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花开两朵并啊 2024-12-24 17:59:16

从古时候起,要是想夸一个医生医术特别好,大家就会说他是“华佗再世”,意思就是他的医术跟华佗一样厉害,治病用药很快就能见效。

这么看来,在中医这个领域里,华佗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的地位相当高,名声也特别大。

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觉得华佗医术高超,医德也非常高尚。他心里总是装着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向权贵低头,不想只给曹操一人看病,是个很有名的医生。

所以呢,曹操给他高官厚禄他不要,找了个老婆病重的借口就从曹操那儿走了,最后让曹操给杀了。

华佗被曹操害死,这是确定无疑的事儿。不过华佗的死,责任真的都在曹操身上吗?华佗难道就没一点责任?

要是翻开历史的真实情况,好好分析一下就会觉得,华佗之死呀,恐怕不能全怪曹操一个人。华佗被杀害的背后,有着特别复杂的政治因素呢。

【华佗,一位想当官的名医】

在大家都知道的《三国演义》里是这么讲的,曹操得了头疼病,疼得特别厉害,那些太医都没办法。

于是华歆就向曹操推荐了华佗。曹操把华佗找来之后,华佗觉得曹操头疼的病根在脑袋里,要想彻底治好,只能先喝下他自己研制的“麻沸散”,然后用锋利的斧子劈开曹操的脑袋做手术才行。

曹操这人一向多疑。华佗提出治疗方案后,曹操觉得华佗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给杀了,就把华佗关进大牢了。再后来华佗在狱中被弄死了,他耗尽一辈子心血写出来的医书《青囊书》也跟着失传了。

曹操杀华佗这个事儿,在《三国演义》里被写在“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这一章。要知道,《三国演义》不是史书,它是一部小说呢,所以书里的一些说法跟历史真相相比,是存在挺大差别的。

所以想知道华佗真正的死因,就不能光信《三国演义》,得先搞明白华佗是个啥样的人。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里说,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年沛国谯(现在的安徽亳州)那儿的人。他到处求学访问,再加上自己钻研,内、外、妇、儿、针灸这些科他都很精通,尤其擅长外科。

华佗不是生来就是神医的,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对好几部经书都有所了解的读书人。和当时的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他最想的也是通过读书当官,学医只是他的一个“副业”。

封建社会的时候,所有读书人都把“学而优则仕”当成真理。华佗所在的东汉时期,靠读书去做官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那时候还没科举呢,可要是想当大官,经史子集就得精通。

东汉末年的时候,洛阳国子监里的太学生人数都超过3万了。而医生呢,虽说也有点社会地位,可跟读书做官比起来,那差得远了。

对华佗而言,他的首选和普通人没差别,就是通过读书来实现当官的梦想。

华佗并非没有当官的机会。沛国相陈王圭曾听闻华佗大名,举荐他做“议郎”,不过华佗拒绝了。

这不是说华佗淡泊名利,华佗是个很骄傲自负的人呢。他瞧不上陈王圭举荐的“议郎”这种小官儿,想等着有更好的机会再出山,也就是想待价而沽。

但是机会不是时刻都有的。错过这次机会后,东汉末年政府变得腐朽,汉灵帝和他手下的十常侍公然卖官,想当官就只有两条路:

第一种情况呢,是出生在官宦家庭,借着家里的庇护就走上当官的路了;第二种情况就是家里超级有钱,花大笔钱买个官来当。曹操他爸曹腾就花了八百万买了个“太尉”的官职,从而进入了“三公”的行列。

可惜华佗这两条都没有。他既不是出身名门,也没多少财富,所以那次机会没抓住之后,就再没机会当官了,只能退一步,选择行医了。

华佗即便后来成了名医,也常常表现出懊悔,懊悔自己年轻时太轻狂,没抓住当官的机会。

在《三国志·方技传》里,陈寿把华佗的这些思想活动详细地写了出来:“(华佗)本来是个读书人,却以行医为职业,心里常常为此后悔。”

这一句话把华佗行医之后的心态给说透了。华佗行医的时候,碰到过不少高官权贵,他瞧了这些人的生活状况后,就越发觉得跟他们一比,自己这个“名医”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华佗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看病的权贵也越来越多,这让华佗的失落感愈发强烈。时间一长,华佗就没法淡定了,性格也变得很乖戾,越来越极端。

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里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指出华佗性格有毛病,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

华佗一边后悔和自责,一边时刻等着做官机会的来临。可他等了又等,一直没等到特别好的机会。在这时候,他到处行医,医术也变得越来越高超了。

【轰动天下的“刮骨疗毒”】

客观来讲,华佗是个医学方面的天才。他行医的时候,凭借自己的聪慧,发明了全球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靠着这种麻药,华佗做了全球最早的外科手术。

