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多乐西 东西儿童教育
周末好,我是多乐西。
你肯定知道“语言黄金期”,也知道英语这事儿,越早开始越有利。
多早算早?多晚算晚?
先点题:
最早可以到胎教,虽然这玩意咱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最晚倒是很明确,5年级。
能不能确定英语为优势学科,
能不能分数和能力两手都抓,
能不能实现英语的相对自由,
能不能遥遥领先(大部分)同龄人,
能不能习得地道的语言,掌握应用的能力,
能不能中学腾出一定的时间给别的,
最后的机会,基本落在小学5年级。
这之后不是不可以,你且听我掰一掰下面的几点原因,然后扎心地发现:
5年级之后再搞英语,一抬脚,面前就是N个问题。
下文依次为:
Part 1 分年龄解读英语咋个鸡
√ 3-12岁语言黄金期
√ 幼儿园2-6岁
√ 小学3-4年级
√ 小学5-6年级
Part 2 方法&执行
√ 细说英语娃的时间分配、目标管理、进度追踪
各位可按需空降。
So,
①一定要考KET,PET吗?
②选什么教材,进什么班?
③课后辅导怎么办,一定要费妈么?
④从0到剑少,到KET、PET、甚至FCE,如何高效拿下?
Part One.
1. 英语的黄金期,其实挺长——3-12岁
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我就不废话了。但,3-12岁黄金期是指这样:

从低幼的0基础开始,慢慢爬升,中间也许有迂回,但总体是向上的。
我特害怕家长理解的3-12岁是这样:

不是指11岁12岁0基础,0帧起手,3个月收获一枚英语牛娃。快醒醒!
11岁12岁英语还比较弱、校内也不扎实的娃,校外想补的话,会尴尬地发现除了新概念似乎别无它选。
没有说新概念不好的意思,它是语法利器,在原版遍地走的时代,只有新概念可选 v.s 新概念作为补充,是两种完全不同,且有高下的英语学习状态。
3-12岁,用来鸡英语的9年,时间不短,最终效果呈现却总有差别。
why?
之前有聊过很多有关坚持、执行、规划等主观原因,今天单纯客观地,从时间来看——
其实这9年里,还有门道
2. 英语的爆发期,和中文母语基本一致——2-6岁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教授,在认知、语言神经机制、大脑发展方面的研究发现:
7岁以前,完全有能力同时学习两种语言;
7岁之后,语言学习的效率开始急剧下降。

妈妈的“体感”更真实:
孩子叽叽喳喳说不停、给一个新鲜的词啊句啊立马模仿、问很多为什么的阶段,就是语言的爆发期,中英文都在爆发。
那么这个阶段好好搞英语,会收获啥呢?
1. 梦寐以求的语感,来自这个阶段大量的听、读、看,且是无意识地输入,不需要主动输入,不用刻意去“学”。而背单词、记语法,就是主动的学习。
输入得够多,语感就慢慢养成了。
2. 地道的口语,上次推荐Polly外教课,Max老师很坦诚地说:
7岁之前有预算地尽可能选北美的老师,7岁之后就不强求,用菲教拉高频更靠谱。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7岁前的耳朵,是可以分辨英语的最小音素的。
比如日式英语的寿司味儿特重,原因之一是:/ra/和/la/这两个发音,英语里有,日语里木有。

所以不止是我们南方人NL不分……

日本宝宝只能在一岁两岁,分辨出ra和la,再大就不太行了,因为他们每天听的日语里没有这两个音。
我们还好,即使普通话里没有对应的英语,方言里也有。比如,成都方言的梅花腔,就对应美式发音里的/æ/。再如,南方方言里的“鹅子”,“女鹅”里的/ə/,对应的是伦敦腔
梅花音教学,东西儿童教育,1秒
总之,标准音,听少了,不行;听晚了,也坏菜。
在2-6,甚至0-6岁的阶段,多听标准音,无痛拥有一口地道发音。
而这会我们家长,根本不需要了解xx学习发展区,xx教育法,xx语言教学法——
中文母语怎么学,英语就怎么学。
看动画,听儿歌,亲子互动,亲子阅读。
中文读啥:身体、颜色、数字、情绪,认知类生活类的绘本故事;
英语就读同样的:body, colors, numbers, feelings, my family.
太轻松,太有趣,太亲子,我们不觉得这是学习,而是搂在怀里,讲or听一个小故事而已。
刚说了,娃们是同时学习两门语言,所以其实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在做平衡:
时间要同时分配给,母语和外语。还好,无痛并进。
但接下来,家庭里的平衡和抉择,会开始闹心——
3. 英语的窗口期,数学的启蒙期,刚好重合——3-4年级
低龄低年级启蒙的娃,小学3-4年级时,英语正渐入佳境。
这会你也许正:已基本养成每天15分钟的分级阅读习惯,倾听者用得飞起,用外教课实战输出,教材学了1、2本,半年内打算挑战剑二或KET……
无论线上or线下,有一点规划意识的家庭,娃这会基本都已经进入了系统学习语言的正向循环中,即,有学,有练,有反馈,螺旋上升。
但也是这个时候,
一个拥有普通正常智力的娃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用鸡娃的话讲,应该搞数学了……
你品。
我之前写过,3岁启蒙的英语牛娃,高年级干啥去了?

