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身心二物,心才是灵魂的主宰;养心只需仁慈,修身只需不奢侈

人之书 2023-09-13 16:57:17

人皆有心,人的内心世界就是人的精神世界。

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一座完整的世界一样,它可以有无限的可能,它既可以有广阔的空间、也可以有流淌的时间、不停的运动与变化。

内心广大,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广大;内心狭隘,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狭小。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广大?让自己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越来越广阔包容呢?

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包容。包容,就是内心博爱,就是内心慈悲,就是内心善良。内心狭隘、自私、阴险、冷漠、恶毒,只会让自己的心灵世界越来越狭小,到最后只剩孑然一身、孤独一人。

内心包容,就是保持自身心灵空间广大不萎缩的唯一方法。

孔子明白人类心灵的这一特性,于是主张宽恕、仁爱。

心有仁、恕,己心才能真正包容广大。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其恕而已矣。”仁爱、宽恕、宽容都是表象,拓展自我心灵空间才是本质。

老子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魂,俭是魄,不敢为天下先是身。心有慈悲、慈爱、仁慈,也是表象,本质上还是为了让己心更加包容。

己心包容慈爱,自己的心灵世界才能强大、稳固、广大。狭隘偏激的内心,只会让自己的心灵空间不断萎缩,直至崩塌。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人力无法扭转它。

人的灵魂、人的心灵,它就像是一座独立完整的世界。既然是世界,它就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且需要空间稳固,才能使得其中万物生生不息,而不至于心灵世界崩塌。

每一个人自身的心灵空间,都只能由自己去慢慢塑造,用“包容”二字去塑造。只有天道才是真正的包容。普通人大多并不会主动运用天道的这一特性。

老子、孔子所提倡的慈、恕,其实就是让己心模仿天道“包容”的这一特性。

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要让己心包容最广大的人民,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塑造自身最广大的心灵空间。

佛家所说的慈悲,度化世人,也是要让己心广大。以己心包容万物,则自己的心灵空间,才能有万物、才能容万物。人的心灵世界空间,就是这样慢慢塑造成型的。

世界三大宗教都主张博爱、宽容、仁爱世人,都只是表象,本质上还是为了塑造自身的心灵空间。

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其实也是教导人善良、有爱。

为什么古圣先贤都劝人向善?都主张慈悲、仁爱、博爱、宽容呢?

因为人皆有心。心就是人的内心和心理,就是人的心灵世界,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就是人的灵魂主宰。

心灵世界怎么塑造?怎么打造?怎么稳固?怎么持久?唯有“包容”二字——天道包容。

慈悲、仁爱、宽容,都是包容的方法,都只是表面手段,打造自身广阔而稳固的心灵空间,才是目的。

世间有好人有坏人、有好事有坏事、有难事有易事、有大事有小事,世人大多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包容对待世间的诸人诸事。

懂得包容好人好事,却不懂得如何对待坏人坏事;懂得处理小事易事,却不懂得应该怎么面对难事大事。就算这些都知道了,可能又不懂得怎么对待自己了。

三国时期的曹操,敢于为天下人孤身、舍身刺杀董卓,说明那时的他,应该是一位心有仁爱、心胸广大的人。只不过后来行事开始变得有些狭隘、偏颇,面对自己犯的错,面对难事坏事,并不懂得应该怎么正确地面对。甚至憋出了头疾的毛病。

人的心灵空间,就是人的精神空间,就是人的内心世界。懂得向天道学习,包容一切,则己心可广大至天地。气吞山河,胸怀天下的人,并不是可以轻易产生的。心有慈悲、仁爱、宽容,是先决条件。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弱胜刚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面对大事难事,唯有柔弱以待之。对待自己,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君子慎言、慎思、慎行、慎独。

对待自己,也不必那么复杂,只要按照老子说的去做就可以了。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其实就是心怀慈悲、宽容、仁爱,不奢侈、不铺张浪费就可以了。

心有仁爱,既能造福于他人,也能强大扩大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铺张浪费,自身就不会被外物所捆绑。人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有些人为了一场婚礼,可以花费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他们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想通过一场奢侈的婚礼收获什么呢?反正应该不会只是为了关爱一下他的亲戚朋友们吧。

拥有巨额财富,本可以更好的仁爱世人,用以更好地打造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

奢侈浪费,又能真的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什么呢?是得意忘形吗?是自得意满吗?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可谓奢侈至极,但是其中的人,又得到了什么好处呢,其人大多身弱心迷,经不起一丝风浪。

人皆有身心二物。心才是灵魂的主宰。养心只需仁慈,养身只需不奢侈。

心有仁慈,则心能包容,自己的心灵空间就必然广大坚强;

身不奢侈,则己身便不易被外物所左右。

0 阅读:28

人之书

简介:域内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