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年,九月初七,这一天按照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元法,被称作‘辛亥日’。
在这一年年初,东汉的汉桓帝,忽然去世了。因为汉桓帝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所以在汉桓帝去世之后,就出现了一大堆的烂摊子!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接下来该立谁做皇帝’。
好在当时东汉高层还比较稳定,大权都被太后和几个大臣牢牢把持住。而接下来,大家经过商讨之后,很快就选中了汉桓帝的一个堂兄弟的儿子,过来接班,这就是历史上的汉灵帝。
而汉灵帝登基之后,因为他比较年幼,接下来自然就是‘正常剧情’。汉桓帝的皇后,此时的太后窦妙,出来临朝称制。而朝政大权,则是被窦妙交给了自己的父亲窦武,以及以名臣陈蕃为首的一些士族大臣。
而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东汉高层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也一直都比较稳定,没出过什么乱子。所有的一切,都在正常运转,东汉的国家机器,也没有因为汉桓帝的去世,而出现什么问题。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汉桓帝去世半年之后,到了九月初七这一天,异变陡生!
就在这一天,在皇宫里面,以王甫、曹节、朱瑀这几个宦官为首,宦官集团忽然发动了政变!他们忽然挟持了汉灵帝,然后谎称窦武和陈蕃要造反!然后,他们拿着汉灵帝的圣旨和符节,直接去调动了军队,开始围攻抓捕那几个掌权的大臣!
最终,在宦官们的突然发难之下,以陈蕃和窦武为首的几个大臣,全部被抓。最终,陈蕃在监狱当中被杀,窦武则是被推到洛阳城外,当众斩首!而那位太后窦妙,此后也被软禁在云台宫,一直被囚禁至死!
这场政变,后世史称‘九月辛亥政变’。
这场政变,对于东汉后期的历史,影响其实极大。但同时,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往往不会关注这段政变的过程,而是会注意政变当中,那个被杀的陈蕃。
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故事,其实远比这场政变要重要。他的故事,直接贯穿了东汉后期的历史,而且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士族大臣的思想矛盾。
这其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被现实毒打的故事。
陈蕃早年的经历,其实特别无聊!他早年的经历,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东汉士族奋斗史。他爷爷是个太守级别的官员,所以他长大之后,就直接正常学习,然后正常入仕做官。
当然,在他入仕之前,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大概在陈蕃十五岁的时候,当时陈蕃一直在忙着学习,所以做人就比较邋遢,平时在家里也不收拾房间。所以后来,某天他爹的一个朋友,前来陈家拜访。
结果他看到陈蕃房间里乱糟糟的,就随口问了陈蕃一句‘为什么不收拾房间’?
而对于这个问题,陈蕃当时给出了一个很豪迈的回答: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该志在扫除天下!哪能把时间花在打扫自己这一间屋子上面呢?
面对陈蕃的这个回答,他爹的这个朋友,并没有马上回怼他。至少,史书上没记载这个友人直接回怼他。史书上的记载是,这个友人听了这个回答之后,反倒是觉得陈蕃很有志气,志在扫平天下。
这就是‘原版的一屋不扫’的故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陈蕃不打扫自己的屋子,可能纯粹就是因为自己比较懒!或者前天晚上熬夜出去嗨,今天不想收拾屋子!至于那个友人,人家来陈家,可能是求他家办事,自然也不会回怼他。
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接下来,陈蕃将会自己的一生,来证明这个小故事的隐喻。然后又过了一千多年以后,才有人真正怼他的他这句话。
请记住这个小故事。
因为这是陈蕃一生的隐喻。
因为陈蕃他家比较有背景,爷爷和父亲都是做官的。所以陈蕃少年时代,就正常读书学习。在家世的支持下,自然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而等到他成年之后,按照当时的规矩,自然就可以顺利举孝廉入仕。
陈蕃入仕的时候,应该正是汉顺帝在位时期。因为家世比较牛,陈蕃的第一份工作,就被任命为‘郎中’,也就是被派到尚书台去做一个属官。
做了几年郎中之后,恰逢陈蕃的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矩,陈蕃此后就必须辞职回家,去给母亲守孝。东汉那会儿,大家都比较讲究孝道。而陈蕃他们家又是士族,一般守孝的时间都比较长!
