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清君
“魅力汉语”系列之对联
常清君导读:汉语,以其独特的象形方块结构,独特的多重声调语音,独特的语法意义体系,独特的丰富体裁文例等而充满魅力。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常清君这次讲述的是古代一位神童的联话故事。
01
话说古代有位名叫戴灵的孩子,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又入读了好些年的私塾,才华超人,人称神童,尤其擅长对对子。有一年正值炎炎夏日之际,戴灵年仅九岁,所在之地新建成了一座凉亭,但是还没悬挂对联,人们就请小戴灵题对。戴灵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来到凉亭,只见他挥毫下笔,现场写就了一副对联,大家一看,上联是:往北乎往南乎权且坐坐;
下联是:
为名焉为利焉何必忙忙。
在常清君读来,这副对联从文字上来看,的确对得相关工整,其中不仅使用了叠音词,如用“忙忙”对“坐坐”,也使用了虚词,如用“焉”对“乎”,还重复用字,比如上联重复使用两次“往”字,下联重复使用两次“为”字,而且还符合对联平仄相对的基本规则,如上联最后一字“坐”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字“忙”是平声字。
虽然如此,但对于一位号称神童的孩子来讲也并非难事。
不过,若是再从这副对联的内容来看,却非同一般了。因为无论是上联的“往北乎往南乎权且坐坐”,还是下联的“为名焉为利焉何必忙忙”,都明显看得出来是一生走南闯北、历经了诸多风雨磨砺的人多半才会有的感叹和顿悟,而不会是出自一位只有区区九岁的小孩之手,在这样无忧无虑、幼小稚嫩的年纪,别说产生如此深刻领悟,甚至连无病呻吟都说不上。
02
另外,在古代一个地方新建的凉亭,如果想要找人撰写一副对联,一般也会首先考虑去寻找当地的诸如秀才、举人之类的成年后的文人墨客来写,而不会去找一位只有区区九岁的未成年人来写,这既不合理,也不合情。
所以,常清君认为这副对联的真实创作者,应该至少是一位成年人,而且还是一位饱经风霜、历经磨砺然后幡然醒悟、看透人生的成年人。
03
继续有关这位神童的联话传说故事。
这副对联在凉亭上悬挂出来后不久,当地一位知县路过此地,中午在亭内乘凉之时,看到了这副绝妙对联,不禁连声叫好,很想会一会这位题联的才子,然而看了看对联下面却没有落款,便叫来地保,询问此联到底是出自哪位高手?地保如实相告,说是一位只有九岁的神童所写。
这位知县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不相信这么小的幼童能写出这么好的对联来(常清君也不相信呀!),便要地保把小戴灵带到亭子上来,知县要亲自考考他的学问。不一会儿,地保领着小戴灵来到凉亭里,与知县见了面,知县便要当场出联试一试他,知县看见身旁刚好有一本历书,有了灵感,边说出了上联:
历书十二页,页页有时节,节分春夏秋冬;
小戴灵听了上联,想了一想,用手指着远处的一座宝塔,脱口而出:
宝塔六七层,层层开门户,户迎东西南北。这位知县听了小戴灵对出的下联后,也忍不住连连点头称赞。
04
常清君也谈谈对这副对联的看法。上联中的“十二页”,是一个确定之数,是因为在古代历书一般是一页内容显示一个月的时间,而一年有十二个月,所以历书就共有十二页,再因为一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所以每个月就有两个节气,所以历书中的每一页当然就都包含着节气(又叫时节),每个春夏秋冬的季节又包含了不同的节气(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
下联用“六七层”对上联的“十二页”,虽然看似有些不合逻辑,因为已经建成的宝塔的层数肯定是固定的,既非不确定的,更非变化的,而且虽然小戴灵只有九岁,也不至于连宝塔究竟是六层还是七层也数不清楚。但如果下联用“第六层”、“第七层”或者“只六层”、“只七层”之类的确定之数来对,就不符合对联的“词性相同”的规则了,因为上联中的“十二”是纯数字,下联也只能用纯数字来对。
所以下联特意用不确定的数字“六七”来对上联确定的数字“十二”,反而显示了小戴灵的聪慧过人之处。
上联中还使用了顶针手法,如“十二页”后接“页页”,“有时节”后接“节分”等,下联也同样使用了顶针手法,如“六七层”后接“层层”,“开门户”后接“户迎”。
另外这句上联的真正难对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最后的“春夏秋冬”四季。小戴灵用“东西南北”表地理方位的四方,来对表季节时间的四季,不仅从字面上对仗工整,也符合实际场景。
在常清君看来,这副对联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毕竟还是应景之作,不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领悟,只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即使是一位只有年仅九岁的孩子,也是完全可以应对的。
常清君云:皆有绝妙处,两对联各具特色。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分享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