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四汉将”除张勇外的三人为何均不在《明季贰臣传》中?

书兰聊历史 2023-08-26 18:37:01

前言:华夏向来崇尚忠孝节义,讲究一个忠臣不事二主,涌现出了苏武、文天祥、陆秀夫和史可法等铁骨铮铮的好男儿,不过这里面多少有些物以稀为贵的尴尬。每逢朝代更迭之际,总会有很多文臣武将选择背叛前朝、帮助新朝,甘做贰臣,比如背明降清的洪承畴、吴三桂和祖大寿等人。然而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贰臣既然选择了偷生和富贵,自然不会有好的名声。一旦新朝局势稳定下来,出于推崇忠义精神的考虑,新朝的统治者就不会再管贰臣所立功勋有多大,只会迎合主流,将贰臣弄成反面教材,比如乾隆皇帝令人编撰的《明季贰臣传》便将明末降清的诸多贰臣列入其中。然而这里面有个情况,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的“河西四汉将”中除张勇之外的三人均未被乾隆皇帝定义为贰臣。

《贰臣传》翻刻

一、乾隆皇帝心中的明季贰臣

1、功勋卓著的甲类贰臣

明清相交之际,先仕明、后仕清的文臣武将比比皆是。乾隆皇帝亦不能一概而论,将他们全都列入《明季贰臣传》中,否则就违背了巩固满清统治力的初衷。同理,贰臣之中也得分出个优劣,不然就寒了人心。那些降清之后忠心耿耿,一心供满清驱使,为满清建立莫大功勋的贰臣应当被区别对待,是故乾隆皇帝将这些人视为甲等贰臣。

如果再细分的话,甲等贰臣又可按他们在明朝任职的高低来分成两类,一类是原本担任明朝的中下级官职者,另外一类则曾经是备受明朝重用的高阶官员。前者有祖可法、孟乔芳和李永芳等。祖可法本为祖大寿养子,后在代表祖大寿与满清商量归降之事时被满清扣留,并顺势降清。多尔衮和豪格等人率军围攻锦州不利,皇太极准备借机打压诸王公贝勒,得亏祖可法规劝才作罢。

前有莽古尔泰和阿敏等人的凄惨下场,如果皇太极真的要上纲上线,手握重兵的多尔衮等人又岂愿束手就擒?最后的结果就是满清内部生乱,明朝赢得喘息之机。祖可法在此次事情中不仅帮助清朝化解了危机,还促使锦州城中的祖大寿兵败降清,可见他对满清的忠心。“河西四汉将”之首的张勇与祖可法等人的情况相似,故被排在甲等贰臣的第二十位。

张勇本为明朝副将,降清之后为满清鞍前马后、征战四方,死在他手上的大顺军和南明军不计其数,及至三藩之乱,他又因战功卓著而被加封为一等侯爵,乾隆皇帝曾赞他有古名将之风。至于张勇的老领导洪承畴则是在两朝为高官的贰臣典型,这一类人物对满清入主中原所做出的贡献往往战略层面的。

洪承畴像

2、心有旁骛的乙类贰臣

乾隆皇帝的心理对甲类贰臣多少有些矛盾,一面得服从大局,定他们为贰臣,一面又认同他们的汗马功劳,故而明里暗里强调他们的“大节有亏”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不得已。至于那些三心二意、功劳不显的乙类贰臣则没这种待遇了。乙类贰臣中属钱谦益最为典型,他文采斐然,在明清两朝均出任尚书、侍郎之类的高官。

然而他在清朝任职期间并未像甲类贰臣那样忠心不二,常常暗中在民间组织或参与反清活动,他以为可以挽回自己的名声,不料世人都不傻,乾隆皇帝明确指出他的反清行为是“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另外还有一些不同于钱谦益反清,而是习惯性坑清的乙类贰臣,比如从万历年间就开始为官的冯铨。

钱谦益和柳如是

冯铨这个人在明朝任职期间就风评不好,他表面上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却能做出党附魏忠贤和陷害熊廷弼等坑害明朝的事情。等他为满清效力后,职业习惯一如往常,蒙蔽君主、排斥异己,是故乾隆皇帝恨极了他,专门下旨削夺了他的谥号。像这样的人在京剧中就是最合适不过的白脸奸臣。

明朝是被李自成直接灭亡的,而李自成后面又被满清所灭,这么一来,就有一批资深贰臣的出现,他们先降大顺、后降清,比如党崇雅和陈名夏等人。这类贰臣大多都曾被南明小朝廷定义为“从贼者”,进而也被满清所蔑视。他们或许有才,但是不容于社会主流,始终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过活。