当然是搞数理化去了傻孩子!xx赛虽然不允许了,不妨碍牛娃往前学。如今这形式,咱也看不太懂,那么maybe还有编程、科创、机器人……而这些,统统要用脑子。
因此,英语的收尾,和数学的开头,有重叠。
娃儿如果开窍晚两年,对英语来讲,算是福报。
毕竟我们的学校教育里,数学教育足够成体系,足够厉害,高年级把鸡数学的大头任务交给学校,也未尝不可。
英语就不行了,要优秀,还得靠咱老母亲。
家有好娃的,到了3、4年级,英语数学语文,体育兴趣其他,齐头并进,都在抢时间,也是幸福的烦恼。
啥?娃的数学实在上不了道?那更该多整点英语了,你说除了它,三大主科里还有哪个普娃能有优势?
语言黄金期不搞英语,脑子发育好了不搞数学,傻啊?
偏偏,真有很多家长朋友逆天而行。看来我英语科普博主,要在我的赛道上继续给大家做扫盲、做普及。
最扎心的来了,小高——
4. 英语的收尾期,还得搞小初衔接
我们先理一下小升初的娃,
数学整不整?大语文整不整?英语整不整?英语的听口进中考了,听力口语整不整?体育整不整?还有,物理整不整?高中得选科呀。
更远的就不说了。就算只为衔接初中的课堂节奏,每天1-2节的英语主课,也得刻意衔接一把。
这里有三种情况的孩子:
1. 6年级了还非常拉胯。别想啦,1对1找个靠谱的新概念老师吧。
2. 原版娃需要出成绩。这属于启蒙早抓得紧的,进入高年级,精读、语法、学术性的话题,提上日程。

3. 没赶上爆发期启蒙的大娃,得赶进度。
还是先放弃啥平替方案吧,也别换来换去,到处试试。
去一个地方,不满意教材;换一个地方,不喜欢老师;再换一家,服务不安逸……
浪费的是娃所剩不多的时间,消耗的是娃本就捉襟见肘的热情。
找准一个闭环做得好的班课,坚定地执行。
啥叫“闭环做得好”?
课前,课中,课后,做什么,怎么做,都安排好了。
只要娃是有意愿上进的,能坐下学,咱跟住就行。
那如果娃高年级了,考虑ze*校,英语咋搞?
第一,家长有没有想过,在不咋看智商的英语这科,小学也没有出成果,ze校去牛娃遍地的好学校,还浪费了珍贵的到校指标,对娃来说,会不会不算特别好的选择?万一我家孩子就是要初中发力呢?
第二,大多数情况下,ze校娃的英语不可能拉胯,最瞥也有个KET。
(以上是我观察到的普遍情况,欢迎评论区打脸)
Part Two.
我把英语学习的关键时间段整理成了下面这张图,

只要我们清晰地认识到:
孩子不止有英语这一个任务,不止学英语这一项技能,
就能明白,
“英语启蒙,能多早,就多早;英语学习,能往前,就一直往前。”这句话的含金量。
但是,扫兴的我还要继续说,
撇开随便弄一下(或啥都不整)的0-6岁
撇开衔接不畅,容易焦虑的小学1年级
撇开被新英语教材打懵的3年级
瞌睡醒了没,留给娃子们正儿八经学英语的时间,其实没几天。
到了5年级还没发力,还没有一个显性的英语成果,比如入章,比如考级,
后面基本很难。
3-12岁,看似漫长的9年,实则能够充分利用起来的,很很很很有限。
主要集中在是1-5,甚至3-5年级。
还得匀一点,哦不,匀很多点,给重中之重,烧脑的数学。
怎么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
老话题了~
✅阶段1:3-6岁,主要靠家庭英语启蒙
做啥?
启蒙三板斧:儿歌、动画、分级。
预算足够的家庭,上面三样可以氪金:系统的启蒙课、外教课、分级带读系统/伴读课。
✅阶段2:1-5年级,系统学英语
做啥?
做3-6岁没有做,还不能做的事——建立英语的体系。
这个体系,长什么样呢?
1. 孩子需要做:搭建英语框架,从泛泛的习得,过渡为精泛结合的语言学习

