝接受,要么反击,最终双方是谁都不服谁。
有些隐蔽的外归因,很多人意识不到。做管理的人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其他人都做得挺好,就他不行。其他学生学习都很认真,就他不认真。貌似很正确,实际上隐含着,管理者做得很好,老师自己做得很好,即使有不好的地方,也是下属不行,学生不行。其实管理者要反思的是,我怎么样做才能让下属做得好,老师要反思的是,那个不认真的学生,我怎么样做才能帮助他认真起来。
然而,一次次的外归因,会让自己陷入到恶性循环,无法自拔,对方总是无理取闹,那个下属问题出问题,那个学生总是不认真。我怎么这么倒霉!
反者道之动,反,是要让道动起来,而且是正向的动,个人能升职加薪,事业蒸蒸日上,关系越来越好,朋友圈壮大,公司做大做强,国家繁荣富强,这才是合理的。
没有反思能力,或者反思不得当,都无法让道正向运行起来。
人只有通过正确的反思,才能打破恶性循环,打开格局。
那么,怎么反思?
有些人反思很有意思,事情结束一思考,全是负面情绪。这次怎么回事!我怎么这么笨,怎么这么蠢,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了!然后把原因归结为自己不行。自责不是反思,只会把自己带入过去的情境当中,痛苦不堪。
也有人的反思,不是自己反思,而是让别人反思。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一句话,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道理是这个道理,问题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自己是否具备帮助别人反思的能力,没有的话,做好自己的销售工作,免得惹众怒。有些做父母的看孩子犯错不知悔改,吼着对孩子说,去给我反思!孩子一脸懵,怎么反思?
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反思自己,孩子又要如何反思呢?
所以说,反思,反思什么?
反思的是你行为的效度。反者道之动,道要动起来,不能起反作用。如果起反作用了,这个时候就要给自己亮红灯,是不是行为没有效度了?我的目标明明是往南,结果却往北边走,有时候,越努力,失败得越快。
老板骂员工,是希望员工能够认真工作,员工却在工作的时候摸鱼,老板要反思的是自己,而不是叫员工反思。否则,老板骂员工越多,员工对抗得越厉害。父母如果认为自己生了个白眼狼,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是不是对孩子好的同时,没有培养出孩子的感恩之心?男人说女人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男人的期望是什么?女人有情,有爱,讲理。女人也是同样的期望。但是他们的语言跟期望完全相反,变成了互相指责,这两个人球踢来踢去,就是进不了对方的球门。当然进不了!谁愿意承认自己无情、残酷、无理取闹。
有人讲,吵吵闹闹不也是一辈子吗?然而,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你为什么不跟他开开心心过一辈子,非要吵吵闹闹过一辈子呢!你马上就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了,这时要及时反省。如果对方不反省,主动的人要反省。谁有需求,谁主动。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反思,反思,反思的是行为的效度,反思的是自己,是有需求的那个人。即使你发现别人身上有问题,也不是去指责,批评,而是先看你在什么情境,和对方是什么关系,如果需要,再去帮助别人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对方自己做出改进。有能力,去帮,没有能力,先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经常出现一次没有效度,两次没有,三次还没有效度的行为,怎么办?就像男生追女生,第一次追不到,第二次还追不追了?如果按照第一次的方法去追,是不是还追不到?所以要换方法。换个方法还没有效呢?再换。老是没效果,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了?不是男生的目标有问题,而是男生对女生不了解。
第一次送玫瑰,女生不要。第二次送百合,不要,第三次继续送花,女生还是不要。其实,这个女生不喜欢花,而是喜欢旅游。所以,男生如果早了解到女生喜欢什么,不就没事了嘛!做事就是这样,如果你试几回都是这样状态的话,这就有问题,得调整了。
所以,我们大部分时候需要的反思有两种,第一,我这个行为发生出去了以后,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反馈;第二,我的行为发生出去了以后,没有反馈的时候,我要怎么样去调整。这个我们一定要反思,因为我们是主动方。
这就像弓箭一样的,如果我没有射到标靶,我就要调整了,上下左右调整。
最怕的就是什么?
射不动,再来,然后,一万箭都射不中。甚至有时候,我们经常是无的放矢,我们并不知道标靶在哪个地方,就抓个箭射,射出去的箭都射不到标靶上。
这也是我们很多人说要反思,却不知道怎么反思的地方。
射箭意味着我们发出任何一个行为,我们要么是让对方把情境大门打开,让我们可以走进去,可以支持他。或者是我们一动,让别人看到我这个情境大门是打开的,他愿意走进来支持我们。对方应该发生的是这两种正向的反应。如果不能发生这两种正向的反应,你就知道,对方基本上是在负向状态。
我们反思的点在于行为的标靶在哪里,我没有准确地寻得标的?这个标的很重要。标的是什么?人的上三线,目标,身份,角色。人跟人之间的标的,其实基本上就是这三个东西:目标是什么,身份是什么,角色是什么。
比如说,当你发现你的团队官僚作风盛行时,你这个团队长就要反思一下了,是不是他们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归责现象的发生。这不是下属的问题,是你这个团队长的问题。角色的背后有责权利,团队长在角色上推卸责任,下面的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人很奇妙,你想把责任摘干净时,没有人愿意和你站在一起背锅。可是,如果你勇于承担责任,别人却更愿意和你站在一起,面对问题。
我们经常在角色不清上面发生问题,因为角色太多。在一个身份层面上,有N多角色。角色不清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在同一个身份上,角色是可以互相调整的。做父母的想要孩子好好学习,总是搬出一句话,你是学生,你就应该好好学习。说这句话,经常没有效果。孩子会想,我不是在学校,你又不是我老师,凭什么管我学习?所以,这时候,父母能不能换一个角色?
学生可以学习,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学习,你是妈妈的好宝贝,也可以学习。如果孩子的角色不清,我们可以调整。如果孩子对身份不清,我们可以把角色变成一个身份属性。学生最重要的一个职责是什么?学习。所以,你是一个学习的人。你是一个学习的人,孩子是不是也是一个学习的人?当然。你不是的话,从小长大,怎么长大的?身体可以长大,思想永远没有办法提高。
孩子其实跟学生可以同步的,我们家长一定要搞清楚,那是你的孩子,不是学生。要不然,做父母的就要把自己角色变一下,不能又是妈妈,又是老师。你讲我是妈妈,我负责你的学习,你就要知道,你是我的孩子,我照顾你学习,不是为了别的东西,而是为了让你可以有更好的成长,这是妈妈的职责。你认识东西的多少,其实跟妈妈是有关系的。
要不然妈妈教你干什么?现在有老师教了,我还得感谢老师,老师帮我教,然后我回来帮你温故而知新一下。
一定要知道,我们在家里面主要角色是妈妈,是一个关爱孩子成长的人。对自己和孩子的身份、角色定位清楚,再去射箭的时候,就会一射一个准。
所以说,反思,首先避免自责,避免外归因,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怎么找?对自己和对方有所了解。每个人都有标靶,自己的目标、身份、角色,对方的目标、身份、角色。如果箭射出去,对方没有反应,就需要在目标、身份、角色之间调整,直到准确射中靶心。
《道德经》第四十章(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