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耕社会,在长时间的农耕文明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口口相传的老话,它们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指引着我们在农业生产的道路上前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便是其中广为人知的经典。
时至科技发展的今日,还有很多老年农民依据流传下来的这些农谚安排农业生产。
但是,一些刚入坑种菜的新手菜友,心中难免却很疑惑:到底依据哪一个来安排种菜时间呢?
实际上,从我的实践来看,这句农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你搞不清楚,盲目的奉为种菜宝典,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一农谚的话题。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种菜箴言。
这其中提到的清明,就是清明节,作为春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固定在每年的4月4 - 5号。
当清明的脚步临近,大自然仿佛被唤醒了一样,温度逐渐攀升,春雨也开始频繁洒落,恰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由此也拉开了春耕春种的序幕。
而这里所说的“种瓜”涵盖了各类瓜类作物,如黄瓜、丝瓜、苦瓜、西瓜等,“点豆”则泛指各种豆类作物,如四季豆、豇豆、黄豆、红豆等。

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瓜类与豆类皆为喜温作物,清明时节的南方,暖意融融,温度和湿度条件都十分适宜这些作物的播种,因此“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适用于大部分的南方地区。
可是清明节前后,对于华北以北的地方来说, 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清明时露天的温度还远远不适合种瓜点豆。北方等到谷雨时节都不一定能有15度以上的温度。
另外,不只是南北差异,就算同一地区,也会"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更不要说,对于东北、内蒙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而言,这句谚语更难以适用。在这些地方,气候相对寒冷,瓜类和豆角类作物的种植时间要更为延后,通常要等到5月份立夏到小满前后。
现如今的种菜爱好者很多都没有干农活的经验,尤其是年轻一代,如果盲目地以这农谚安排种植时间,肯定是不行的。

在现在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蔬菜种植时间的信息,它们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
这些信息各执一词,看似都有道理,可仔细想来,却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地方。
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各地的气候和温度条件千差万别,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种菜节奏和季节规律。
所以,作为种菜爱好者,切不可盲目跟风,一定要以当地气候为根本依据,结合本地的季节特点和长期积累的种植习惯来安排农事,如此,才能为蔬菜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更不要以为有的东西流传了上千年,就一定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