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报道:有位北大硕士生毕业竟然当起了“食堂阿姨”。
26岁的黄小艺,是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曾在央媒实习,也在互联网大厂工作过,可每天被KPI推着走,让她觉得很痛苦。
所以毕业后,她就主动留校申请为管培生,从一线做食堂阿姨开始,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成为食堂经理,然后有能力去做她喜欢的健康食堂。

每天,从早上到下午1点闭餐,基本就没有坐着的时候,各种洗洗切切,很累很辛苦。
但她却说:“在食堂工作的时候,比在互联网大厂更快乐,做食堂阿姨是我特别特别开心的一段时间。”
因为没有内耗,没有反刍,下班就真的是下班了,身体虽累,睡一觉却能缓过来。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她大材小用,浪费学历,浪费北大的教育资源。
她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不是每个人,一定要去做科学家,什么家,去改变世界,而是在尽可能让自己自洽的人生里尊重每一种发自内心快乐的选择。”

说话时,她嘴角有笑,眼里有光,引来众多网友的肯定和认可:
“自洽和开心,胜过一切体面。”
“努力不是为成功,是为能选择喜欢的方式活着。”
“不要被学校学历束缚,选择自己真心想过的人生,就会过好这一生。”
是啊,《无声告白》中写过: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生是旷野,找到适合的沃土,孩子的绽放才最为绚烂。
其实,像黄小艺这样勇敢选择自己人生道路,在适合的赛道上发光发热的例子并不少见。
著名作家钱钟书,数学成绩极差,当年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考了15分。放在如今“鸡娃”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数学成绩或许会让家长焦虑不已,觉得孩子前途渺茫。但清华大学看中了他在国文和英文方面的卓越才华,破格录取了他。
在清华园里,钱钟书如鱼得水,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最终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写出了《围城》等传世之作。如果当年他的家长和老师只盯着他的数学成绩,一味地逼迫他在数学上取得好成绩,而忽视了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那中国文坛也许就会失去一颗璀璨的明星。
再看看奥运冠军傅园慧,她小时候体质不好,父母为了让她锻炼身体,把她送进了游泳队。起初,父母可能只是希望她有个健康的身体,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傅园慧在游泳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

于是,父母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逼着她去上各种补习班,追求所谓的高学历和稳定的工作,而是支持她在游泳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傅园慧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泳池中不断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在赛场上率真可爱的形象更是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只要找到适合他们的赛道,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家长们真的不能一味地“鸡娃”,把孩子逼上一条不适合他们的道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家长应该做的是,用心去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尽情驰骋,绽放出最为绚烂的人生光芒。毕竟,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也不是只有一种成功的标准。让孩子在适合自己的“旷野”中自由生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