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国交“投名状”?清华院长曾提议:中国应向美日共享顶尖技术

东鸿说过 2025-03-31 07:54:31

我们都知道,近些年美国为了限制我国的科技发展,那完全是不择手段,制裁、封锁、打压...只要是对我国不利的事,美国就乐意去做。

但就算这样,我国仍然是打破了重重枷锁,成功发展了起来。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清华院长突然跳出来,表示应该促进合作,将中国的顶尖技术主动分享给美国和日本。

这人到底打的是什么心思?

“科学无国界”

2023年3月10日,在“开放国会论坛”上,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白重恩,突然抛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观点。

他以“科学无国界”为依据,提议中国主动向美国和日本分享光伏硅片制备技术。

要知道,中国在光伏硅片领域占据着全球主导地位,产能和产量在全球占比极高,相关技术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美日长期对中国实施科技封锁的大背景下,这一言论瞬间点燃了舆论的怒火。

人们纷纷质疑其背后的动机,有人言辞激烈,直指他可能是“间谍”。

尽管这一论断缺乏确凿证据,但围绕白重恩言论的争议,却始终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白重恩198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前往美国深造,先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又于哈佛大学拿下经济学博士学位。

此后,他在美国波士顿学院任教长达7年,后又在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任职近5年。

算下来,他有着17年在美相关教学或工作的经历。

不仅如此,自2020年5月起,白重恩出任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神华能源高管这一身份。

清华经管院长、美系教育及工作履历、神华能源高管,这三重身份集于一身,让不少人对他提议分享技术的动机打上了问号。

中美科技对抗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宛如一匹黑马,在全球能源市场上一骑绝尘。

据统计,中国光伏产品产量在全球占比高达97.4%,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从生产数据来看,2024年1-10月,我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多晶硅环节1-10月全国产量约158万吨,同比增长39.0%,硅片环节1-10月全国产量约608GW。

在技术层面,中国光伏技术领先美国5年以上,手握三大核心技术。

颗粒硅精准控制技术实现突破,协鑫科技率先实现万吨级规模化量产颗粒硅。

这种颗粒状多晶硅具有体积小、制备工艺简单等优势,且大大降低了单晶碳足迹排放。

N型硅片拥有2%的效率优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实现了光伏全产业链国产化。

从原材料、设备到市场,构建起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

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

除了技术领先,中国光伏产业在成本方面也极具优势。

硅片薄至头发丝1/7,极大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发电成本低至每度3毛,让光伏电力更具市场竞争力,全球十大光伏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9席。

然而,中国科技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美国的重重打压。

美国筑起关税壁垒,试图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入其市场。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逼迫荷兰、日本禁售光刻机,自2019年底,荷兰阿斯麦尔公司在美压力下停止向中国企业销售较为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EUV)。

2022年7月,又禁止相关企业向中国出售老一代深紫外光刻机(DUV)。

2022年8月,美国推出《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约527亿美元支持半导体制造和研发,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意图。

美国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沃尔夫条款”,禁止中美两国之间任何与NASA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

严重阻碍了中美航天领域的交流合作,众多中国科学家也因此遭到打压。

此外,美国胁迫盟友加入封锁阵营,试图在科技领域孤立中国。

回顾历史,中国有过不少惨痛教训。

在稀土领域,过去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技术贱卖,导致宝贵的稀土资源被低价出口。

越南虽稀土储量丰富,但因技术落后,即便拥有大型稀土矿床,也只能低价贱卖原材料。

在高铁领域,中国曾尝试以技术换市场,结果却不尽人意,美国自身高铁规划因资金、市场需求和党派之争停滞不前。

曾经“八亿衬衫换飞机”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科技实力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

日本在诸多科技和经济领域,始终对中国保持敌对态度,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

虽然美日各种试图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但爱国科学家们的经历,如同指南针,为中国在复杂的科技竞争中指明方向...

“科技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这句话在钱学森等科学家身上得到了生动诠释。

他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无私奉献,填补了我国多项技术空白。

技术合作本应互利共赢,但现实中,部分西方国家借技术合作之名,行遏制之实。

这警示我们,技术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能成为单方面的利益输送。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唯有自主研发,才能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我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跨越,凭借的正是自主研发的决心。

在如今的科技竞争中,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优势,这一优势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容丝毫削弱。

我国应守护好产业链优势,将国家科技安全放在首位,继承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

面对一些不合时宜的提议,要保持警惕,坚决捍卫国家的科技主权!

参考文献

0 阅读:0
东鸿说过

东鸿说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