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65岁男子查出慢阻肺,坚持做呼吸锻炼,2年后复查结果咋样?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4-29 04:09: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由长期吸烟、反复呼吸道感染或空气污染引起。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晨起咳嗽、咳痰,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活动后气喘、胸闷,甚至静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慢阻肺的气流受限不可完全逆转,且随时间逐步加重。

2022年,65岁的张连成,是一名在乡村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他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一年到头忙着田里的活计。为了缓解劳作的疲惫,张连成在四十年前就染上了烟瘾,如今更是烟不离手,有时一天甚至要抽掉将近二十根旱烟。同时,白酒也是他桌上的常客。早在十年前,镇卫生院就查出张连成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医生一再叮嘱他戒烟戒酒、注意休息。但他觉得自己干了一辈子重活,身子骨结实,根本没把这些提醒放在心上。

6月22日早上,张连成正背着锄头走向田地,刚走出几百米,他便忍不住咳嗽了起来。刚开始,只是几声轻咳,像是嗓子里堵了点痰,但每咳一下,他就感觉胸口微微发紧,喉腔里也有些发痒。等到了田里弯腰锄地时,张连成的咳嗽变得更频繁了,而且痰液格外黏稠,难以咳出。他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又灌了大半瓶凉水,不适感才慢慢缓解。

时间很快到了9月份,入秋后天气干燥,风里夹着不少尘土。可为了收玉米,张连成经常在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9月21日中午,张连成正在像往常一样在田里收玉米,可忙了不到一小时,他就感觉自己的胸口越来越闷,呼吸也变得急促,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一喘,才能慢慢缓过来。而且,只要稍微一用力呼吸,胸腔里就会发出轻微的“呼哧”声,像个破旧的大风箱一样。

晚上回家后,张连成正在厨房里煮饭,可刚往灶里添了几根柴火,屋内瞬间烟气弥漫。闻着这刺鼻的浓烟,他突然感觉胸口处好像被一只大手死死按住,呼吸在这一瞬间就变得极其困难,每次吸气时都是又短又浅,仿佛空气全被堵在喉咙口,怎么也吸不进肺里。张连成本能地张大嘴深呼吸,而随着肩膀一耸一耸地抽动,整个胸廓也开始剧烈起伏。紧接着,他又开始不停地咳嗽,而且咳出的痰又稠又多,喉咙里还伴着呼噜呼噜的痰鸣声。

在家中喘了许久,张连成的症状却始终没有缓解,老伴见状赶紧将他送到了镇医院急诊科。医生见张连成脸色发紫、呼吸急促,立即给予吸氧并做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血氧饱和度仅为85%,肺部听诊时还可以听到明显的湿啰音和哮鸣音。随后的肺功能检测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仅为预计值的42%,且FEV1/FVC比值低于70%,提示严重气流受限。

结合张连成的长期吸烟史、反复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生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看着一脸茫然的夫妻俩,医生解释道:“目前你的慢阻肺已经发展到了合并肺气肿的阶段。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肺泡——那些负责交换氧气的小气囊,已经被长期的炎症和损伤撑大、破坏了。肺泡壁断裂,原本紧密排列的小气囊变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空腔,导致肺的弹性丧失,呼吸效率严重下降。”

接着,医生表示张连成患上慢阻肺的重要诱因正是长期大量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不断地刺激肺组织,破坏原本细腻的肺泡结构。而且,在患上肺气肿后,呼吸困难等症状会逐渐加重。早期可能只是活动后喘得厉害,以后连吃饭、穿衣这样的简单动作都会感到气促。病情严重时,即使静静坐着,也会因为缺氧而心慌、胸闷,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需要长期依赖氧气机维持生命。

