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在平城京出现之前,差不多每个天皇一即位就会换个地方迁都、建都。这或许和当时日本的神道教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害怕。
公元710年的时候,元明天皇把都城从藤原京迁到了平城京。打这起,平城京就成了日本的国都,这一当就是七十多年呢,其间历经了从元明天皇到桓武天皇总共八个天皇。
在公元710年到794年的时候,日本有个奈良时代。奈良时代呢,是日本律令制社会最繁荣的时候,也是日本少见的太平时期。
那么,平城京能留住八位天皇,它是什么样的呢?
平城京真不愧是“帝王住的地方、官员办公的地方”。
平城京就在当时奈良地区的中心那儿,它北边是矮矮的丘陵,南边是平原,这刚好跟那时天子得坐北朝南的观念相符合。平城呢,就是平坦的都城的意思,而且它所在的地方地势高,气候干,水往南流,所以平城京的地理位置特别好。
平城京的城建格局是照着咱们唐朝长安城的格局来建的,它的面积有藤原京的三倍大呢。平城京整体的布局就像棋盘似的,特别规整,道路分布得又均匀又笔直,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道路都相通。
平城京有皇宫殿宇,还有好多贵族的豪宅,不过最显眼的得数寺院了。这里庙宇有大有小,有的是从旧都迁过来的,像药师寺、大安寺和元兴寺;也有的是新建的,东大寺就是。再后来,京里又建了法华寺、唐招提寺、西大寺和喜多寺。
京东各寺周边慢慢有了繁华的街市。后来啊,朝廷在京外新设了十二坊,把它们管起来了。平城京北部是平原,受西大寺影响,北部平原也有街市形成了。这么一来,平城京规模又变大了不少。
平城京慢慢变成了交通要道。为了运木材、瓦片这些建宫殿、寺院要用的物资,得和外界打通联系。朝廷以平城京为中心,修了六条通往东海、南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的陆路,再加上原来就有的路,就构成了很完备的陆路交通系统。
水上交通主要靠平城京北面的木津川河道。平城京北边是奈良山,和别的比起来,从木津川河道运过来的东西,得让人或者牛马、车啥的拉着,穿过北面的奈良山,才能送到平城京里头,这就白白多了劳动力成本。
平城京水上交通有缺陷,这也是后来的统治者迁都离开平城京的原因之一。
平城京发展了七十多年后,成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各方面的功能都已经很完备了。
二、桓武天皇冷不丁地决定把都城迁到长冈京。
782年,也就是延历元年的时候,桓武天皇对平城京还挺满意的。可怪得很,才过了两年,桓武天皇就突然下了迁都长冈京的诏书,平城京一下子就面临被废弃的命运了。到底出了啥事儿,让桓武天皇要迁都到长冈京呢?
乍一看,迁都长冈这事儿的整个过程挺简单的。迁都有个理由是水陆交通方便,可跟平城京比起来,大冈京也没方便到哪儿去。不管怎样,桓武天皇冷不丁就下了迁都长冈的圣旨,还让藤原种继、佐伯今毛人、纪船守这些人当造宫使,让他们负责新京宫殿的建造工作。
实际上,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可没那么简单,光看表面是不行的。从史料分析来看,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佛教僧侣的权势要是得不到控制,就会影响到皇权。
在平城京这个地方,有个叫行基的僧侣和他带领的特殊群体冒出来了,他们的所作所为,让皇室感到恐慌。
日本律令里专门有一条是规范和制约僧尼行为的。可行基和他的弟子们不管这些约束,他们在大街小巷到处宣扬荒诞的说法,“罪福报应”的说法就在其中。他们做的事可离奇了,像把手指点燃当灯,剥手臂上的皮用来写字之类的,听着都让人害怕。那个迷惑老百姓的行基,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呢?
行基的爸妈都是从朝鲜半岛来的移民。行基37岁的时候,他已经出家20多年了。平城京建设那时候,他借着给劳工、脚夫提供住宿的机会,把这些人都聚到自己身边。被行基吸引的人越来越多,都不想回家乡了。没多久,敬仰行基、跟着他的人就上千了。
行基和他的那些追随者慢慢组成了一个新的集团。很多年发展下来,这个集团不只是跳出了氏族社会,还参与到各种社会事务里去了,像造桥啊、修路啊、盖房子啊、搞水利建设之类的。这个集团的权力已经挺大了,这肯定会让那些利益相关的人感到恐慌。
佛教和尚由于特殊身份,对皇位继承造成干扰。
奈良时代的时候,咱们中国正处于盛唐呢,当时日本跟中国来往特别多。佛教就在这时候在日本流行起来了,日本的皇室也被影响得挺深的。
日本史上第6个女天皇是孝谦天皇。她在位的时候,佛教对她影响特别深。在754年(天平胜宝6年)的时候,大唐高僧鉴真给她授戒。孝谦天皇很看重一个高僧,还打算把皇位传给他呢。藤原家有个当官的职位挺高,想拦着不让这么干,孝谦天皇就下命令把这个当官的给处死了。
这事儿发生之后,日本的统治者就不让女性当皇位继承人了,还把僧侣的很大一部分政治权力给剥夺了。
还有一个因素,由于佛教流行,平城京里不断地建寺庙,花了很多钱,这对国家财政构成了严重威胁。
2.藤原种继在倡导迁都这事上起到的推动作用
奈良时代末期的时候,桓武天皇能被确立为皇太子,藤原百川在背后没少出主意,不管是明着还是暗着都在帮忙。桓武天皇可没忘了藤原百川的这份情。但藤原百川死得早,他的侄子藤原种继就接了这份功劳。结果呢,在短短二十九个月里,藤原种继的官阶一口气连升了六阶。这就能看出来,桓武天皇特别重用藤原种继,对他也是极为信任的。
这么着,藤原种继总算等到自己在权力方面的高光时刻了。他升为中纳言后没多久,桓武天皇就突然颁布迁都长冈的诏书,这里面藤原种继可是出了不少力的。
藤原种继为啥要让桓武天皇迁都到长冈呢?
