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石油公司深陷泥潭,神秘资本入局,未来要变“美国公司”?

鸿儒看商业 2025-04-19 02:53:06

25年前,约翰·布朗说要让英国石油公司(BP)变得更环保。可从那以后,BP就麻烦不断。先是出了严重的安全事故,像墨西哥湾那次大规模漏油,闹得沸沸扬扬;接着好几位高管也离职了。

不过BP干得最糟糕的,还得说是想靠脱碳业务赚钱,结果没弄好。再加上之前太早喊出“超越石油”的口号,这下更是难上加难。

财务数据亮红灯

2月11日,BP重磅发布季度财报,可这份财报呈现出的最新状况,实在是不容乐观。BP透露,在刚过去的第四季度,公司盈利状况急剧恶化,与去年同期相比,利润锐减了61%。

究其原因,油价的持续走低首当其冲,市场原油价格的下滑,使得公司在原油销售环节的收入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炼油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炼油成本的上升以及产品销售价格的受限,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受此双重打击,2024年全年利润,从2023年那颇为可观的138亿美元,陡然降至89亿美元,如此大幅的利润缩水,给BP带来了沉重的经营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BP在低碳业务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试图顺应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但在当前阶段,这些投入尚未转化为可观的收益,反而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使得资金周转压力倍增。

恰在此时,市场上传出一则重磅消息,激进的对冲基金埃利奥特投资管理公司,已悄然购入BP的大量股份。对于这一传闻,BP与埃利奥特投资管理公司双方均保持沉默,未作任何公开回应。

然而仅仅是这一则未经证实的传言,便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BP股价迅速上涨。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深刻反映出股东们对公司现有管理层经营表现的极度失望,他们迫切期待通过引入外部力量,为BP带来新的转机与活力。

不过,即便股价因传闻上涨,BP目前900亿美元的市值,相较于其欧洲竞争对手壳牌,仍存在明显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BP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

新战略呼之欲出

BP的首席执行官穆雷·奥金克洛斯显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明确表示,在2月26日举行的投资者活动中,将推出一项旨在“彻底重塑”公司的战略计划。这一“重塑战略”引发诸多猜测,众人纷纷好奇,BP究竟将走向何方?

从目前形势来看,BP的可再生能源业务极有可能受到显著影响。回顾埃利奥特投资管理公司过往插手美国能源公司事务的情况,不难发现其行事风格更侧重于追求丰厚的财务回报,而非单纯聚焦于碳排放的削减。

这无疑为BP的未来发展方向蒙上一层阴影。

伯恩斯坦的资深经纪人艾琳·希莫娜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BP的估值处于低位,急需借鉴壳牌的成功经验,果断实施战略大转变。”

事实上,壳牌的首席执行官瓦埃尔·萨万已先行一步,他精准地削减了在诸如氢能这类短期内盈利困难的绿色领域的投资,转而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石油和天然气业务板块。

实践证明,这一策略调整成效显著,壳牌在市场竞争中重新占据有利地位。此番对比之下,BP若想扭转局势,实现战略突围,或许真的需要在2月26日的活动中,拿出令人眼前一亮的“重塑”方案,方能重获市场信心 。

未来出路在何方

BP那些能赚钱的碳氢化合物资产,也可能会被卖掉。高盛的米歇尔·德拉·维尼亚算了算,BP那个“便利和移动”部门,就是卖润滑油、开加油站这些业务,能值480亿美元,这可不少呢。

卖了这些资产,拿到的钱可以投到更赚钱的上游业务里,像BP在美国快速发展的页岩资产;也能拿来回购股票,这能让投资者高兴。

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BP可以去纽约上市,不在伦敦了。从财务上看,这挺靠谱的。BP和壳牌的市盈率差不多,8到9倍;可美国那俩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市盈率能到14倍。

欧洲的大公司,因为在可再生能源上投资效果不好,估值都变低了,还错过了追踪像标准普尔500指数这种大指数的被动型基金投的钱。虽然从伦敦搬到纽约上市,在政治上不好办,但从有些方面看,BP还挺适合这么干的。

德拉·维尼亚分析,BP一半左右的利润都来自美国(看图表就知道),而且BP很多特别有潜力的资产也都在美国,从二叠纪盆地到墨西哥湾。BP最开始叫英波石油公司,说不定最后会变成一家美国 - 二叠纪石油公司呢。

文本来源@《经济学人·商论》 的内容

0 阅读:6
鸿儒看商业

鸿儒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