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国欢庆。青岛一位老清洁工却泪流满面,悲痛万分。他紧攥报纸,声音颤抖低语:“那本该是我的使命……”
束星北,昔日著名物理学家,曾任爱因斯坦助手,有“华夏爱因斯坦”之称。现于青岛某学院从事清洁工作,扫厕所一职,境遇令人感慨。
【01 昔日才俊,舍弃国外荣誉归国】
束星北1907年生于江苏扬州,家境富裕,自幼天赋异禀。1926年赴美留学,后转赴欧洲,于柏林大学师从爱因斯坦,并成为其得力助手。
他后来赴英美深造,学术成就斐然。年轻之际,已成为物理学界新星,备受瞩目,更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候选人。
九一八事变后,他深感国家危在旦夕,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越条件,选择回归战火中的祖国,以应对国家面临的巨大危机。
回国后,他在中央军官学校及浙江大学执教,凭借知识与才智,为抗战培育众多有志青年。
束星北教学生涯中,最被赞誉的是他独到的眼光和培养。李政道,后与杨振宁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便是其慧眼所识。在束星北激励下,李政道由物理门外汉成长为大师,受他深远影响。
【02 一生坎坷,性格刚烈不懂圆滑】
束星北物理学成就显著,但耿直性格致其不幸。他不善处理复杂人际,常直言批评他人错误,不顾及对方情面。
在山东大学,他课上指正王竹溪教授错误,得罪众人。又因教学资源分配与教务主任激烈冲突并动手,其直率源于学术严谨,却也让他在圈内树敌众多。
1952年,束星北因不实指控与苏步青一同被迫离山东大学,转至青岛医学院。自此,这位学术明星跌落谷底,被派清扫厕所,对昔日科学泰斗而言,这是极大的屈辱。
【03 坚韧不拔,内心未曾放弃学术】
束星北境遇凄凉,却未消沉。他适应新生活,将厕所打扫干净,并撰写《厕所清洁的科学解析》论文,以幽默笔触探讨科学问题,展现其不懈的学术追求。
然而,内心的苦闷依旧沉重。得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束星北难忍情绪,痛哭不已。作为昔日物理学领军者,他本应为国家科技献身,却无奈远离了热爱领域。
1972年,李政道访华时向周总理提及束星北困境,周总理即令其重返讲台。花甲之年的束星北满怀热情,晚年全心投入培育科学人才,谢绝应酬,专注为国育才。
【04 生命终章,无悔的选择】
1983年,76岁的束星北去世,遗嘱中他决定捐遗体供科研,并望子女出国深造后归国服务,这两大遗愿彰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束星北一生是壮丽悲壮的篇章,自学术巅峰跌至命运低谷,却坚守信仰理想。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奋斗史,也是动荡时代无数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他巅峰时回国,低谷时被埋没,却从未抱怨命运。他以行动诠释科学家精神,为后人树立榜样。
他含泪说出“那本该是我做的”,满载未竟心愿与无奈。但扫厕所的老人未被遗忘,其名字与精神将永载中国科学发展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