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饭煲,几乎是每个家庭厨房的生活必备,其方便、快捷、多功能、煮米饭味美……自然不用多说。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说辞,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我们,“停止使用电饭煲,电饭煲可能具有诱发肝癌的风险”。看着这样的说法,最为常用的家用电器竟然会成为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的“催化剂”,这日子还有得过吗。这个是真的吗,我们还能活吗?
对于这样的一个被称为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通知,那还错的了吗,于是乎,你是否也加入到了扔弃电饭煲的大军中了,接着就是恐慌,毕竟这个玩意在自己的家里也是使用几十年了。
其实,对于电饭煲做饭有毒的说法,我们中的很多人只是听了初一、没有关注十五。所谓的有毒的说法,其实是“电饭煲的内胆有毒”,也就是内胆涂层容易发生化学物质的分解,长期食用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会罹患肝癌。
说起电饭锅,其主要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即外壳和内胆。由于内胆会直接接触并加热食物,因此,在内胆的表面就会增加一个具有提高安全性的涂层,对于内胆涂层来说,多数采用的是两种成分,即特氟龙、陶瓷。其中,使用率较高的则是“特氟龙”的涂层。
特氟龙又称为“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这也是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化学稳定性的物质。然而,当温度加热达到300℃时,作为涂层主要成分的特氟龙来说就会开始进行分解,并且会产生一类无法被人体代谢,并且具有一定生理毒性的“永久性化物质”--多氟烷基物质和全氟烷基物质,简称PFAS。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饭锅在使用的时候,其温度大多会控制在180℃左右,这样说来,电饭锅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时,其内胆涂层不会进行分解,这样自然也不会给人体造成伤害,更不会导致癌症。
那么电饭煲有毒的说法又是怎么说的呢?
原来,我们所说的正常情况和安全使用前提条件可不只是温度的问题,还包括内胆涂层的完整性。电饭锅内胆涂层在使用的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过长、清洗时划伤,清洗用具使用不当而导致内胆掉漆等情况发生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危害健康的问题。
尤其是电饭锅内胆掉漆以后,极易出现粘锅等现象,食物长时间粘在内胆上容易糊掉,从而产生了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即“丙烯酰胺”。有损害的内胆不仅具有这样的问题,涂层脱落以后的内胆就会变成以锅材质为主的“铝胆”,在生活中长期使用含有铝成分的食物,铝进入到人体内,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影响人体对磷、钙、维生素D的吸收,增加老年痴呆症、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患病率。
这样说来,当电饭锅内胆涂层大块脱落或有明显划痕的时候,再使用就不安全了,即可能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也具有了身体的危害性,此时,最好的处理就是果断停止使用,及时更换新产品。
居家安全使用电饭煲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主要包括:
避免使用时间过长,电饭锅合理使用时间为1-2年,即便是在使用的时候再怎么仔细,时间长了都会导致内胆涂层的脱落,一句话,该换就换吧,这不是省钱的事情。
避免清洗方法不当。清洗内胆的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避免使用钢丝球等硬质清洗材料,避免内胆在温度过高时直接清洗。一句话,温柔的洗,冷冷的擦。
避免经常使用电饭锅烹饪酸性较强的食物。由于内胆涂层可能会存在一些细微缺口,酸性食物则容易将铝质材料析出。一句话,酸质食物别进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