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茶诗 / 朱熹其人 / 朱熹的茶诗 / 本诗创作背景 / 原诗及注释
中国诗歌与茶诗中国诗歌已有数千年历史。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的,除了血还有诗歌。诗歌深深地植根在中华文化基因和骨子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唐诗宋词更如耸立在诗歌历史长河中的两座高山,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高山仰止的诗人。
以茶入诗,最早当属西晋太守、文学家孙楚(约218-293)的《出歌》,距今约一千七百年。自此,茶诗创作盛而不衰,白居易、陆游等名篇佳作更是传唱至今。
陆游(1125-1210)
朱熹其人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南宋大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建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字元晦,号晦庵,又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绍兴十八年(1148年),赐同进士出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庆元二年(1196年),以“伪学”罪名遭弹劾,并被落职罢祠。5年后,逝于家中。谥号“文”,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封徽国公。其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官方哲学,被尊为古代理学正宗、儒学宗师。朱熹为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之人。存诗1250余首,存世《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著作。
朱熹出生时右脸有7颗痣,状如北斗七星。其一生坎坷,年少丧父;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前后只做过五任地方小吏和四十六天的皇帝侍讲,为官时间总共不过九年; 在当年地僻烟寒之所讲学著述四十余年;晚年遭弹劾,落职罢祠。
朱熹自画像
朱熹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传世,如《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偶成》(“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春日》(“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等。
朱熹的茶诗朱熹自小便与茶结缘。其父朱松嗜茶成癖,朱熹出生后的第三天 ,按俗行“三朝”洗儿之礼,当时其父便以宋代贡茶“月团”为他洗三朝。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了他与茶的不解之缘。
朱熹一生的活动轨迹, 多数是在宋朝的主要产茶区。他还曾两度被举荐出任江西和浙东的督茶官。他本人不仅爱茶、嗜茶,亲自种茶、采茶、制茶,而且每到一地,便力荐当地百姓种植茶树以增加收入。
武夷山
目前朱熹存茶诗12首,数量虽不多,但涵盖种茶、采茶、饮茶、名人古迹及品鉴等方面。主要有《咏武夷茶》(《春日》)、《茶坂》、《咏茶》、《茶灶》、《夜得岳后庵僧家园新芽》、《春日游上竺》、《香茶供养黄檗长老悟公故人之塔并以小诗见意二首》、《康王谷水帘》等。朱熹将其种植的茶圃取名“茶坂”,并作诗云:“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
创作背景《春谷》(《次秀野闲居十五咏》之一),又名《咏武夷茶》。
朱熹一生七十一载,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住在武夷山及武夷山所在的闽北 (宋时包括建州、南剑州、邵武军) 。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隐屏峰下、九曲溪中段兴建武夷精舍(后亦称紫阳书院,在今云窝景区的入口附近),于此著书、讲学。在武夷精舍四周,建有茶圃三处,朱熹在其中植茶百余株,世人称之“文公茶”,为武夷名丛之一。著述、讲学之余,朱子常与朋友及门人品茗游乐,体会“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的意境。本诗创作即源于此。
隐屏峰:峭壁方正,没入锦绣屏障
原诗及注释咏武夷茶
朱熹
武夷高处是蓬莱,1
采取灵根手自栽。2
地僻芳菲镇长在,3
谷寒蜂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4
锦障何妨为客开。5
咀罢醒心何处所,6
远山重叠翠成堆。
武夷山
【注释】
1.蓬莱:传说中的海外仙岛,此处指仙人居所。 朱熹:“崇安有山名曰武夷,相传神仙所居”。
2.灵根:指茶种或扦插的茶条。
3.镇长在:长久存在。李贺有诗句“莫道韶华镇长在”。
4.红裳:指武夷山的晒布岩。传说一仙女以彩霞织成红裳,由赤脚大仙送去天庭。经过武夷山时,被美景陶醉。忽遇大雨,天晴后,赤脚大仙将打湿的红裳摊在岩石上晾晒。结果,彩霞红裳融入岩石,化成武夷一景-晒布岩。青牛君认为,武夷山山岩属丹霞地貌,亦可为“红裳”一解。
5.锦障:一作“锦幛”。指锦绣屏障隐屏峰。
6.咀:品味。一作“饮”。何处所:在什么地方。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夏日平安,健康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