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好多人可能都在想,毛泽东旧居说的是哪儿呢?毛泽东一辈子都在为革命到处跑,没个固定的住处。他在湖南韶山老家、井冈山、陕西延安、北京中南海这些地方都待过挺长时间。
毛泽东具有代表性的旧居在陕西延安。1938年至1947年这段时间,毛泽东要么住在延安杨家岭,要么住在延安枣园。毛泽东在陕北生活了十多年呢,他对陕北这块地方感情可深啦!
不过杜聿明和宋希濂参观的不是延安旧居,而是毛泽东家乡韶山的旧居,如今这儿叫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73 年 5 月 8 日,韶山的毛泽东旧居陈列馆比平常热闹不少,来了好多游客呢。
这拨游客不太一般,全是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不过呢,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特别有精神头。那他们都是啥身份呢?居然是以前国民党的一些将领,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杜聿明和宋希濂了。
以前那些国民党将领咋突然到这儿来了呢?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有一部分国民党将领特别顽固,就被关到监狱里去接受改造和教育了。到了1959年,政府和党决定特赦一批战犯,像杜聿明、宋希濂这些人在监狱里表现挺好,就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头一批被特赦的战犯。
两人从监狱出来后,咱中国共产党对他们很照顾,给了优待,让他们成了新中国的一份子,也有了新工作,开始了新生活。到了1973年,杜聿明69岁啦,宋希濂也66岁了,都过上老年生活了。
来了些身份特殊的人到陈列馆参观,这可让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心里不禁冒出了一些想法和问题:
以前那风光得很的国民党将领,到这儿游览的时候心里头是咋想的呢?他们会不会打心眼里敬佩和尊重毛泽东呢?在陈列馆里,有个房间,展示的是解放战争的一些图片还有物件。这些人都是解放战争的亲身经历者,那他们又会咋看待自己的过错和失败呢?
【杜聿明和宋希濂的辉煌过往,都曾是蒋介石的嫡系】
杜聿明和宋希濂岁数差不了多少,他们的家世和经历挺像的。杜聿明家祖上是那种封建时候的地主,他爸是清朝末年的举人;宋希濂呢,出生在富农家里,他爸也是个有文化的人。
这俩人打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早早地去了私塾念书,文化水平都不低呢。巧的是,他俩都考上了黄埔军校,而且还是黄埔一期的学员。
黄埔一期那可太厉害了,从那儿毕业的有 645 人呢,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特别有名。像国民党那边的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宋希濂,那都是有名的将领。共产党这边的徐向前、陈赓、周士第等,也都是名将。
大伙都知道,蒋介石特别看重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军官,杜聿明和宋希濂慢慢就成了蒋介石的亲信。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杜聿明当过第五集团军总司令,还做过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啥的;宋希濂呢,当过新疆省警备司令,还做过华中“剿共”副总司令、第 14 兵团司令官之类的。
反正啊,这俩人以前在国民党政府里那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且呢,他们可不是像胡宗南那样只会空谈打仗的将领,人家是有真本事的。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打过好多漂亮的仗,为抗战胜利那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就说杜聿明吧,1942 年 3 月那会儿,在缅甸的同古城,杜聿明指挥远征军打了同古战役。那时候,日本军队弄了好多飞机、坦克还有武器啥的,杜聿明就只好让 22 师弄成梯形阵地去对付,这可把日本军队往前推进的脚步给大大阻碍了。
杜聿明参加过长城抗战、淞沪抗战这些有名的战役。他带的部队挺特别,打仗注重战术,不管是往前推进还是往后撤退,目的都特别清楚,而且这部队的执行能力特别强。
咱再讲讲宋希濂,他指挥过一场特别出名的战役,那就是1938年9月在河南省境内的富金山保卫战。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啊,日军派了24架飞机来狂轰滥炸,可宋希濂带着军队在阵地上硬守了10天。
后来啊,日军不停地往那儿派兵增援。宋希濂把阻击日军的任务完成后,就带着他的队伍顺利地朝西边撤了。现在在富金山那个地方,有个挺出名的“万人坑”。
打了这一仗后,大家都记住了宋希濂,因为他打仗特别猛,敢往前冲,这就是他打仗的特点。
哎呀,蒋介石这人军事水平不行,在他的瞎指挥下,国民党的军队在解放战争里是一路吃败仗,最后蒋介石只好跑到台湾去了。而且,还有不少国民党的军官被俘虏了。
1949年1月,解放军战士在安徽省萧县张家寨镇把杜聿明给活捉了。1949年12月,宋希濂在大渡河边上被解放军给围住了,他拿出手枪想自杀,不过被他的警卫排排长给拦住了,然后就被解放军给俘虏了。
后来啊,杜聿明和宋希濂这两个人,还有一些其他国民党将领,兜兜转转,最后都给关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那儿接受教育和改造。说实在的,刚进战犯管理所那阵子,杜聿明和宋希濂心里头那叫一个难受。一想到自己败了,国民党政府也垮了,他们心里就过不去这个坎儿,老纠结了。
在战犯管理所里,多数战犯都被优待着,像杜聿明,他有胃溃疡、肺结核和脊椎炎,管理所还专门给他安排了医务人员,仔细地给他治病。而最让他们受触动的,是1953年传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消息。
有一部分人的思想慢慢有了变化,他们开始主动在监狱里好好进行改造。到了1959年,一大批改造表现不错的战犯被特赦了,像杜聿明和宋希濂就在其中。
【1973年的韶山之行,宋希濂不愿进一间屋子,最后却盛赞:毛泽东是战神!】
1959 年被特赦后,杜聿明和宋希濂就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里了。日子一长,他俩越发明白国民党政府那是相当腐朽,蒋介石的野心那肯定得落空。
1973 年,组织安排杜聿明和宋希濂去韶山参观毛泽东的故居。他俩满心期待地来了。工作人员热情地领着他们到处看,这儿一共设置了 11 个陈列室呢。大家看得特别仔细,对过去的那些事儿,心里都有些怀念,也有些感慨。
当走到解放战争图片陈列室跟前时,宋希濂拽住杜聿明讲道:“这屋子我就不进去啦!”杜聿明特别纳闷,就问道:“咋就不进去了呢?”