所以,等到陈蕃守孝期结束,他都已经三十多岁,快到四十了。
陈蕃的前半个人生,其实都没有太多值得多说的。但是他没做官的这四十多年,却恰好见证了东汉的衰落。
从时间上来推断,陈蕃应该是出生于汉和帝在位时期。熟悉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汉和帝在位的这段时间,是东汉的极盛期。所以在陈蕃小的时候,听到的都是西域那边,班超又打了什么胜仗。或者最近一段时间,哪个国家的使团又来洛阳朝拜。
但是接下来,随着陈蕃逐渐长大,这个强大的东汉,开始逐渐走向了衰落。大概在陈蕃十岁到二十几岁这段时间,历史走到了汉安帝时期。在那个时期,东汉长时间由女君邓绥把持朝政,然后国家常年发生天灾,几乎每年都会地震。
而等到邓绥去世之后,东汉高层接下来又乱了好几年。直到汉顺帝即位之后,东汉高层才恢复了稳定。但接下来,东汉的衰落,却一直在持续。不管高层怎么努力,都无法再现当年陈蕃小时候的那种盛况了!
所以,毛病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对于这个问题,陈蕃想了大半辈子,其实都没想明白。而接下来,等到他守孝期结束,开始真正走上仕途,接触权力,他开始更加直观的感受这种衰落了。
在陈蕃守孝期结束之后,陈蕃首先被当地刺史周景征召,让他担任别驾从事。这个周景有个堂兄弟周某,周某后来有个孙子叫周瑜。
但是接下来,陈蕃被征召之后,又因为和周景政见不和,没过多久,就直接辞职了。
而这次辞职之后,没过多久,陈蕃又被‘三公办公室’征召,让他去给当朝三公做属官。这个选项,其实也很不错。但结果,陈蕃压根看不上当时的三公,所以根本就没去应召。
再之后,因为陈蕃的学问名气越来越大,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最后,他就被当朝太尉李固看中了。李固是当时的士族领袖,而且权力也比较大。而且他个人品行也比较好,深得当时士族阶层的认可。包括陈蕃,也对他非常崇拜。
所以这一次,陈蕃接受了李固的任命。而且,在李固的提拔下,陈蕃开始爆炸式的被提拔了起来。先是被任命为议郎,然后又被任命为乐安太守。
此时汉顺帝已经去世,历史开始逐渐进入到了汉桓帝时代。而在这个时代前期,梁家把持了所有的大权。另外,到了这个时代,陈蕃也已经年过四十,说不定都已经快到五十了!
回顾陈蕃这大半辈子的经历,我们可以先想一个问题:为啥被李固发掘之前,陈蕃的仕途一直不太顺?尽管他一直努力学习,家世也不差!但是在被李固征召之前,他就一直没啥大发展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陈蕃是一个好人,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陈蕃是一个典型的君子。他一直在用严格的儒家标准,来约束自己,同时也在用这个标准来看待这个世界。所以,当他前几次被征召的时候,当他发现征召自己的人,无法满足对于自己对世界的期待时,他才会果断选择辞职。
直到李固出现,他才选择了应召。
不是因为李固官大,而是因为李固是当时的士族领袖。他的个人品行,确实没得挑,而且他本人基本代表了当时的士族品质。
正是因为李固的提拔,接下来,陈蕃开始迅速跻身东汉高层。实际上,到了太守这个级别之后,陈蕃就已经可以接触到东汉最高层了。
但问题是,在这之后,他很快发现:此时的东汉最高层,让他无比失望!
当时东汉由梁家把持朝政!那位大权臣梁冀,嚣张跋扈到了极点!后来更是当着李固的面,直接毒死了皇帝!而且,梁冀本人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生活奢华到了极致!
这样一个人,不管怎么看,似乎都是一个坏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坏人,他偏偏能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接下来,那些正直的大臣还奈何不了他!就连此时在位的汉桓帝,也只是梁家手里的一个傀儡!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此时已经快要年近五十的陈蕃,还是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但是显然,面对这种恶劣的局面,陈蕃还是不愿意同流合污,他还是愿意坚持自我!
