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北伐兵败牛头山,姜维其实早有预感,只是不愿面对

听雨品读 2022-04-21 11:08:56

蜀汉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大将军姜维集结军队,以魏国降将夏侯霸为向导官,北上伐魏,由于兵力不足,他需要前往羌国,联合羌人一同北伐。

甫一交战,蜀军即刻失利,麴山城池被魏军团团围困

临行前,姜维派出句安、李歆率一万五千兵,先行前往麴山修筑城池,与羌兵互成掎角之势,共同进攻魏国。

句安、李歆修筑的两座麴山城池均地处高处,取水不便,魏国雍州刺史郭淮与副将陈泰带兵赶来,发现这个缺陷,当即将城池团团围住,截断水源。蜀军没有水饮用,形势十分危急,李歆带兵拼死力战,只为突出重围求救。

待他冲出重围,身边的军士尽皆战死,只剩他孤身一人,他走了两天,才找到正在赶来的姜维主力部队,原来姜维筹集羌兵的过程很不顺利,所以来迟。得知麴山被围,姜维与夏侯霸商议之后,决定趁魏军大部都在围攻麴山之际,去偷袭他们的大本营雍州城,行“围魏救赵”之计。

姜维在出征路上。来源/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

姜维连败两招,无奈只能撤军

魏将陈泰洞察蜀军意图,抢先一步,占据要道,截击姜维,两军遭遇于牛头山,陈泰单独交战虽然不是姜维对手,但带兵阻挡住了姜维的进攻脚步,双方军队交战数番,互有胜负,对峙起来。

此次蜀魏交兵,魏国将领表现真的出色,不仅陈泰在牛头山截住姜维,同一时间,郭淮也领军在后面截断了蜀军的洮水运粮要道。姜维接到情报后大惊失色,粮草接济不上,他只能撤军回去。

姜维开始撤军回汉中,陈泰在后紧追不舍,郭淮截断蜀军粮道后也率军赶来,加入战团,姜维被前后夹击,折兵大半。

他狼狈地逃回阳平关,魏国骠骑将军司马师又率领五万军马从洛阳赶来,加入战局,虽然起初被姜维击退,但在姜维入关之时,他仍然领兵前来抢关。多亏有诸葛亮留下的连弩装置,拉一次弓可发射十支利箭,威力无比,靠这个姜维才勉强击退司马师。

既然战败,只能撤军。来源/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

姜维撤回汉中,句安独自留守麴山,孤立无援,再度被困日久,弹尽粮绝,迫不得已,投降了魏军。

此次北伐中原,姜维折兵数万,丢掉麴山,以完败收场。

姜维首次北伐的心理分析

姜维此次北伐,一开始的打算就是联合羌兵一起作战,这是取胜的重要先决条件,羌兵没来相助,没有了这支重要部队,战局一下子就呈现一边倒的形势,蜀军的战败已不可避免。

那么出征之前,姜维有没有考虑过,如果羌人不出兵怎么办?

作为蜀汉的大将军,统领全军,对于蜀汉周边的战略形势、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他早就烂熟于心,这个问题他肯定不止一次地想过,又为什么还要坚持出兵呢?

这是因为,当时魏国太傅司马懿诛杀曹爽,曹氏宗族人人自危,连夏侯霸这样最靠近权力核心的宗室成员都投降了蜀汉,曹氏皇族与司马氏正在进行殊死斗争,魏国局势此时也最为动荡,这正是伐魏的大好时机,姜维当然要紧紧抓住。

坚决出兵,只为证明自己。来源/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

还有,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得意弟子,诸葛亮在世时一直是个辅佐的角色,诸葛亮死后,他也未能掌握军权,始终没有大展身手的机会,为蜀汉效命二十多年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带兵出征的机会,他迫切需要证明自己。

综合以上两点,明知此次北伐中原胜算不大,但姜维别无选择,只能冒险行事,纵使不能踏进长安,占领陇西也是好的。只是,战争的客观规律不可改变,北伐失利后,他也只能独自吞食苦果。

3 阅读: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