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叹了口气,想起了闺蜜小雅的故事。小雅的丈夫曾经也是个浪漫体贴的人,结婚纪念日、生日,礼物从不缺席。可最近两年,他变得越来越冷淡,纪念日忘记了,生日也只草草发个红包。小雅和他抱怨,他却说:“都老夫老妻了,还搞这些形式主义干嘛?”小雅这才意识到,敷衍的开始,往往是从忽略这些“形式”开始的。
李玉和王磊的“形式”也早已消失不见。去年春节,婆婆摔断了腿,李玉提议去医院看望,王磊却说:“天气这么冷,改天吧。”这个“改天”一直拖到了婆婆出院。李玉想起恋爱时,王磊的奶奶只是轻微感冒,他都第一时间赶去探望,嘘寒问暖。前后一对比,李玉心里五味杂陈。
她又想起了同事刘姐的故事。刘姐的丈夫是个工作狂,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到家倒头就睡。一开始,刘姐很理解他,觉得男人在外打拼不容易。可后来,她发现丈夫即使不加班,也宁愿窝在沙发上玩游戏,也不愿和她多说一句话。他们之间,除了“吃饭了吗”、“早点睡”这些客套话,几乎没有其他交流。刘姐这才明白,所谓的“忙”,很多时候只是敷衍的借口。
李玉看着身边的王磊,仿佛看到了刘姐丈夫的影子。王磊每天回到家,也是手机不离手,和她说话总是心不在焉。李玉曾试探性地问他:“你每天看手机的时间,比陪我的时间都多,你知道吗?”王磊不耐烦地说:“现在是信息时代,不看手机怎么行?”李玉知道,他每天至少有三个小时是在刷短视频,所谓的“信息时代”,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改天”。
一天晚上,李玉偶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电影票,那是他们第一次约会时看的电影,王磊曾经视若珍宝。她把票根拿给王磊看:“还记得这个吗?”王磊瞥了一眼,漫不经心地说:“哦,扔了吧,都这么旧了。” 曾经珍贵的回忆,如今在他眼里,只是一张废纸。李玉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隐隐作痛。
这让她想起了大学同学张敏的经历。张敏的丈夫曾经把他们的合照设置为手机壁纸,逢人便夸赞张敏贤惠能干。可自从张敏生完孩子后,身材走样,丈夫对她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转变,不仅不再夸她,甚至当着朋友的面说她“又胖又懒”。张敏这才明白,有些男人的爱,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消失时,爱也就随之消失了。
王磊对李玉,虽然没有恶语相向,但那种冷漠和敷衍,比言语上的伤害更让人心寒。她想起婚姻咨询师张医生的话:“当一个男人开始从内心厌倦另一半时,最先改变的不是行为,而是态度。这种改变往往体现在三个方面:交谈、行动和情感。”
李玉意识到,王磊的敷衍,已经渗透到了这三个方面。交谈,只剩下简单的“嗯”和“哦”;行动,能推脱就推脱;情感,曾经的珍视变成了如今的漠然。她终于鼓起勇气,对王磊说:“我们谈谈吧。” 王磊头也不抬地说:“有什么好谈的?” 李玉深吸一口气,说:“这个月我们总共说话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小时。” 王磊不耐烦地打断她:“工作忙,不行吗?” 李玉摇摇头:“不是工作的问题,我感觉你已经不再爱我了。”
王磊终于放下手机,看着李玉,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冷漠:“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玉平静地说:“我想知道,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厌倦我的?” 王磊沉默了良久,最终说:“也许我们都需要一些空间。”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在李玉心中炸开。她想起张医生说过的话:“婚姻中的厌倦,往往从三个细节开始显现:首先是交谈变得敷衍,接着是行动变得敷衍,最后是整个人的态度都变得敷衍。当你发现伴侣出现这些状况时,要么及时调整,要么及时放手。”
李玉最终选择了改变自己。她开始学习新的技能,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慢慢地,她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在意王磊的态度了。几个月后,王磊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主动关心李玉,他们的关系逐渐回暖。
婚姻不是童话,没有一劳永逸的幸福。它需要经营,需要付出,更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正如花园需要园丁的悉心照料,爱情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当你发现爱情开始褪色,与其抱怨和等待,不如主动改变,或许,就能迎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