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炮射击,战士打出三弹同孔的好成绩,政委当场宣布为其记二等功

绿拂晓 2024-02-27 07:50:32

作者:王皇义

1999年6月的一天,独立团实弹射击场,战士田智勇肩炮射击正在进行。第一发,命中靶心中央。第二发,只见靶子后面涌起炮弹爆炸的烟雾,靶子上却没有弹痕。第三发,和第二发同样。怎么回事?

报靶员报告:“三弹同孔,全部命中目标。”

现场观摩的20多位军队管理专家教授,发出了一片赞扬声。

我问身边的兰州军区新闻干事念宏图:“怎么样?”

他不假思索地说:“少见,可以报道。”

我又向在场的省军区杨金岭政委请示:“能不能报道?”

首长说:“好,可以立功。”观摩结束的讲话中,杨政委当场宣布给田智勇记二等功一次。

我和念干事随即到独立团会议室,由他执笔撰稿:战士田智勇三弹同孔。不久,该稿在《人民军队》报、《解放军报》相继发表。

后来,田智勇多次到战区部队演示,还提为干部。

军队管理研究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统筹学会下属的一个学术团体。每年除召开一次年会外,还要组织一次小型专题研讨会。理事会将1999年的小型专题研讨会,定在青海省军区召开,主题是研究军队管理成果转化。

为了筹备好这次会议,我整整忙活了半年。春节前,在海北军分区任副政委的我,接到军队管理研究会的通知,让我马上到江苏无锡,受领筹备这次小型专题研讨会的任务。

我午后从海北军分区出发,下午6点到机场,晚上10点赶到上海虹桥机场,就近找了家宾馆住下。第二天一早坐出租车赶往无锡。这次会议虽小,可青海省军区部门以上领导、8个军分区(警备区)都要提交研究成果。我是材料组长,20多份研究文章要逐个研究、修改,还要编辑一本《新时期省军区管理工作特点规律研究》专辑。

之所以让我担任材料组长,一个原因是省军区陆林周参谋长曾是我的老首长,在守备师时,他任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我在团里当政委,他在师里时就参与了管理研究会的许多活动;另一方面,从编写《军队基层管理教育概要》,赴北京向军队著名管理专家王安请教时起,我便置身于该会的活动之中,和这些专家教授比较熟悉

会议安排到独立团现场观摩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这就有了之前田智勇“三弹同孔”的一幕。

另一项活动,是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二二一厂参观学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25米的花岗岩石碑,上面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12个金色大字:“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碑文上刻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在地下室的原研制车间、现“原子城”展室内,专家教授深为老一辈科学家的献身精神震撼。当他们得知第一颗原子弹为什么称为“596”时,他们的感受更是刻骨铭心。

1959年6月,是前苏联毁约的时间,代号“596”不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和研制“争气弹”的动员令吗?

不知谁说了一声“995”。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日子。

从20世纪的时序上讲,“596”与“995”相距40年;论空间,“596”涉及前苏联,“995”涉及美国。这是两个不寻常的代号,前者告诫中华民族,必须以自己的力量立足于世界东方;后者进一步提示:中华民族要以新的姿态在世界上站得更坚实、更高巍才行。

这是又一个“三弹同孔”。原子弹、氢弹是中华民族“喷火弹”,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憋气弹”,这个喷火、憋气的东方巨人,正在发出复兴中国梦、和平崛起的怒吼和期盼。

雨下个不停,泥水飞溅着,“迷彩”车在飞似地行进。

管为战、练为战,正在强军路上疾驰。

从1996年首次参加军队管理研究会学术研讨会,并提交“正规化管理必须禁止打骂体罚士兵”论文开始,我先后有20余篇论文获奖。我把在学术平台上学到的知识、思想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在组织安排给我的舞台上借鉴、应用,坚持把学术论文写在实践中,便有了研究会20周年总结表彰会上22个获得“突出贡献奖”专家之一的“二尺五”,这是在果洛军分区政委任上退休后带上这个高帽的。

我这个被称为“雪山雄鹰”的研究会理事,至今仍关注着党指挥的钢铁长城的管理、改革、打胜仗。2018年5月15日

0 阅读:10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