宋希濂支支吾吾地讲:“我是个败军之将,去看了那也只会觉得尴尬和难为情。”他以前是国民党军队的将领,有这种想法倒也正常。可杜聿明早就把这事看开了,没料到宋希濂还特别在意这些,放不下面子来。
杜聿明笑着把宋希濂拉到一旁,劝说道:“陈毅元帅活着的时候,跟咱们讲过这么一句话,‘山东头一仗,我还让你们给打败了呢!’共产党的将领可不忌讳聊败仗的事儿。再说了,败仗有时候也不全都不好,咱哥俩吃的败仗,对中国老百姓来讲是好事呢,让全国解放的步子加快啦!”
宋希濂瞅见杜聿明都不把以前的事儿放心上了,而且说的话挺在理,那自己也就不躲了。就这样,俩人一块儿走进了展室。这解放战争图片展室地方不算大,可他俩在里面待了足足一个钟头。
展室里的那些图片,在多数游客眼里,就只是中国悠悠历史中的一个画面罢了。可对杜聿明和宋希濂来讲,这些那可都是曾经在自己身边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儿,有好多地方值得他们去回想和琢磨呢。
俩人从展室出来后,都忍不住感叹:“毛泽东那可是战神啊!”这话从两个以前的国民党将领嘴里讲出来,那评价可不低。那杜聿明和宋希濂到底为啥看完展室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给出这样的评价呢?
杜聿明甚至还乐呵着跟旁边的工作人员讲:“可得把这话给后人记好了,特别是那些研究战争历史的人。”
展室里有好几张西柏坡的照片呢。在解放战争的后半段,西柏坡那可是解放军全军的司令部哟!好多能决定战场输赢的决策,都是从这儿做出,然后传到全国各地去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有个西柏坡,那是在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山村。这山里条件挺差,指挥部小小的,特别简陋,就四间平房。屋里的桌椅板凳零零散散的,桌子上有一部电话机,旁边还放着些文件和电报,也是乱糟糟的。
要说最吸引人眼球的,那得是墙上的两幅地图啦,那图上用红蓝铅笔标了不少东西呢。真不敢想啊,毛泽东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指挥着全国的战事,一封又一封特别重要的电报从这儿发出去。
杜聿明和宋希濂禁不住把毛泽东和蒋介石放一块比一比。一个是共产党的头儿,一个是国民党的头儿,各个方面那可是差别老大了。单说军事才能这块,蒋介石那可是正经的科班出身,在保定陆军学堂和东京振武学堂都念过书,而且他还学过炮兵呢。
当年,孙中山先生挺看重蒋介石,让他当黄埔军校的校长,就是因为蒋介石的学习过往。但好像蒋介石在军事决策方面,老是会出些怪怪的差错。
杜聿明和宋希濂以前老是搞不明白,蒋介石咋老是做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决定呢。后来参观了毛泽东的韶山故居,这两人好像有点明白了,估计是蒋介石好多决定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好处,可毛泽东的决定呢,那是为了取得胜利、为了顾全大局。
说实在的,毛泽东压根没学过怎么打仗,他上的是师范学校,本来是要当老师的,年轻那会一直觉得,自己往后就是教书育人的。另外,毛泽东自己也不喜欢摸枪,就连手枪都不愿意随身带着。
有人问过毛泽东一个问题,毛泽东的回答挺有意思的。他讲:“我一开始是个知识分子,做过教员,压根没学过怎么打仗。那我咋学会打仗的呢?国民党弄白色恐怖,杀了好多共产党员,咱没办法,只能拿起枪,到山上打游击,后来就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
那毛泽东拿起枪杆子呢,实际上是随着事情的进展而做出的被动选择。毛泽东常常跟着军队一块儿走,也经历过炮火纷飞的场面,不过他确实没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拼杀过。毛泽东主要是个指挥的人,他来出主意、想战术,具体咋实施,那得看下面的将领和战士们了。
好多人都在猜,毛泽东在军事上的看法,没准是从两本书里来的,那就是《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毛泽东年轻时候特别喜欢的书,他看了好多遍呢。一开始是觉得故事有意思,看得多了,慢慢就领会到书里的智慧啦。
这可不是随便说的,毛泽东在谈话时常常会提到《三国演义》里的内容。像1948年的平津战役,毛泽东对傅作义使的那出“空城计”,就是跟诸葛亮那儿学来的。
就说1960年吧,毛泽东接见已经退休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的时候,他俩谈起了军事战略。毛泽东讲:“四渡赤水那可是我很得意的一次操作。声东击西、虚实结合这种办法,是我从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里头学来的。”
