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开始向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周围抱怨的人越来越多

光斑追影者 2025-03-26 13:46:45

小明撇撇嘴,“这跟八九十年代有啥关系?”

“当然有关系,”老周指着不远处一片荒芜的田地,“那时候,这片地里种满了你奶奶的花生和玉米。每年秋收,你奶奶都能在县城卖个好价钱,够我们一家子过个好年。那时候一斤花生能卖一块多钱呢,够你买好几根冰棍了。”

“一块多?现在花生都五块多了!”小明惊讶道。

“是,价钱是涨了,可那时候钱也值钱啊!”老周笑了笑,接着说,“你爷爷农闲的时候还会去山上砍柴,城里人烧饭都用柴火,一捆柴火也能换不少东西。你奶奶还在院子里养猪喂鸡,过年杀一头猪,腊肉能吃大半年,那味道,啧啧,现在可吃不到了。”

小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上学呢?现在上学可贵了。”

“那时候村里有小学,上学几乎不花钱。每天吃完饭,背着书包走路去上学,路上还能和小伙伴们玩耍打闹。不像现在,村里小学撤并了,孩子们都得去镇上或者县城读书,家里负担一下子就重了。你二叔家的孩子,一年光学费就要好几千。”

“几千块,好多啊!”小明惊呼。

老周继续说道:“那时候虽然穷,但邻里之间互相帮衬,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串门拜年,孩子们在村口放鞭炮,热闹极了。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都关着门,人情味淡了许多。”

小明想起前几天过节,家家都关着门,冷冷清清的,确实不如老周描述的热闹。

老周喝了口水,接着讲起了他年轻时的故事。“那时候,我们村的李二娃,家里穷,娶媳妇的钱都是大家你一百我五十凑出来的。后来李二娃靠着养猪,日子慢慢好了起来,逢年过节都会给当初帮助过他的人送猪肉,这份情谊,现在很少见了。”

“还有你三婶,年轻的时候生病,没钱治病,还是村里人你五块我十块凑钱给她看的病。现在三婶身体好了,逢人就说,是村里人救了她的命。”

老周顿了顿,又说道:“前几年,村里修路,需要集资,家家户户都积极响应,没几天就把钱凑齐了。那时候大家虽然没多少钱,但都愿意为村里做贡献。”

“现在呢?”老周反问道,“现在村里有钱人了,可让他们出点钱修个路,一个个都推三阻四的,生怕自己吃亏。”

小明听着父亲的讲述,陷入了沉思。他想起自己家为了在县城买房,背负了沉重的房贷,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压力巨大。而县城的房子,随便一套都要四五十万,父母每个月工资加起来才八九千,除去生活费和房贷,几乎所剩无几。

“爸,我好像明白您的意思了,”小明抬起头,“不是以前的日子真的更好,而是那时候的人们更知足,更团结,对未来也更有希望。”

老周欣慰地笑了笑,“是啊,现在物质是丰富了,可人心却浮躁了。很多人为了面子,贷款买房买车,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不稳定,人心也跟着不稳定。你看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田地荒芜了,老人也越来越孤独了。”

夜幕降临,蛐蛐的叫声此起彼伏。老周站起身,拍了拍小明的肩膀,“走吧,回家吃饭。记住,不管时代怎么变,勤劳和知足永远都是美德。”

小明跟着父亲走进屋里,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父辈们怀念的不仅仅是过去的时光,更是那种简单、纯粹、充满希望的生活方式。也许,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平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把握当下,在变迁的时代中守护内心的那份简单与纯粹。

0 阅读:0
光斑追影者

光斑追影者

挖掘生活里那些被忽视的光影故事,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