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了明朝京城

二、河西四汉将的条件

1、入祀贤良祠

历来人臣以死后配享太庙为最高荣誉,然而太庙的入场券极难获得,唐宋元明清五大王朝配享太庙的宗室、大臣加起来仅百余人,其中清朝为二十六人,且里面只有张廷玉一名汉臣,即使是保护了满清半壁江山的曾国藩都没有这种待遇。华夏讲究一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且古人素来看重死后荣誉,像配享太庙这种事情也就成为历代皇帝奖励功臣、凝聚人心的最佳手段之一。

鉴于配享太庙的荣誉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不足以满足皇权所需,一些皇帝便依着这个法子在塔尖之下另外想招,比如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宋理宗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等。及至清朝,雍正皇帝借鉴古例,建了一座贤良祠,用以供奉那些有大功于社稷的贤王良臣,旨在让麾下大臣有更多的盼头,他们纵使入不了太庙,还有贤良祠可以争取。

河西四汉将在三藩之乱中立有不世之功,均是康熙皇帝的爱将。前文提到的张勇,早年因为在战场上伤了脚,行动不便,康熙皇帝特允他乘肩舆入宫,并且康熙皇帝还当众说过,“若汉将皆如张勇,何愁大清不安?”赵良栋,康熙皇帝称他为“伟男子”、“良将”。孙思克,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勤劳茂著,允称良将”。王进宝,康熙皇帝最有感觉的是“忠勇”二字。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四人均被雍正皇帝请入了贤良祠中,当时一共只有五十八人有此待遇。依雍正皇帝下令建祠的圣旨来说,贤良祠褒奖的是“效忠宣力之臣”,为了这个主张,他还亲自题了一块写有“崇忠念旧”的匾额,说明河西四汉将是他认定的忠臣。那么作为儿子的乾隆皇帝好意思违逆父意,将他们都弄成贰臣吗?

贤良祠

2、多为后起之秀

时间有时候是会改变命运的,不然也不会有“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的说法,一旦赶上了特殊的时间,做什么选择可能就由不得自己了。范文程如果早出生个一二十年,可能就会有仕明的经历,进而被定义为贰臣。钱谦益如果只活六十岁,便可在明朝灭亡之前去世,不至于成为贰臣。

河西四汉将出道的时间大多比较巧,赵良栋原本是农家子,还未来得及在明朝谋个铁饭碗就碰到满清入关,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满清平定关中,他便以白身加入清军。虽然他作战有勇有谋,但是当时满清不缺宿将,他的发挥空间有限,他在沙场上奋斗了十七年才于康熙元年升任总兵之职,成为清军将领中的后起之秀。

赵良栋像

孙思克比赵良栋晚出生七年,满清入关时,他才十六岁。因为他父亲孙得功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以明朝游击将军的身份降了清,所以他一出生就是满清的人。别看他有父荫,他照样奋斗了十多年才于康熙二年当上总兵。值得一提的是,他父亲孙得功被乾隆皇帝列为贰臣。王进宝比孙思克大两岁,他加入清军的时候,明朝已经灭亡了,另外他升总兵的时间比孙思克整整晚了十年。

四汉将中属张勇年纪最大,他比另外三人中年纪最大的赵良栋还要大五岁。虽说他降清的时间和赵良栋是同一年,但是他出道早,在明朝就当上了副将,所以他在满清只用了四年就升为总兵。也就是说除了张勇之外的三人在清朝的统一战争中都只是小配角,直到平三藩的战争中才成为主力。

王进宝像

结语

综上所述,河西四汉将为满清立下大功,即使被列入《明季贰臣传》,也不符合乙类贰臣的标准。至于甲类贰臣,起码得有过在明朝为官的经历,可四人中除张勇因出道早而在明朝任过职、符合标准外,其余三人要么是以白身加入的满清,要么是生而为旗人,实难被定义为贰臣。

如果要较真的话,他们四人身为汉人,却选择为满清效力,从道德情感上绕过标准,将他们视为贰臣也可以理解。然而如果乾隆皇帝真这么做了,既有对其父雍正皇帝的不敬,毕竟四人都是被其父请到的贤良祠,又会引起汉臣的集体不满,大家会拿自己的作为和河西四汉将对比,对自己的死后荣誉产生担忧,精明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这么做。

参考文献:

《清实录》

《清史稿》

《明季贰臣传》

0 阅读:28

书兰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