在详细解释完病情后,医生根据张连成的情况,为他开具了规范的治疗方案。药物包括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制剂,以帮助缓解气道炎症、扩张支气管、减轻呼吸困难。同时,医生还特别叮嘱他一定要彻底戒烟,坚持规范治疗,配合呼吸锻炼,能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锻炼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是因为它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提升肺通气和气体交换效率。慢阻肺患者常因肺部弹性减弱、气道阻塞,导致呼气受限、肺内残气增加。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强化膈肌运动,减少呼吸功耗;缩唇呼吸则有助于延长呼气时间,减缓气道塌陷,促进废气排出。

长期坚持呼吸锻炼,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气促,还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因此,呼吸锻炼是慢阻肺综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张连成听罢点了点头,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出改变。

回到家后,张连成小心翼翼地把医生开的药物整齐摆放在床头柜上,每种药物都贴上了标签,注明早晚各一次或者急性发作备用。从这之后,张连成每天早晨六点就会准时起床,先在床边坐好,按要求吸入基础药物,然后开始进行呼吸锻炼。他学着医生教的方法,双手放在小腹上,缓慢吸气,让腹部鼓起,再用缩紧的嘴唇细细吐气,每次练习至少十分钟。

一开始,张连成常常因为呼吸困难中断,额头冒汗,胸口发闷。但他咬牙坚持,每天循序渐进地增加时间和次数。中午吃完饭,张连成也会静坐练习,傍晚收拾完农具后,再做一遍巩固练习。至于烟酒,张连成更是一狠心直接全戒了。渐渐地,咳嗽减少了,痰也没有那么黏稠,活动时气喘的情况也轻了一些。可谁也没想到,一场巨大的灾祸正在前方悄悄酝酿着...

2023年10月29日中午,张连成正坐在村头的小卖部跟老邻居聊天,可说着说着,他却不自觉地开始轻咳,一开始只是几声轻咳,嗓子发干,喉咙里像是粘了灰尘一样。张连成连忙端着桌上的热茶喝了一口,不适感缓解了许多。可没过几分钟,他又开始断断续续咳起来,咳得胸口都出现了闷闷的钝痛感,偶尔咳到深处,还隐隐带点刺痛。老邻居面露担忧地问道:“咋了老周?没事吧?”张连成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我这是老毛病咯,问题不大。”

可当天晚上夜里两点,张连成却突然从梦中咳醒,他连忙坐起身,捂着嘴开始剧烈咳嗽,胸腔震得生疼,喘气时嗓子也发出了粗重的“咻咻”声。张连成摸黑起身去倒水,可刚走到厨房,一阵剧烈的刺痛突然从胸口炸开,随即他只感觉喉腔里涌出浓厚的铁锈味,接着竟是吐出了一大口暗红色的血痰!自己居然吐血了!张连成被这一幕吓得脸色惨白,踉跄着扶住墙,整个人都被吓得虚脱般瘫坐在地。

得知张连成吐血后,家人连夜就把他送到了市里的大医院。医生听了他的病史,又了解到了反复咳嗽、咳血的情况,立刻安排了胸部CT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胸部CT结果显示:右上肺见一个约3.2厘米的结节影,边缘毛刺状,伴局部胸膜牵拉,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在支气管镜下,右肺支气管内壁可见不规则肿块,表面易出血。取样活检后,病理报告很快出来了,明确诊断为肺腺癌!

拿着肺腺癌的诊断书,张连成脸色苍白,指关节因为攥得太紧而泛白。张连成半晌没有说话,直到医生开始解释治疗方案时,他像是才突然缓过来,情绪也彻底崩溃了,他声音颤抖质问道:“这怎么可能?我早就戒烟了,也不喝酒了,每天都健康生活,而且每天还做呼吸锻炼提升肺功能,怎么会得肺癌?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医生听完张连成的讲述,心中也隐隐觉得不解。如果他所说的近年生活方式属实,按道理,即使再过十几年,肺部也未必会恶化到癌变的地步。但是,疾病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总有潜藏的原因。为了弄清楚张连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医生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仔细与他展开了深入交谈。