于是接下来,一个在官场上很另类的人就出现了。
大将军梁冀找他办事,结果派去的人刚见到他,就被他直接打死!因为这件事,陈蕃直接被贬为修武县令。然后担任县令期间,陈蕃尽职尽责,再加上很多士族官员也很敬佩他,所以后来就努力把他捞回了京城,让他担任尚书。
但结果,刚刚担任尚书之后不久,荆州南部出现大规模的山贼叛乱。当时汉桓帝想要征召更多的人手,去镇压叛乱。但陈蕃却主动上书,请求汉桓帝不要扩大编制,要准确查清真相,查明白当地百姓为啥要去做山贼。
因为这件事,陈蕃又惹得很多人不高兴。所以最后,陈蕃很快就被贬外放,被直接外放到南方去做了‘豫章郡太守’。
也就是在这次外放过程当中,陈蕃在豫章郡那边,认识了一个叫徐穉的人,这个人字‘孺子’。在整个豫章郡,其他人陈蕃都看不上,唯独能看得上这个徐孺子。
所以后来,陈蕃就在自己的家里面,专设了一个床榻。平时就挂在墙上,不许其他人用!只有徐孺子来了,才会把这个床放下来,给徐孺子用!
因为这段故事,后来就有了‘下榻’这个词。而且后来在《滕王阁序》里面,还有了‘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么一个典故。
就这样,在豫章郡潇洒了几年之后,到了公元159年,陈蕃终于再次遇到了一个巨大的人生转折点。
这一年,汉桓帝忽然发动政变,干掉了梁家!
汉桓帝干掉梁家之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扭转东汉衰颓的趋势。历史上真实的汉桓帝,其实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他其实也想过要做事。所以,干掉梁家之后,汉桓帝第一时间开始提拔很多有才能的大臣,将那些梁家提拔上来的‘无能之辈’,全部清理出了朝堂!
而随着汉桓帝亲掌大权,陈蕃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从史书记载的角度来看,汉桓帝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陈蕃!因为陈蕃实在是太过正直,而且不懂变通。他经常会给汉桓帝上书,戳汉桓帝的肺管子。
但即便如此,汉桓帝还是愿意重用陈蕃。
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因为汉桓帝确实想做事,所以他知道,陈蕃这样的人是必须要用的。二是因为之前陈蕃做的那些事,已经得到了整个士族阶层的支持。尤其是他当年硬顶梁冀,打死梁冀的下人,这事简直快被大家当成传说了!
而这样一来,哪怕是为了‘政治正确’,汉桓帝也必须得重用陈蕃。
至于说陈蕃老是上书戳肺管子的事情,汉桓帝也就只能忍了。
就这样,此后不久,陈蕃升任光禄勋。此时的陈蕃,已经六十多岁了,终于看到了人生的曙光!
而接下来,在升任光禄勋之后,陈蕃很快就被汉桓帝委以重任。他和另一个汉桓帝的宠臣黄琬,直接被派去考核官员,掌管官吏的选举!
顺便说一句,陈蕃此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黄琬此时才刚刚二十出头。黄琬他曾祖父,就是那个给亲爹暖被窝的‘黄香’。他有一个远房堂弟,就是后来那个被周瑜‘暴打’的黄盖。
而在这个时候,黄琬是被汉桓帝,当做未来的肱股之臣提拔的。
虽然两人年龄差的很大,但个人品行却都没得说,而且都深受汉桓帝信任。于是接下来,陈蕃和黄琬两人,同心协力,撸了一大堆不合格的官员,提拔了一大堆品行和能力俱佳的官员。
因为做事太绝,所以这次考核之后,他们俩还被举报,短暂被罢官了。但不久之后,他们还是被提拔了起来。尤其是陈蕃,此后,陈蕃先是被提拔为尚书仆射,然后又被任命为大中大夫。公元165年,在当时担任太尉的杨秉认可之下,陈蕃接了杨秉的班,升任太尉!
这个杨秉,后来有个曾孙,就是那个被曹操砍了的杨修。
从被排挤到南方做太守,到被提拔为帝国的太尉,陈蕃只用了六年多的时间!而在升任太尉之后,陈蕃终于成了帝国的最高决策者之一,同时更是成了整个士族的领袖人物!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陈蕃回顾自己的大半辈子,终于得出了自己的一个‘专有结论’。
为啥这几十年以来,东汉一直在衰落?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朝堂上坏人太多,好人升不上来!所以,只要把那些坏人都给干掉,把好人都提拔上来,国家自然就会好了!
