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那会儿,鲁迅没防住,儿子就来到了世上。他一直想着不要孩子,可当看到小家伙第一眼,还是忍不住嘀咕:“这小子,还真是让人头疼呢。”
鲁迅和许广平是一对感情很好的伴侣。大家通常只晓得鲁迅是个大作家,但对于许广平,了解的人就少多了。
她和鲁迅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的,两人认识得比较晚。鲁迅是个用笔跟政府较劲的高手,在文学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许广平呢,也是个革命积极分子,五四运动那会儿她就参与了,还常常站在街头慷慨演讲,毫不留情地批评北洋政府。
后来,许广平进了报社干起了编辑的活儿,她老写文章,想给女人们多争点权利。不过,她在报社没待多久,就转身去做了小学老师。
许广平老觉得自己离好老师的标准还差点儿,就铁了心要重返校园深造。她特别用工,后来顺利考上了北京女子师大,专攻国文。在念书的那段日子里,她遇到了鲁迅。
鲁迅刚好在这所大学教国文,他上课特别有意思,讲话风趣,早就因为文笔犀利、才华出众在文学界出了大名,大家都知道鲁迅很厉害,许广平对鲁迅更是赞不绝口。
国文课一来,许广平总是早早抢占头排座位,全神贯注地听讲。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她会直接在课堂上向鲁迅提问。鲁迅呢,总是耐心细致地给她讲解,说起来头头是道,满腹经纶。许广平对鲁迅充满了敬佩之情。
有那么一件事,让两人的关系从老师和学生变成了恋人。许广平老是写文章批评北洋政府那些不好的事儿,结果她和刘和珍这些人就被北洋政府给盯上了,受到了不少迫害。
关键时刻,鲁迅站了出来,奋力为许广平等进步学生争取应有的权益,最终顺利帮他们摆脱了困境。他们俩有着一样的信念,面对着同样的对手,这样的观念一致让他们相处得更加和谐,彼此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
1925年的某一天,许广平鼓起勇气,决定把藏在心底的感情告诉鲁迅。她大胆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但结果并不如意。鲁迅没有接受她,反而变得冷淡,开始处处躲着她。
鲁迅家里其实还有个原配老婆叫朱安,他们那是老一辈定的亲事,两人之间没啥感情,也没生过孩子。但如果鲁迅跟她离了,朱安就真没依靠了。他不想当那种甩手掌柜,尽管这有名无实的日子都过了二十年了,可鲁迅还是下不了决心离婚。他已经适应了在这种没感情的婚姻里混日子了。
许广平是个勇敢追爱的人,她直接写了一封公开的情书,说自己不怕别人闲话,更不想被老旧的封建规矩绑住。鲁迅看到这篇文章后,也鼓起勇气,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走到了一起,那时候鲁迅已经46岁了,而许广平才29岁。
朱安呢,就一直以正式妻子的名义待在周家,陪着鲁迅的母亲。鲁迅心里过意不去,所以经常会给朱安寄点稿费,确保她在生活上不会受苦。
鲁迅和许广平不仅是彼此的伴侣,还是无话不谈的伙伴和书信往来的好友。由于有好多事儿没忙完,鲁迅打从年轻时就铁了心不打算要孩子,他怕工作一忙起来,就顾不上管孩子的教育了。许广平呢,对这事儿也挺赞同的。
结婚后,鲁迅挺注意避孕的,但没想到还是有了意外,许广平32岁那年怀上了孩子。那时候医疗条件不好,许广平这个年纪生孩子算是高龄了,挺让人担心的。而且鲁迅家里经济上也出了点状况,他们俩都怕孩子生下来,条件不好养不活。
周母心里头那个急啊,就盼着能抱上个大胖孙子,所以老是劝鲁迅说,你得给咱家延续香火。鲁迅呢,以前确实动过不要孩子的念头,但真要这么做,他心里也过意不去,毕竟那是个活生生的小生命。琢磨来琢磨去,他和许广平商量好了,决定还是把孩子留下来。
生产过程真是曲折不断,许广平进了产房后,孩子就是不出来。医生见状,赶紧把鲁迅叫了过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让他有个思想准备。
医生问鲁迅,是救大人还是救孩子,鲁迅毫不犹豫地回答:“救大人!”他觉得,这个孩子本来就是个意外。
最后,经过医生和护士们的持续努力,许广平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鲁迅在门外焦急地等了很久,满头大汗,心里七上八下的,现在总算是踏实了。
当护士把儿子递到他面前,鲁迅脸上的神情挺复杂。他一方面心里有点责怪这孩子,因为生产过程让许广平受了不少苦,甚至危及生命;但另一方面,看着自己亲骨肉平安降生,他又感到由衷的高兴。
鲁迅把小孩搂在怀里,仔仔细细地瞧了好一会儿,接着嘴角往下一撇,开口说道:“这小子,难怪这么调皮捣蛋。”他给小孩取了个名儿,叫周海婴,也没啥特别的讲究,意思就是在上海降生的宝贝疙瘩。
打那以后,鲁迅家里就变得熙熙攘攘了。他不是在埋头写作,就是在陪孩子们玩。一想到得挣钱养活这帮小家伙,他干起活来就更卖力了。
许广平回到家里,踏踏实实地当起了贤妻良母,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越过越红火,所有事情都在慢慢变好。
可鲁迅能陪周海婴的时间太短了,他们一起过的日子加起来才10年,之后鲁迅就去世了,那时候周海婴才8岁大。
许广平心里一直想着鲁迅,她一边照顾着周海婴,一边细心地整理鲁迅的小说和诗集。她用这种方式,默默地表达着自己对鲁迅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