《后汉书·方术列传》里对华佗给人做手术是这么说的:“先用酒把麻沸散喝下去,醉得啥都不知道了,然后把肚子或者后背划开,把那些聚积的东西割掉或者抽出来。要是病在肠胃里,就把肠胃截断清洗,把那些脏东西弄掉,之后再缝起来,涂上神膏。过个四五天伤口就好了,一个月左右就完全恢复了。伤口不疼,人自己也没感觉。”

就这么等了好多年,做官的机会没等来,华佗倒是等来了一个能让他名满天下的机会。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里说,关羽曾经被乱飞的箭射中,那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好了,可是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骨头就老是疼。医生就说啥啥的,关羽听了就伸出胳膊让医生把胳膊劈开。当时关羽正请众将一起吃喝呢,他胳膊上的血流得哗哗的,都满了盘子啥的,可关羽还是切肉喝酒,谈笑就跟平常一样。

关羽跟曹军打仗的时候,右臂被敌人的毒箭射中了,之后肿得特别厉害,都没法接着指挥打仗了。他手底下的人就到处去寻找有名的医生,把华佗给找来了。

华佗给关羽检查完了就说:“将军,您这手要是想彻底治好,就得让我拿刀把肉割开,把骨头上的毒刮掉,然后再缝上。不过这手术可疼得很,我怕您受不了。”

关羽听完大笑起来,伸出右臂说:“你尽管动手,我喝我的酒就行啦!”然后华佗就用尖刀割开关羽的肉,给他做手术。刀子在关羽骨头上刮来刮去,发出悉悉的声响,可关羽脸不变色,依旧喝着酒。

手术完事儿后,华佗就讲:“我这一辈子给人瞧病,还没见过像将军您这样的人呢。君侯啊,您简直就是天神啊!”关羽哈哈一笑,说道:“先生您这医术可太厉害了,我这胳膊现在一点儿都不疼了。先生真不愧是神医啊!”打这以后,华佗的名声就在神州大地传开了。

《三国志》里没讲给关羽做手术的医生是华佗,不过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在那个时候有这种医术的,除华佗外再没别人了。

【为曹操治病遭遇不测】

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事儿被曹操知道了,这时候曹操正被头痛病折腾得够呛呢。所以曹操就把华佗叫来了,和华佗说自己得了“头风”这种老毛病,“每次发作的时候,心里乱糟糟的,眼睛也花,难受得很。”

华佗给曹操检查完后,拿出银针,在曹操身上扎了几下,让曹操的疼痛暂时得到了缓解。不过华佗跟曹操讲,这个病非常难治,不做手术是治不好的。

曹操当时并没有马上就相信华佗所说的话。曹操这人本来就生性多疑,他觉得华佗是在夸大病情,无非就是想借着给自己治病的由头,要挟他曹操给个官做。

曹操跟荀攸讲过:“华佗能把这病治好。可那家伙故意拖着不治我的病,就想靠着这个来抬高自己的地位。”

曹操听出华佗话里有话,可曹操那性子,哪能受得了别人威胁啊?于是他也装傻,没答应华佗的要求。

华佗医术是很厉害,可要说耍心眼儿,十个华佗加起来也玩不过曹操呀!

华佗在曹操那儿待了几天后,看曹操没什么反应,就试着跟曹操请假,说要回家拿药方,然后趁机离开了曹操。

后来曹操好几次征召华佗,华佗都拿妻子生病之类的借口,不去理会曹操。曹操写了好多信催促,还让当地官员上门去请呢。可华佗“仗着自己有本事,不愿干这事儿”,觉得曹操有求于自己,在没给自己官职的情况下,就不肯回去给曹操看病。

这可把曹操给惹恼了。曹操派人去查华佗的老婆是不是真的生病,要是真病了那就算了;要是没病,就把华佗抓到许都来。

就这么着,华佗被抓到许都的监狱里去了。也有人来为他说情,可曹操啥都不听,还对求情的人讲:“怕啥呀,没了张屠户,难道就吃不上猪肉啦?(不用担心,天底下难道还缺这种小人物吗?)”说完就毫不含糊地把华佗给杀了。

听说华佗临死的时候也懊悔了。他把自己写的一本医书拿出来,送给狱卒,还对狱卒讲:“这书能救活好多好多人呢,你可得好好收着啊!”可那些狱卒都害怕被牵连,没有一个敢接的。华佗只好长叹一口气,用火把医书烧成了灰,然后就引颈受死了。

曹操杀华佗,这是不是一时冲动呢?