接着,医生详细梳理了张连成近两年来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日常活动情况,甚至连工作环境和接触过的有害物质也一一过问。随着张连成一点点回忆,忽略的小细节渐渐拼凑成了完整的画面——真相,在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中,终于慢慢浮出了水面。

“糊涂啊!”医生满脸震惊地说道:“肺癌并不是无缘无故找上你,虽然你的生活习惯都很好,每天清淡饮食、规律作息还坚持做呼吸锻炼,对烟酒更是敬而远之,但你和临床上很多慢阻肺的患者一样,在进行呼吸锻炼时都犯了这两个致命的错误!看似是无伤大雅的小事,但却让癌细胞在你体内生根发芽,如今已悄无声息的长成了参天大树啊……”

很多人在确诊肺部问题后,都会想方设法通过呼吸锻炼来改善肺功能。合理的呼吸锻炼确实有助于提高通气效率、增强呼吸肌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慢阻肺、肺功能下降的人群,是康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呼吸锻炼的方法如果掌握不当,不仅不能起到保护肺脏的作用,反而可能因反复刺激、局部损伤或通气紊乱,为肺部潜在病变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练习环境选择不当。很多人在锻炼时,习惯在清晨或傍晚户外进行,认为新鲜空气对肺部最好。但实际上,清晨和傍晚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最高的时段,尤其在秋冬季节,大气层低压,污染物容易堆积在地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如PM2.5)大量存在。

这些微细颗粒可以穿透鼻腔、气管,直达肺泡,诱发局部慢性炎症反应,长此以往,对肺组织造成持续性刺激。如果在污染较重的时间段或者空气质量不佳的环境中进行深呼吸训练,反而让有害颗粒更深地进入肺部,增加了细胞变异的风险。

第二个常见错误是呼吸锻炼方式不科学。部分人在练习时,追求用力深呼吸,频繁做强制性吸气或呼气动作。正常的呼吸以柔和、自然为宜,而过度用力吸气会导致肺泡反复扩张拉扯,长期下来,容易使部分肺泡壁受损,形成慢性微小损伤,局部修复过程中若出现异常增殖,可能为细胞异常变化埋下隐患。尤其是本身已经存在小结节、陈旧病灶或支气管慢性损伤的人群,不恰当的呼吸锻炼有可能加速局部病变演变,打破原本脆弱的平衡。

此外,一些人在呼吸锻炼时忽略了个体差异,盲目模仿高强度、高频率的训练方法,比如长时间屏气、强制憋气后突然大幅呼气,这种极端的呼吸模式本身就会增加胸腔压力波动,反复牵拉气道和肺泡,加剧局部组织微创伤。在本身体质敏感、存在肺部慢性基础病变的人群中,这种微小但持续的损伤,是不可小视的风险因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肺部疾病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隐匿、缓慢的过程,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在早期即使肺部已经出现了局部的微小改变,也不会有任何呼吸困难、疼痛或其他不适。直到病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出现持续性咳嗽、气促、胸痛、体重下降等表现时,往往已经进入了进展期。因此,任何以为“没有症状就是安全”的想法,都是一种危险的认知误区。

肺脏是一个极其精细而脆弱的器官,每一次深呼吸,看似简单,却牵动着无数微小而复杂的细胞运转。科学、合理地保护肺功能,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呼吸顺畅,更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多轻松自由的每一天。呼吸锻炼本身是好事,但只有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才能真正成为肺部健康的助力,而不是无意中推向潜在风险的助推器。守护每一次平稳呼吸,需要的,不仅是坚持,还有科学与谨慎的陪伴。

资料来源:

[1]马丹.康复阶梯图护理干预与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5,34(06):1108-1112.

[2]林青,王淑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升肺部手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25,47(03):101-104.

[3]颜梅,申笑笑,刘迪,等.肺保护性通气联合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衰弱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5,35(04):91-96.

(《22年,65岁男子查出慢阻肺,坚持做呼吸锻炼,2年后复查结果咋样?》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3 阅读:410
三秦的备忘录

三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