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古遗址的历史背景

微拓聊历史故事 2025-01-17 04:55:01
迁安古遗址的历史背景 2019·9·13 历史考证,搞“语惊人”是有害无益站不住脚的,任何主观企图必然徒劳的。只有彻底的真与实科学性,反复的认识和理解历史记载,尽可能全面的勾画当时的生产、生活、社会形态、社会活动内容,综合的进行历史考证。 华胥人口向河北的扩散路线,是从山西与内蒙之间,古大同湖北侧,向东来到河北保定中部北部。 河北阳原于家沟遗址(距今约11000年)——— 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0000年前后)、怀柔转年遗址(距今约10000年) 保定徐水南庄头遗址(距今10500—9700年)———磁山文化。 华胥人口比较早的来到河北中部北部,与获得海盐的目的很有关系。当时的古黄河下游流域还不适合人类活动。 迁安有18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遗址,是当时的红山文化、仰韶文化与这里原来常住人口,互相交流融合形成的。不是单纯的红山文化人口南下,或单纯的仰韶文化人口北上。应该是太昊时期,生产力发展导致更多的互相影响。迁安的古遗址年代证明了这一点。以安新庄遗址为例,乙类遗存距今5865~5400年之间,这早于涿鹿之战500年。 通过对滦河中下游新石器遗址的考古研究,可以发现来自北面的文化强烈地影响了生活在冀中一带的土著先民的生活习俗,其表现就是以大口筒状罐替代了原有的夹砂釜。这证明了太昊的红山文化南下融合了伏羲。 从历史记载可以发现,炎帝与神农氏合并后,部落联盟的社会形态快速发展。迁安一带必然属于黄帝的部落联盟。 迁安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祭祀遗址,只能证明这里存在与红山文化相似的祭祀形式。规模应该是属于多个氏族形成的部落邦国,远不如凌源朝阳的祭祀规模。 这样,《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历史背景就可以初步理解了。 笔者的初步推论 海外西经:“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 这个海是渤海到北冰洋。 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这是在凌源朝阳。 这里曾经是黄帝涿鹿之战前的一个都城。山海经时期已经成为当地的黄帝后裔的方国。穷山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东,即后来称之为羿部族的所在地,也叫有穷氏。所以,轩辕国与有穷氏紧邻,有穷氏是黄帝的禁卫军,昆仑黄帝时还成为最早的警察。山海经记载帝俊赠羿弓箭, 轩辕国是平泉市建昌县一带,这是黄帝族重要发源地。上古时期的邦国不会很大。 轩辕名号所以传播的更广,是因为继任的大首领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在有着历史渊源的重要地点,重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建,也把一些自己亲近的人口留在这里。 需要注意的是,黄帝当然一定在迁安活动过,但是不是黄帝都城还不能确定,但这里是黄帝部落联盟的组成部分是确定的。所以,以为这里就是黄帝唯一都城,甚至是上古时期的文明起源地呀文明中心呀,都是荒诞离谱的。而且很明显,迁安的战略位置不是很重要。平谷区出现黄帝庙陵就不难理解。 黄帝如果是坐井观天妄自尊大,能有后来的历史吗?这样光天化日明摆着的事理,有的人就是不学不做,还往往背道而驰,这样的人类现象,应该彻底科学的研究,这对人类其实意义很大,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直到现在,往往对光天化日的现实问题视而不见。这是一个大毛病。 ——————————————————————————— 补充一些山海经考证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 —————————————————————— 贝加尔湖流出的安加拉河,其年均流量为1870m3s,长1779千米,流域面积104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伊尔库特河、奥卡河、伊利姆河等。该河先北流,后折向西,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部,在斯特列尔卡村附近注入叶尼塞河。 北极天柜应该在河流折向之处。这里有古部族。 大荒北经:“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曰中【车扁】,颛顼之子”。 —————————————————————— 这个海是居延海 额济纳旗向西,新疆伊吾县一带,颛顼的儿子来到这里。 这里是哈密的一部分,有伊吾盐池,又叫托勒库勒湖,位于伊吾县盐池乡政府以北2公里处。 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 今马鬃山以北的地方。 这个西北海,应该是额济纳旗的古居延海向西350公里,上古时期是断断续续相连的大湖。可能与居延海是一体的。 为什么叫苗民,苗在当时是什么含义,还需要考证。 《大荒西经》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 这个大荒应该是哈密东北的草原。 内容与大荒北经出现雷同,如女子国丈夫国。可能是某位轩辕黄帝的安排所致,也许是混淆。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 这是今吐鲁番火焰山地区 这个昆仑丘————应该是吐峪沟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一带。 这里现在还有戴胜鸟。 《尚书大传》:“北方之极,自丁令北至积雪之野,帝颛顼、神元冥司之。” 《淮南子·时则训》:“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这已经是北极圈。
0 阅读:0
微拓聊历史故事

微拓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