桓武天皇以前曾拿财政紧张当理由,说不会再大规模兴建宫殿了。可没过多久呢,桓武天皇就下诏书要迁都到长冈,开始长冈京的建设,桓武天皇的钱是从哪来的呢?
这就得提到藤原种继了,藤原种继哪来这么多钱给天皇建皇宫呢?这就得从藤原种继和秦氏的关系讲起了。
中国秦始皇的后裔中有秦氏,在282年,也就是应神天皇十四年的时候,他们移居到了日本。过了200多年,秦氏在日本发展出很强盛的势力。在日本,秦氏涉足各行各业,攒下了不少财富。
秦氏家族里有个人叫秦朝元,圣武天皇瞧上了他,还信任他呢,为啥呢?就因为他掏钱建大佛和寺院。秦朝元的女儿是藤原种继的妈,这么说吧,藤原种继他爸和秦朝元联姻,借着秦朝元的钱来稳固自家的权势。
藤原种继在当时超有钱,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可以这么想,桓武天皇在财政很困难的时候还决定迁都长冈,就是因为藤原种继背后有个大财团,能帮他甩掉平城京那些积攒多年的弊病。藤原种继呢,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巩固自己的权力,他背后的秦氏也得了不少好处,不管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
3.桓武天皇特别着急想要摆脱平城京。
藤原种继靠着秦氏这些归化到日本的外国人帮忙,去推动迁都长冈京的计划,这挺对桓武天皇心思的。
桓武天皇的妈妈是百济王氏家族的人。按常理,他妈妈是外国人,桓武天皇身份低贱,是当不了太子的。不过后来,藤原百川热心地拥护他,还给他出主意,这样桓武天皇就被立为太子了,最后当上了天皇。
桓武天皇的母亲出身有弱点,所以从天武天皇到圣武天皇这一脉的皇统,跟他就没什么关系了。要是还留在天武系血统所在的平城京,桓武天皇很难被接受和认可,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也不好摆脱。桓武天皇迁都,就是想开创自己的新王朝。
三、长冈京留下来的谜题
784年(延历三年)5月的时候,桓武天皇说要迁都到长冈京。那时候长冈京还没建完呢,处于半拉子工程的状态,半是废墟半在建设。桓武天皇为啥不等长冈京建好了再迁都呢?
迁都后的第二年(延历四年),桓武天皇离开了长冈京一阵子。有天夜里,藤原种继在查看施工现场的时候,突然被黑夜里射来的暗箭击中,最后没救过来死了。
桓武天皇大吃了一惊,就下令把行凶的坏人找出来。等抓到犯事的人后,拷打了一番,发现皇太子早良亲王(他和桓武天皇是同母兄弟)跟这场谋杀有牵连。主谋马上就被处死了,早良亲王则被关了起来。早良亲王心里很气,绝食来表示反抗,在被押送去淡路岛的路上,心里憋闷就死了。
藤原种继一死,长冈京的工程就停工了。那些在背后出钱的利益集团一看情况不对,就把钱袋子收紧,不再支持长冈京的建造了。
早良亲王死后,桓武天皇心里老是不踏实。他就想祭天神,把大冈京土地上的邪气除掉,给新开的王朝祈求好运,这和中国古代的祭祀是一个道理。
往后那几年,长冈京还一直在施工呢,就好像这工程永远完不了似的。长冈京也一直没热闹起来,反倒像是在走下坡路。
延历十一年(792年)的时候,皇太子安殿亲王(也就是后来的平城天皇)生病了。没过多久,又爆发了两次瘟疫,大家都特别恐慌。经过占卜,说是早良亲王在搞鬼。桓武天皇为了安抚早良亲王的亡魂,就追封他为崇道天皇,还专门给他建了个神社来祭祀呢。
桓武天皇起了抛弃大冈京的心思,他四处游逛,寻找新的京都,然后很快就开始建造新京都,也就是平安京。794年,桓武天皇把都城迁到了平安京,这时候长冈京还没建好呢。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长冈京最后还是免不了被抛弃的下场。为啥长冈京没建成,平安京却能顺利建成呢?
你没有提供完整的原文内容,请提供一下以便我进行改写。
《日本历代都城小史》,喜田贞吉写的,杨田翻译的,在百度百科有,网址是https://m.fx361.com/news/2021/1012/8937697.html,内容是从平城京到长冈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