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挑出2025年美国最倒霉的人,那马斯克肯定能排进前三。
看看马斯克,职位虽不算低,风光也没几天,就辞职了。仅仅80天就从云端跌落,被众人指责,股市更是损失惨重,市值蒸发万亿!

当下的马斯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帝国根基正遭受来自各方竞争力量的冲击。
SpaceX作为全球航天领域的佼佼者,过往成绩斐然。去年,全球六分之五的航天器发射由它完成,旗下Starlink部门更是拥有全球60%的太空卫星。去年12月,其股票估值飙升至3500亿美元,较之前大幅增长。

特斯拉股价周一下跌15.43%,马斯克的身价一夜之间蒸发了290亿美元
咨询公司Quilty Space的专家指出,Starlink作为主要利润引擎,今年有望斩获超110亿美元的收入和2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但如今,马斯克的一些言行正给SpaceX带来危机。他对乌克兰Starlink支持的反复无常,引发了客户信任危机。
欧洲政界人士开始质疑,将战略卫星通信长期托付给马斯克是否可靠。这一担忧推动了Eutelsat股价的大幅上涨,其作为OneWeb的法国所有者,为宽带公司提供卫星服务,开始吸引寻求替代方案的客户。
尽管目前欧洲供应商在卫星数量和价格竞争上远不及Starlink,但亚马逊的柯伊伯项目已构成潜在威胁。该项目计划将3000多颗卫星送入低轨道,构建太空宽带网络。一旦成功,部分美国以外的客户或许会因亚马逊产品的稳定性而转投其怀抱。

马斯克
与此同时,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也在加快火箭业务发展,其新格伦火箭今年1月首次尝试进入轨道。若蓝色起源能凭借可重复使用火箭实现多次成功飞行,极有可能成为SpaceX有力的竞争对手。此外,SpaceX在发射次数上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火箭实验室 ,也将在今年推出新火箭Neutron,竞争态势愈发激烈。

特斯拉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自去年12月中旬市值达到1.5万亿美元峰值后,如今已近乎腰斩。活动人士因马斯克的一些行为,在美国和欧洲的特斯拉展厅举行抗议活动。而在市场竞争方面,即便在马斯克抨击官僚主义之前,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优势便已逐渐缩小。
通用汽车去年电动汽车销量较2023年增长50%,正与韩国现代汽车角逐美国第二大电池动力汽车供应商之位。投资银行和特斯拉预测,今年特斯拉在北美电动汽车销售中的份额将从两年前的68%降至53%。为削弱竞争对手,特斯拉降低价格,致使利润率收窄。

加之美国召回几乎所有因胶水问题导致外板粘贴瑕疵的电动皮卡(Cyber truck),更是雪上加霜。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处境更为艰难。其最大竞争对手比亚迪占据15%的汽车市场份额,是特斯拉的三倍多。
去年,比亚迪收入自2017年以来首次超越特斯拉,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今年2月,中国客户在等待升级版Model Y上市期间,比亚迪于3月18日推出全新充电系统,宣称可在5分钟内为电动汽车充电,时长仅为特斯拉充电系统的一半,这一突破被视为汽车行业的“DeepSeek时刻”。
不仅如此,比亚迪还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对比特斯拉。特斯拉夸张命名为完全自动驾驶(FSD)的驾驶辅助系统,实际仅为2级自动驾驶,驾驶员仍需时刻手握方向盘并保持专注。而比亚迪上个月末推出的“上帝之眼”先进驾驶辅助技术,不仅功能强大,且无需额外付费,与特斯拉精简版中国版FSD每辆车约9000美元的额外收费形成鲜明对比。

比亚迪的定价策略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进步,使得部分分析师下调了对特斯拉的长期预测。咨询公司的专家表示,“在中国,特斯拉不再主宰步伐”。

不过,马斯克手中仍握有一些关键“底牌”。
SpaceX的巨型Starship火箭尚在测试阶段,若成功,有望通过打造比目前主力猎鹰9号更大的卫星星座,再次重塑行业格局。另外,特朗普宣布的25%汽车进口关税,因特斯拉在美国组装汽车,所受冲击可能小于竞争对手,尽管马斯克在X(前身为Twitter)上称特斯拉不会“毫发无损”。

特斯拉也寄望于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正与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合作。据悉,xAI正以750亿美元的估值筹集100亿美元资金。甚至此前陷入困境的X平台,也已逐步恢复,据报道其刚刚以约4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筹集到资金,与马斯克当初的收购价格相当。
3月20日,马斯克举行临时市政厅活动激励特斯拉员工,宣布自动驾驶出租车即将下线,每条生产线组装时间“不到5秒”,明年将制造50000个人形机器人。过往马斯克多次凭借卓越的执行力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此次他若能再度创造奇迹,或许能带领其商业帝国冲破当前的重重困境,续写辉煌篇章。但在当下,竞争对手们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正紧紧抓住马斯克暂时分心带来的机遇,全力追赶甚至超越,商业战场上的这场激烈角逐,最终结局仍充满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