对于陈蕃的这个结论,我们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毕竟在这里面,有历史局限性在。如果是现代人回头看这段历史,我们当然会说:东汉的衰落,主要是因为土地兼并,以及地方豪强做大,经济衰颓之类的原因。至于用人问题,只能说是表面情况。
但这个答案,其实是后来无数聪明人,思考了上千年之后的结果。而当时的陈蕃,他能认识到的,就只是单纯区分人的好坏。
所以,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陈蕃有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不把所有坏人,都给清理出朝堂!把那些正直的大臣和官员,都给提拔上来,让皇帝完全按照这些正直官员的办法做事,这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就这样,顺着这个思路,陈蕃开始迅速行动了起来。
首先,陈蕃利用之前的审查和用人大权,先把士族官员内部血洗了一遍。在他的血洗之后,朝堂上的很多官员,都成了那种个人品格非常好,能力也很强,但做事特别极端的‘好官’。
然后,陈蕃选中了一个叫‘窦武’的人。这个窦武,是当年东汉外戚家族窦家的人。当年窦家也曾经权倾朝野,但是后来被汉和帝给干掉了。而到了窦武这一代,窦家已经彻底衰落了。
至于说窦武本人,也是属于那种品行比较好,名声在外的学者。之前他曾经做过教书先生,深得弟子们的认可。而且,他还曾经拒绝过朝堂的征召。这在当时很多人眼里,就是品行高洁的象征。
而当时的陈蕃,就看中了这样的窦武。
恰好在这个时候,因为一些原因,汉桓帝把自己的第二任皇后邓猛女给废了,同时把邓家也给清理掉了。这里到底有没有陈蕃在做局,我们不得而知。但显然,陈蕃很清楚这个结果。
就在邓家被除掉的同时,陈蕃开始联合很多士族大臣,强推窦家。在他们的支持下,窦武的女儿窦妙,很快就被送入了皇宫。而且不久之后,大家开始联合上书,要求汉桓帝立窦妙为皇后。
因为当时士族们给的压力太大,汉桓帝也扛不住了,最后只能同意,立窦妙为皇后。
在东汉的历史上,士族、宦官和外戚,一直是组成最高权力的三个组成部分。而因为陈蕃这样一套操作,到了这个时候,外戚和士族,已经都变成了‘陈蕃眼里的好人’。所以接下来,没过多久,以陈蕃为首的士族,开始对宦官们出手了。
当时很多士族官员,开始纷纷对地方上的不法宦官,或者那些和宦官们有勾结的宦官出手。在他们的打击下,很快,宦官集团就损失惨重,失去了在地方上的耳目和爪牙。
但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事情。
当时汉桓帝正好下令,大赦天下。但是那些地方上的士族官员,为了惩戒宦官,硬是抗旨不遵。在汉桓帝大赦天下的时候,依然杀了为非作歹的宦官。
这一下,汉桓帝坐不住了。
你们到底要干嘛啊?
汉桓帝本人确实是愿意做事,但做事的前提,是他本人能掌握皇权!但现在的情况是,士族和外戚联合了,宦官们也开始被打压,权力失衡了。而且,地方官竟然敢违背自己的命令,抗旨杀人!这是不是要闹独立啊?
于是接下来,汉桓帝就顺着这条线,开始直接查了下去。最终,那几个杀人的官员,都被汉桓帝抓了起来,砍头立威。但对于这个结果,以陈蕃为首的士族,全都不买账。很多士族官员,分别以辞职为要挟,要汉桓帝不要处死那几个官员。甚至那些太学的学生,都开始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对此,汉桓帝自然就更忍不了了!在这之后,汉桓帝一怒之下,将很多闹事的大臣,直接都判了无期徒刑,关进了大牢。而那些要挟辞职的官员,很多人也被汉桓帝直接一撸到底,就此罢官。
而对于当时带头闹事上书的陈蕃,汉桓帝也没惯着。因为当时陈蕃地位太高,影响太大,汉桓帝没有第一时间处理他。但后来,等到事情稍微平息一些之后,汉桓帝马上以‘用人不当’为由,直接罢免了陈蕃。
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在汉桓帝的强力镇压之下,士族们的反抗,暂时被解决了。但同时,汉桓帝也知道,自己这样做很不得人心。于是在这之后,仅仅只过了半年多以后,汉桓帝就再次借着大赦天下的名义,赦免了那些被禁锢的官员。
至于陈蕃,虽然被汉桓帝罢官了,但却因为之前的这些事情,更加被其他士族敬重。到了这个时候,陈蕃已经彻底被士族们推上了神坛!当时陈蕃和窦武、刘淑一起,被士族们合称为‘三君’,直接成了整个士族的偶像!
