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秀才到六局掌印:从明朝女官制度,看古代女子如何晋升管理层

水绿看历史 2023-02-11 04:55:16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自周朝以来,各朝各代都设有女官一职,女官也是封建王朝中内廷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内廷人数众多,事务繁琐,故设其职。

周以后,各代都沿袭其制度并且不断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隋朝时便已形成六局二十四司。

到明代女官制度已经趋于完善,体制发展的较为成熟,并且发展出明代专有的女官制度特点,其大致体现在甄选准则以及机构设置之中。

明代女官并不像现代女性可以拥有较高的政治权力,她们的权力范围仅限于后宫琐事之中。

不可否认的是,明朝女官制度对明朝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上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明朝女官从何而来?

《礼记·昏义》中有所记载: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

其中,九嫔兼职对女性德行的教导,世妇则兼掌丧葬之礼,迎送宾客之事。古代女官制的起源从中可以窥知一二。

明朝时期,防止宦官和外戚渗透于朝政,明太祖朱元璋对女官一职格外重视。

明代女官选举范围较广,从民间女子到无夫妇人再到宫内女子都是可以被挑选的对象。前者对于年龄有一定要求。

如民间女子要年满十五岁以上,无夫妇人要求四十岁以下,但都需要会读书写字,通晓算法。

而宫女被选举为女官则是需要经过一段升迁之路:

“先为女秀才,递迁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局掌印。”

无论是民间选拔还是宫女升迁,都有一个基本要求,那便是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会读书,通文理。

马皇后曾与女官探讨黄老之学,皇后问之:

“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

女官则作答:

“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是其教矣。”

可见其具备了较高的学识和文学素养。

女官除负责后宫的衣食住行外,还要辅佐协助后妃,给宫女起表率。明代女官给皇后妃子进谏的事例屡见不鲜。每次进讲之时,皇后就会率领各妃子认真聆听。

《明会要》中记载,

“每月逢之期,女官进讲三次﹐皇后率妃夫人于坤宁宫听,并具仪注之。”

不难看出,女官通过向后宫之人讲解文化知识提高了后宫的文化水平。

相比于容貌,明朝女官的选拔更看重才德。即便是相貌较为丑陋但才德学识俱佳仍可被选用。明初时期,统治者下禁用富豪之家女子为女官,其根本体现的是巩固政权,维护统治。

在明代,女官选举来源地域由南方逐渐转变为北方。前期女官主要于南方挑选,到后期女官主要来源于北方,这也是明代女官选举的一大特点。

明代奠基于江南,明初时期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使得南方的文化风气较于北方更盛。

因此明初之时女官大多选于南方,其中又以苏杭及浙江、江西居多。至洪武、天顺时期,女官仍以江南女子为主要人选。

嘉靖以后,女官选取便不再偏重于南方,原因是邵太后认为女官困于宫中享受不到美好年华应有的乐趣,无法自由自在的生活。

为表示对南方女子的恩德,便表示以后再选女官的时候“无下江南”。

机构“细”,选拔“严”

明代女官制度借鉴了前朝的同时又根据明朝朝政自身特点加以修改和完善。《春明梦余录》记载:

“朕起布衣,陟尊位,而于内治之道不敢忽焉,是以内设六尚,以职六宫,斯列圣相维之道也。”

从中可以看出太祖皇帝设六尚,职六宫以服务内廷的目的。其主要以宫正司为主,以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局为辅而构成总人数加起来二百有余。

宫正司的主要职责是统领其余六局,解决六局的纠纷,并且在遇较大事件时有向皇帝直接上奏再行决断的权力,宫正司在宫正下设有司、典作为其监督。

另外的六局分别掌管后宫的书文、礼仪、衣饰、膳食、女工等事宜。六局均在尚宫下设有四司,司内另有数名典、掌、女史,此外尚仪局内还设有专门记录帝王妃嫔起居事宜的彤史。

民间选用是明代女官的主要选取来源。通常先是由钦差来到民间进行初选,目的是探访考察备选女子是否品行端庄,通晓文理,如果符合规定则对其进行银两补助。

之后来到京城进行复选,由司礼监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合格的人带入皇宫检查其身体健康。