2. 家长需要有:目标意识
你肯定听腻了“规划”、“路线”,巴拉巴拉。
我告诉你,颠覆的是:其实你也可以不规划、不执着xx路线。
前提是,拥有一个无比清晰且坚定的:目标。
关于制定目标,你我都是一把好手,至少99%上进的家庭,都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小学把英语学好。对吧?
那么,用着差不多的学习资源,做差不多的学习计划,为啥咱的鸡英语结果有参差?

我们要让目标本身,更具体,让目标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不清楚现在的水平
家长朋友根本不清楚自家娃,目前的水平在哪儿,所以计划才不能称之为计划,没法操作,很难执行。
比如家长问:“现在3年级,学多久可以考KET?”
我:“……”
3年级入章的水平,或,3年级学人教版教材也痛苦的水平,对应的计划,相应的资源,完全不一样。
✅不确定未来的目标
在小学阶段,家长能给娃的英语能定个大致目标,基本可以跑赢大部分散装的英语。
剑桥考级其实是目前我们普通家庭能够参考的目标了,因为能力实在太客观,分数实在太碾压,时间实在太美丽。
并且我们能接收到的,有关剑桥考级的资源,并不少。

如果实在不想搞什么搭配,去自学什么英语鸡娃方法,那就用目标倒逼执行,用国际英语标准化考试的要求,去倒推孩子的听说读写。
剑桥考级,也是我们中高k改革的参照物。不亏的。
✅做不到每天的执行
普遍的思维是,“自己做不到”,那我就“外包”。这样想很正常,我要减肥也先报班。
反问大家一句,为啥做不到呢?
也许是因为,难。(这个好解决)
也许是因为,懒。(这我解决不了)
反正不可能是因为,笨。
绝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懒……
懒的背后,除了家长朋友们缺了点时间紧迫性(参考本文Part 1),更本质的原因是
3. 家长和孩子都要有:进度意识
1-5年级,5年的时间,剑1,剑2,剑3,KET,PET,甚至FCE,给这5-6个级别,一定的学习时间,卡住进度,不要漫无目标地学学学。
比较可行的是:
· 剑1-剑3:1.5年-2年
前面用来打好基础,但其实,剑少的教材并不难,主打一个童趣。

· 拿下KET,PET, 分别预留:1年
· FCE,是真难,可以预留:1.5年

比较特别的是:
①剑三。因为剑三和KET的能力有重合,不少孩子的剑二学得很好,其实是可以跳过剑三,直接进入KET的学习的。
②FCE和更高的CAE。有的娃不一定考虑,有的娃则会放在初中去考虑,以考促学。
怎么算,小学都能结束英语的战斗。
大娃弱基础启蒙怎么办?
5、6年级,就别患得患失啦,抓住最后两年,4个学期,寒暑假,拼一下KET的“通过”或“优秀”。“卓越”行不行得看情况,别强求。
最差,也比校内水平高出一大截。
散装学法望尘莫及。
这就是在体系学习下,有规划,有目标,卡准进度的英语学习。
高效、直球,能力和分数两手都硬。
新一轮的剑桥考试报名又开始滚动起来了。
无论从以考促学的现实考虑出发,还是已经看到教材原版化、考试剑桥化的趋势,或者纯粹地,期待孩子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未来多一点选择,
投入吧,进入初中,娃会无比感激前6年的投入。
和自己赛跑就好,尤其上KET、PET、FCE的课程,同一班级也许会有奶声奶气的娃娃,和已经开始故作成熟的小少年。
没关系,这样反而可以激发娃的好胜心。要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一直是同龄人。
毕竟在语言学习的马拉松里,最可怕的不是出发晚,而是从未踏足赛道。
今天就写到这啦!
觉得有用的话,记得给我点点赞,英语学习干货周周见,我们一起在小学把英语拉到涨停!
EASTWEST
我是多乐西,原高中英语教师,大厂教研负责人,标配一个英语专八,英翻大赛全国一等奖。
教娃半生,归来发现,英语最好的路,不在学校不在机构,要回到家庭。
现在的多乐西,没有牛掰轰轰的title,是大家的英语群主,原版路线科普博主,分级阅读终生推广者,自封哒!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