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诗解析: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送周都官通判湖州》

青牛君说普洱茶 2023-11-05 05:12:01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括:中国诗歌与茶诗 / 唐宋八大家 / 王安石其人 / 王安石苏轼与茶 / 主要茶诗作品 / 创作背景 / 原诗及注释

中国诗歌与茶诗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的,除了血,还有诗歌。其已成为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最早的茶诗当属西晋太守、文学家孙楚(约218-293)的《出歌》“姜桂茶荈出巴蜀。”距今约一千七百年。唐以前存世的茶诗极少,唐宋时茶诗创作达到巅峰,白居易、苏轼等名篇佳作更是传唱千古。

苏轼(1037-1101)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包括唐韩愈、柳宗元和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雏形于南宋,定名于明。

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首次明确了秦汉文赋和唐宋古文的分野,是推举、集合唐宋八大家为古文家群体的源头。明中期,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正式提出了“唐宋八大家”的概念。因八大家之作代表了唐宋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最高水平,特色各异,可提供应试的习文范式,而逐渐获得广泛认同。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字介甫,号半山。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初任淮南节度判官。任满改任浙江鄞县知县,四年任中,兴水利、扩学校、办茶业,政绩卓著,也成为其未来改革的初试。神宗即位后,王安石任翰林学士,坚持变法主张,籍以富国强兵,扭转贫弱国势,深得神宗赏识。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农田、水利、税法、兵役等一揽子改革方略。终因操切,触动权势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1074年被罢相。一年后复相,又因君臣间在变法上的分歧而再度罢相,出判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俱废,王安石抑郁而逝,享年六十六岁。累封赠荆国公、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临川。传世《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等。

王安石 画像

王安石存诗1500余首,很多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如,《梅花》(“墙角数枝梅”)、《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等。青牛君最爱其《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苏轼与茶

王安石年长苏轼16岁,两人同为改革派,但王安石主张“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而苏轼则认为“事有渐则民不惊”。一急一缓,政治分歧难以调和。但王苏终是通透豁达的大家,两人私人感情不错,也多有佳话传世。

流传最广的,当属《警世通言》中一则辨水的故事。王安石老年有痰火之症,太医院嘱其须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烹煎阳羡茶治疗。一次,苏轼回蜀省亲,王安石便请其在瞿塘中峡取水。但归来途中,三峡雄壮之姿吸引了大文豪,船至下峡时,才记起王安石所托之事。但当时水流湍急,回溯中峡已不可能,只得汲一瓮下峡水充之。苏轼只道三峡相连,水路相同,并无不同。王安石收到“中峡水”大喜,亲自候汤、投阳羡茶,但见茶色半晌方出。于是,知其为下峡水:“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名医,知老夫中脘病症 ,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苏轼叹服,离席谢罪。

苏轼拜服(图片来自网络)

主要茶诗作品

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很早就意识到了茶业利国利民的功能。到任鄞县知县的第二天,便巡视官办的茶场,大力提倡种植茶树, 发展茶业。他也多次上书皇上提议改革茶税法。王安石一生爱茶。据江西东乡县发现的《上池王氏族谱 》中载有王安石的一首《东岭茶饴》“见说周原土坯宜,堇茶甘美味如饴。分根远植临川日,采折应须厌露葵。”周原,系指其故乡临川东岭山周源村。相传现今东岭山上还有王安石由外地移植来的茶树。由诗可见,王安石不仅是一位关心茶业的政治家,更是精于种茶、饮茶的实践者。

据青牛君统计,王安石的茶诗计11首。主要为《送周都官通判湖州》、《试茗泉》(“此泉地何偏,陆羽曾未阅”)、《寄茶与平甫》(“碧月团团堕九天”)、《寄茶与和甫》(“綵绛缝囊海上舟”)、《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二首》(“与客东来欲试茶”)、《鲍公水》(“村南鲍公山,山北鲍公水”)等。

本诗创作背景

北宋大文学家梅尧臣有诗《送周仲章都官通判湖州》,由此可以判断,本诗中王安石所送的“周都官”应为周仲章,创作年份为1056年。那一年,王安石已经卸任舒州通判,回京出任群牧司判官,同僚有包拯包青天、砸缸司马光等人。

青牛君感到很遗憾的是,让梅尧臣、王安石等大家多次写诗相赠的周仲章在历史上竟是如此的湮没无闻。都官、润州通判、湖州通判都是从他人的诗中得知,而周仲章本人的经历却在历史中无从找寻。

梅尧臣画像

原诗及注释

《送周都官通判湖州》

王安石

渌水乌程地,青山顾渚滨。1

酒醪犹美好,茶荈正芳新。2

聚泛樽前月,分班焙上春。3

仁风已入俗,乐事始关身。4

橘柚供南贡,枫槐望北宸。5

知君白羽扇,归日未生尘。6

【注释】

1.渌水:清澈的水。乌程:古名酒产地,宋《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郡国志》云:古乌程氏居此,能醖酒,故以名县。”此处指美酒。顾渚:位于湖州,陆羽完成《茶经》的地方,也是出产贡茶之地。此处指茶叶。此句点出周都官即将上任的湖州有两大名产:美酒和贡茶。

2.酒醪:此处指美酒。茶荈:指茶叶。

3.“聚泛樽前月,分班焙上春”:此句指在湖州,既可聚众月下饮酒,又可一试焙茶之乐。

4.仁风:形容帝王恩泽之风流布。入俗:指深入民间。乐事始关身:指美好的事情会发生在周都官身上。

5.枫槐:枫红、槐黄,指古代科举应试的时间。此处指参加应试的学子。宸:封建时代指帝王住的地方,引申为皇帝或皇权。

6.白羽扇:此处应为洁身自好之意。归日:指回京高就之时。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快乐安康,有梦成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