毛泽东为了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专门买了《孙子兵法》来学习研究。1936 年 10 月,毛泽东给西安的叶剑英写信,让他帮忙买一部《孙子兵法》,还有一些和军事有关的书。
毛泽东的军事素养,不光是从书里学兵法得来的,也是在一次次险象环生中锻炼出来的。好多次军事转移的时候,那子弹、炮弹都从毛泽东身边擦过去了,有几回身边的战士还受了伤,可毛泽东却一点儿事儿没有,连头发都没少一根。
毛泽东好像打小就有颗强大的心脏,越是情况危急的时候,他越是镇定得很,哪怕泰山在眼前崩塌了,脸色都不带变的。每次警卫员叫他赶紧转移,他都稳稳当当的,有好几次都和敌人前脚后脚地就那么错过了。真得说,毛泽东这人是有点运气在身上的。
【周恩来说: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天天发电报,就把敌人打败了】
杜聿明和宋希濂在展室里瞧见了不少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相片。杜聿明呢,他亲自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所以感触那是特别深。
杜聿明想起不少零碎小事儿,他记得特别清楚,有好些回,蒋介石越过正常指挥层级去指挥军队,把他杜聿明原先的安排全给搅乱了。但军人就得服从命令啊,杜聿明也只好宽慰手下人:“咱就得听命令!最后到底成不成,就看老天爷咋安排吧!”
自打被特赦后,杜聿明、宋希濂跟共产党的不少高级将领有过接触,他们察觉到毛泽东好像从来不越过层级去指挥。并且,毛泽东还很乐意听取高级将领的想法。
1947 年,中央打算调陈赓往西过黄河,去参加陕甘宁边区的保卫战。可陈赓直接跟毛泽东讲了自己不一样的想法,陈赓说毛泽东这安排不太好,当下应该让他带着队伍往南过黄河,朝着河南西部前进,这样能和河南战场相互配合。
毛泽东仔细听了陈赓的想法,之后在会议上提了出来,其他中共领导都觉得这个方案行得通。最后陈赓领着队伍往南去,顺顺利利地建成了豫陕鄂根据地。
在淮海战役那会儿,粟裕多次跟毛泽东探讨接下来的军事安排。粟裕觉得当下解放军的力量强大了许多,能够把兵力集中起来打一场决战。然而,党中央当时的决定是把兵力分开。
粟裕连着三次给毛泽东发电,讲清楚利弊,说要把兵力集中起来。毛泽东开了几次会之后,给粟裕回了俩字:同意。有了毛泽东的支持,粟裕这下可就能放开了干了,打了一场特别漂亮的仗,那淮海战役更是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经典战役。
在解放战争的后期,国民党的军队那是全面失败,中央领导们心里都挺高兴的。周恩来还说了这么个话:“咱呢,一不给人,二不给枪,三不给粮食,就天天发个电报,结果就把敌人给干败了。”
杜聿明和宋希濂琢磨着蒋介石以前用人的情况,在国民党政府里头,像那种上下级相互信任的事儿好像特别少。毛泽东是选有才能的、品德好的人来用,可蒋介石好像更爱用跟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在国民党政府里,黄埔出来的和蒋介石老家浙江那边的人是他的嫡系,最受他看重。
再说其他那些派系里的人都是些不怎么重要的角色,像李宗仁、阎锡山这些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靠金钱利益来维持的。
解放战争快打完的时候,好多国民党军队都打算向解放军投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心灰意冷了。像以前国民党政府的那个曾泽生军长,在1948 年的时候,他领着国军 60 军的好多人,一块儿投降,加入到了解放军当中。
曾泽生可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每次分军资和物资时,他们国军60军分到的都是最差的,还被人笑话是“杂牌军”。后来曾泽生加入了解放军,1950年参加了抗美援朝,他和他的志愿军50军那可成了“铁军”,打了好多胜仗,被整个军队当作榜样夸赞。
就去参观了一次毛泽东旧居,这让杜聿明和宋希濂心里有了不少想法。他们还有好多以前国民党的将领和士兵,慢慢地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想问题了,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还有新中国,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大概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迷人之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