再之后,大概就在赦免士族们之后不久,汉桓帝就开始一病不起。此后没过多久,汉桓帝就病逝了。
而汉桓帝病逝之后,他的皇后窦妙,自然就出来开始主持大局。而窦妙掌权之后,自然就要大力倚重陈蕃,以及自己的父亲窦武。在窦妙的任命下,窦武被任命为大将军,直接掌握了军队。而陈蕃,则是被直接任命为太傅,成了文臣之首。
与此同时,汉桓帝没有留下子嗣,在陈蕃和窦武掌权之后,他们又从宗室当中,挑了一个汉桓帝堂兄弟家的孩子,过来接班,这就是后来的汉灵帝刘宏。
至此,陈蕃终于达到了自己的人生顶点!下面办事的那些官员,是他选出来的。掌权的外戚,是他推上去的。当朝太后,是他捧出来的。而此时的皇帝,也是他拥立的!
最关键的是,哪怕手握一国大权,陈蕃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初心。直到这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好人!当时的陈蕃,生活简朴,用儒家最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面对窦妙给的各种赏赐,陈蕃更是坚决推辞不受,丝毫不愿享受任何奢华的生活。
所以,历史上的陈蕃,真的是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只想让国家变得更好,不愿为自己谋取任何利益,一生只想做事的好人。
整个汉朝高层,到了这个时候,几乎已经全都是陈蕃的人了!到了这个时候,陈蕃终于快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把整个朝堂,都换成‘自己眼里的好人’。
当然,还有一个群体除外,这个群体,就是宦官集团。
因为之前汉桓帝的保护,陈蕃之前并没有能够清理掉宦官。而如今陈蕃已经大权在握,自然不会忘了宦官。
就在拥立汉灵帝的同时,陈蕃再次上书,要求此时作为太后的窦妙下令,清理掉那些宦官。
面对陈蕃的上书,窦妙其实也支持。所以她很快就下令,将之前为非作歹的宦官头目,管霸和苏康,全部下狱处死。
但对于窦妙的这个做法,陈蕃并不满意。
陈蕃很快再次上书!他认为,必须对那些坏宦官斩草除根!除了这几个最坏的宦官之外,其他之前贪赃枉法的宦官,也必须得斩草除根!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眼里不揉沙子’了。
但这一次,窦妙却并没有听从陈蕃的建议。在处理接下来的宦官的时候,窦妙开始犹豫。因为窦妙认为:一方面,留下一些宦官,更有利于自己掌权。另一方面,剩下的这些宦官,其实也罪不至死。
因为之前在汉桓帝时代,他们最多也就是贪点钱,并不是那种穷凶极恶、结党营私的坏宦官。
在陈蕃给的那个名单当中,最冤的一个叫朱瑀。这个人甚至连钱都不怎么贪,之前汉桓帝也挺信任他,所以让他负责一部分安保工作。
而等到陈蕃掌权之后,他则是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护窦妙这个太后的安全。
他真的没做过什么丧尽天良的坏事。
但是陈蕃就想杀他!
因为他是宦官,而且手里有权。
也就是在陈蕃不断上书期间,他想杀宦官的这个消息,走漏了出去,逐渐被其他宦官知道了。
而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很多宦官更是懵了!尤其是朱瑀,完全就是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从陈蕃的角度来说,他想把所有宦官,都换成好人。
但是从宦官这边来说,他们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尤其是此时剩下的那几个宦官头目,在他们看来,自己最多也就是贪了点钱。既不擅权也不结党,怎么就非死不可呢?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双方注定已经不可能善了了。
所以接下来,宦官们迅速采取了行动。那一天,宦官们忽然联合起来,在宫里控制了汉灵帝和太后窦妙。然后,他们带着汉灵帝的命令,去调动军队,围捕窦武和陈蕃。
窦武作为大将军,手里是有军权的。而且,当时东汉京城的很多军队,也都在窦家人的指挥之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前陈蕃一直没想过,杀宦官还能出什么岔子。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陈蕃终究是算错了。因为他忘了,窦家已经离开朝堂太久,就算名义上能控制军队,下面的士兵也不认他们家。而宦官那边,因为挟持了皇帝,可以短暂拥有最高解释权!这样他们就能调动一部分军队!