曹操是个政治家,他不怎么乱杀人。按照汉律来说,华佗犯了两条罪:一个是“大不敬罪”,另一个是“不从征召罪”。

而华佗真正被害死的原因,就是这个“不从征召罪”。《汉律》里对“大不敬”罪的惩处其实没那么重,而且曹操又不是皇帝,所以华佗的“大不敬”,离“该斩首”差得远呢。

可在《汉律》里,“不从征召罪”最重的量刑就是死刑。尤其汉末三国的时候,不管是中央政权,还是割据政权,对这条的执行都很严。

所以曹操拿这个罪名给华佗定罪,华佗有冤没处说,就连想帮他求情的人,在法律上也找不到空子。

【华佗之死背后的政治原因】

河南大学的王立群先生,他是央视《百讲讲坛》的主讲人呢。王立群先生对于华佗的死有个新的观点。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啊,不单单是曹操,当时整个官僚阶层,都没把“医生”当“人”看待。

华佗得罪了曹操,曹操杀他的时候,一点都没犹豫。

王立群先生的这个看法,很多史学家也都表示赞同。不管华佗的医术有多厉害,他终究只是个庶人。

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会把像他这样的“庶人”当人看。曹操也一样,只把华佗看作是有点本事的“鼠辈”,杀了华佗对政治没什么影响。

王立群先生还觉得,曹操处在汉末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他若想要平定天下,那就得树立自身的绝对权威,让属下对自己绝对服从。

要是他的权威被人挑战了,平常对挑战者可不会心软,只有在有特殊政治需求的时候,才会变得“宽容”些,不然的话,肯定得保住自己的权威。

那时候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就是当时汉王朝的统治者。曹操没称帝,可在他心里,他就是皇帝,手下都是臣子,他下的命令,别人都得无条件听从,不然肯定会被重重惩罚。

华佗不听曹操的命令,这就相当于否定了曹操的政治权威,曹操哪能受得了这个呀。曹操要维护自己的权威,还想实现统一中国的抱负,那就得把华佗给杀了。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没做错。

曹操这个人有矛盾的双重性格。他时而嗜杀,时而悲悯;既大度宽容,又斤斤计较。他能为报父仇在徐州屠城,害死好几万无辜百姓;也会为保护自己,把有恩于自己的吕伯奢全家杀害。

但他又能原谅写檄文大骂自己的陈琳,对老百姓也特别体恤。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都表明了一个事儿:曹操做事就遵循两个字,即“实用”。

曹操的“实用主义”很直白:要是对我有用就留着,没用就杀掉。曹操觉得华佗不想给自己治病,还企图借着自己的病来要挟自己,于是就想“我要是不杀了这家伙,他终究也不会彻底治好我的病。”既然华佗没什么用,那就没必要留着了!

【华佗真的可以给曹操安全开颅吗?】

我们再做个假设:要是曹操真就答应华佗劈开他的脑袋,会有啥结果呢?

哪怕到了现在,开颅手术也还是风险极高的手术呢。要是稍微不小心,就可能出现长期昏迷、偏瘫、失语、癫痫之类的好多后遗症。所以,除了像帕金森病、癫痫这种特殊的病会做开颅手术之外,一般的医院都不主张做这个手术。

两千年前,要是华佗真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手术中的感染咋解决,这可是个大问题。

华佗当时所处的医疗条件,根本没法让他使用的器械做到无菌。在有菌环境下做头部手术,曹操术后肯定会颅内感染。当时也没有有效的广谱抗生素,这种感染能要了曹操的命。

华佗做开颅手术的话,除了感染风险,还会有好多别的风险呢。不管是哪个没被发现的风险,都能要了曹操的命。所以曹操要是不开颅,还能再活几年,可要是真开颅了,恐怕都下不了手术台。

这一点,书读得多的曹操怎么会不明白呢?所以曹操觉得华佗想谋害自己,从道理上讲,也是说得过去的。

千百年来,人们都给华佗之死贴上“不附权势”“不为威武所屈”的标签,其实这是没道理的。

不管在什么时代,医生都是把治病救人当作目标的。在医生的眼中,看到的只能是患者,不应该有穷富之分,也不应有官民之别。

所以啊,咱们不能说华佗不给曹操治病就品德高尚,也不能讲他给曹操治病就品德低下,对吧?

当然了,曹操杀华佗的时候,是不是更该冷静点儿呢?

其实啊,曹操把华佗杀了以后,也有过后悔的时候呢。尤其是他疼爱的儿子曹冲病得很重,其他大夫都没办法的时候,曹操就特别后悔杀了华佗,他说:“我后悔杀了华佗啊,让我这儿子就这么没了!”可这时候再后悔,已经晚喽。

分析《三国志》和《后汉书》这些史料就能知道,华佗是东汉末年特别厉害的名医,他有缺点,可这并不妨碍他在古代中国医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后汉书》里说“华佗性恶矜技, 终以戮死。”他性格上有这些毛病,这难道不也是他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吗?

王立群:《曹操杀华佗背后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武建英写过《曹操杀华佗另有原因》。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