如果合格人员身体无碍,则会留在宫中一个月,司礼监则会根据她们的日常表现对其品性、才智进行考察评定。最后按照所评定的结果将其分配至各宫各司,选拔才算彻底完成。

明代女官自民间挑选开始经过层层选拔,留到最后的必定是内外兼优的女子,足可看出明代统治者对于女官选用的重视。

而由宫女晋升而来的女官数量则占少数,究其原因则是大多宫女都出身于贫寒家庭,知识底子较为薄弱。但经过统一的宫廷教育后,如果有天资出众者,一样可以被选拔为女官。

由机构设置再到女官的选拔条件,不难看出明代女官选举的特点。

体系复杂,人数较多

除传统的六局和二十四司外,明代女官机构还增设了作为主管的宫正司和尚仪局的彤史,为六局装上了“大脑”。

每个局与司中还设有两人以上的典、掌等副职监督,这样一来便使得女官内部得以相互牵制,互相制衡,不致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以及一些歪风邪气。

分工清晰,各司其职

明代的女官与嫔妃并无从属关系,女官主要负责安排后宫日常琐事,职能划分较为明确,使得女官的职责更加清晰,从而在处理相应的事务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尽管女官要负责后宫所有的衣食住行,但经过各宫各司的层层分配后,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职责,并且还有相应的女史进行准确严格的记录。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可以通过查看女史的记录进行一一对应,从而提高了整个女官体系的工作效率。

品级不高

历朝历代女官的品级都各有不同。有些朝代女官能官居正一品,也就是所谓的宫令女官。她们总揽后宫琐事,侍奉在皇太后或者皇后身边,替她们代掌凤印。

明代女官品级最高为正五品,可见明代统治者有心让她们只掌管宫闱中的衣食住行之事之事,防止埋下其具有干预朝政或造成内乱的祸根。

品行端正,素养较高

由民间选举的女官大多出身于书香世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境界,懂得礼义廉耻、忠孝信义并且能以身作责,抵制诱惑,为后宫之人学习的榜样,形成较为良好的后宫风气。

并且,大多数女官出身清流,没有宦官权贵势力的影子,不会与官员进行勾结,扰乱后宫秩序。

不难看出,明代对女官的选举体制非常严格,这有点类似于今日一般公司的入职流程,即:初试—复试—入职体检—试用期—正式录用。

淡雅之花为明朝增香添彩。

明朝女官制有利于推动明朝繁荣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前朝宦官弄权的教训,下令禁止宦官识字读书并且不准议论朝政,使得宦官无法被派遣任用于掌管书籍、记录宫中事务以及君主起居等。而这一方面的工作则移交到女官的身上。

明太祖对于女官颇为看重,使得女官们能尽其所能发挥所学,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移交到其身上的工作。

除此之外宦官自身工作的一些内容也需由女官进行定夺,使得宦官没有弄权干政的机会。在这一背景下内廷秩序得到了维护与稳固,使统治者不必对此劳神,可以安心执政。

文化上

女官的文学素养要高出普通女性很多,甚至比之一些男性文人也不遑多让。她们自幼在书香门第中长大,时常笔墨在手,并且受到儒学思想的熏陶,因此兼有较高的才情和温婉的气质。

平日里他们各司其职,处理琐事。而在闲暇之时,便会相邀聚集在一起,创作诗歌。如明宣宗时女官王司彩就写下了:

“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嬴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中。”

比之以爱情和自由为主的嫔妃与宫女,女官更像是臣子,对事物有也着自己的见解和独到的看法。

因此她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也是以歌颂圣德,赞扬君主的丰功伟绩为主基调,表达出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如此一来,女官创作的诗歌其积极的态度不仅能感染后宫,使之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向生活,同时也可以帮助统治者教化百姓,更好地得到百姓地拥护。

经济上

由江南地区选拔而来的女官不仅具有很好的文化涵养,还有着经商的理念,懂得如何更好地盈利与节约。

后宫的衣食住行只依靠内廷本身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往往要通过民间获得原料。如尚膳局所管理的食材以及尚服局所管理的布匹都需要额外菜农、商家购买,无形之中给带动了商品贸易及农业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即使是“弱女子”,虽不能持枪上战场但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在当今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男女地位的平等,女性在各个管理层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

结语

明代特色女官制度具有其自身特色,统治者也对其颇为重视,因此选拔机制较为严格,但也同时保证了女官整体素质,为内廷管理提供了保证。

良好的女官制度对明朝发展有着多方面积极的影响,其不仅能帮助统治者维护政权,而且由于自身良好的文学素养,创作出许多诗歌佳句。

另外明前期女官大多数选拔于民间江南地区,具有一定的经商理念,客观上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

明代女官的选拔制颇为成熟和具有前瞻意识,对现代企业单位的用人考察上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周礼》

《明会要》

《明史》

《春明梦余录》

0 阅读:17

水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