最关键的是,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有一个特别关键的人改变了历史。
这个人,就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
作为整个东汉后期,最能打的猛将之一,张奂打仗的水平,肯定不容置疑。人家坐镇边境的时候,硬是把崛起阶段的鲜卑,都给打了回去。放眼那个时代,整个东汉能和他正面打一仗的,估计不超过五个人。
而在这场政变发生的时候,张奂正好因为之前打西羌立了功,这时候回京城接受封赏。而此时的张奂,因为常年坐镇边境,不懂京城的事情。所以,当宦官们拿着皇帝的符节找到他,说窦武和陈蕃造反,要让他领兵平叛的时候,他很轻易的就相信了!
最关键的是,同时代能够和张奂正面交手,甚至稍微能阻挡他一下的那几个人,此时都不在京城。
于是接下来,不明所以的张奂,就带着军队,直接正面横推过去,硬是把窦武这边的军队给打崩了!窦武仅仅只支撑了一上午,就被张奂打到崩溃,然后活捉了。
至于陈蕃,那就更惨了。当时陈蕃已经七十多岁了!政变发生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官署办公。得知消息之后,陈蕃就带着自己的下属和学生,总计八十多个文人,去冲击皇宫,想要找皇帝说明真相。但结果,他连汉灵帝的面都没见到,直接被宦官们抓了起来,然后关进了大牢!
就这样,之前手握天下权力的陈蕃,被宦官们轻而易举的击败。
最关键的是,在这场政变结束之后,汉灵帝选择了认可宦官们的做法。因为这符合汉灵帝的利益!在汉灵帝看来,如果认定陈蕃他们是对的,那么接下来,他会被陈蕃等人架空。但是如果认定宦官们是对的,他就可以直接亲政,自己做实权皇帝!
就这样,陈蕃彻底没救了,直接被宦官们在监狱当中整死了。
最讽刺的,其实是陈蕃被抓的时候。据史书记载,当时宦官们身边的士兵,抓住陈蕃之后,对陈蕃一顿暴打,同时还骂道:死老鬼,看你还能不能裁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入吗?
这就是陈蕃一生的故事。
陈蕃的故事,其实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故事。在当时那个时代,很多士族读书人,其实都有这样的困惑:一个好人,好好做人做官,但往往却比不过那些偷奸耍滑的坏人!这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后来其实困扰了无数人。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曹操想过,司马懿也想过。而他们给出的答案,往往就是用更坏的手段,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于是再后来,曹操成了奸雄,司马懿成了司马老贼。
而最后,魏晋时期的很多文人,更是给出了他们的终极答案:唯有摆烂,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我不去面对问题,问题就不存在了!
陈蕃这一生,似乎一直在隐喻‘一屋不扫’的结果。讽刺的是,一千七百多年以后,到了晚清的时候,终于有人回怼了陈蕃小时候的那句话。
在晚清的时候,有一个叫刘蓉的人。这个人年轻的时候,也在努力读书,不想收拾屋子。以至于后来他屋子里面,地面坑坑洼洼的。
然后,某天他爹来他房间,看到这一幕之后,直接怼了他一句: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被自己亲爹怼了这么一次之后,刘蓉后来就长了记性。而他长大之后,也没有重蹈陈蕃当年的覆辙。后来官至陕西巡抚,和曾国藩一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且还亲手抓了石达开。
再后来,就有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说法。
所以,对于一个年少的人来说,到底要不要‘先扫一屋’呢?
少年人到底要不要‘先扫一屋’,这个问题我们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围绕着陈蕃,有一件事,我们却可以给出答案。
当一个朝代发展到后期,好人没有糖吃,好官升不上去。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能相互去比谁都手段更脏。谁更没有底线,谁就能获胜!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朝代,也就离灭亡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