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皇后述律平——如何影响辽朝前一百年?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7-15 19:14:51

辽朝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太后,一个是政治强人、辽景宗皇后萧绰,一个是被耶律阿保机倚为智囊的断腕皇后述律平,而巧合的是,述律平去世的当年萧绰出生,二人一前一后共同书写了大辽最强盛的前一百年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铁血皇后述律平的故事,看她是如何影响辽朝初期政坛的?

述律平是回鹘人,父亲婆姑梅里在契丹八部之一的遥辇氏为官时娶了匀德恝王之女,这样耶律撒剌(匀德恝王之子,耶律阿保机之父)就成了述律平的舅舅。唐乾宁四年(897年),两家亲上加亲,18岁的述律平嫁给了长她七岁的表兄耶律阿保机。

述律平并不是一位愿久居后宫的普通妇人,她在辽朝草创过程中参与军国大事程度之深堪比殷商时代的妇好,而她的地位也堪比唐高宗时代的“二圣临朝”。

公元907年,迭刺部酋长耶律阿保机当选为契丹大首领,即可汗位,其后,汉人谋士劝他仿效中原王朝建立世袭君权,于是,阿保机决心向三年选汗以次相代的契丹旧制发起挑战。

然而这导致了其他七部酋长,甚至是迭刺部中诸弟的反对,因为按照旧制,他们将是被轮选为可汗的最直接人选。

于是,以阿保机亲弟刺葛为首,联合了迭刺、寅底石、安端等诸弟,自阿保机任可汗的第四年起,先后发动了三次叛乱,即著名的“诸弟之乱”。

第一次是在911年,谋叛败露,阿保机采取妥协策略,赦免了他们。

第二次是在912年,因逢选汗之年,刺葛等以维护旧制为由,起兵阻击阿保机,阿保机不与交锋,在当日率先举行了选汗仪式“燔柴礼”,堵住了叛乱者的嘴,叛乱不战自平。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913年,阿保机诸弟趁其北征之机发动叛乱,迭刺和安端率千余骑兵伪称入觐,实施斩首计划,寅底石则率数万叛军攻打行宫,妄图夺取象征权力的可汗旗帜和军鼓。

阿保机发现及时,没有让迭刺得手,而留守后方的述律平则组织兵力据险阻守,保住了可汗仪仗,击退了叛军。

这次阻击战的代价是惨重的,《辽史·太祖纪》说:“孳畜道毙者十七八,卒死者十四五”,连亲自上阵的述律平都负了伤。但成果也是巨大的,刺葛等叛军首领俱被生擒,迭刺部的守旧势力也被一扫而空,阿保机称帝建国梦最关键的一道阻力被消除。

然而,除迭刺部外,契丹尚有七部,这七部的反对派还想利用选汗旧制,迫使阿保机让位。

915年,阿保机即汗位的第九个年头,七部酋长在阿保机出征室韦归来之际,拦道劫持,共同谴责围攻他。

阿保机采纳述律平之计,在交出可汗旗鼓示之以弱的同时,请求七部酋长前来聚会饮酒,以答谢自己慷慨赐予诸部的盐铁之利。

随后,阿保机在盐池附近埋下伏兵,趁七部酋长酒醉之际,将他们一举诛杀。

次年二月,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八部,自立为“天皇帝”,然后仿照汉人体制,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同时为酬述律平襄国之功,特册封其为“地皇后”。

有了这史上独一无二的称号,述律平开始更加肆无忌惮的参与军国大事,而阿保机对此不但不反对,还乐见其成。也许这就是少数民族政权不同于中原王朝的特征之一,没有经历过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意味着什么。

每当阿保机出征时,述律平都是留守后方,专断国事。借此机会,她选拔了蕃、汉的精锐士兵,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珊军。

阿保机远征党项时,国内空虚,黄头和臭泊两部趁机进犯。述律平再现“诸弟叛乱”时的风采,她亲自率兵迎战,成功消灭了敌军,声威震于各部。

神册元年(916年),桀燕幽州观察使韩延徽出使契丹,他在觐见时拒行跪拜礼,惹得阿保机大怒,欲将其流放苦寒的北地。述律平却认为韩意志坚定,富有智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力劝其以礼相待,并重用之。阿保机听之。

神册二年,阿保机准备以三万骑兵,配上吴王杨隆演献上的“猛火油”强攻幽州。述律平却认为不可,强攻幽州不但有失败的风险,且即便成功,自身也会损失惨重。她建议,以三千骑兵将幽州城周围劫掠一空,犹如树剥其皮,几年之内,幽州就会陷入困境,不得不归顺契丹。阿保机又听之。

神册六年(921年),李存勖率军攻打后梁的镇州,大臣们都建议阿保机出兵支援,以夺取美女和财宝。唯有述律平认为,晋王善于用兵,契丹并无取胜的把握,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冒此大险,实不足取。然而这次阿保机没有听从,最终在镇州城下被骁勇善战的李存孝打得大败,“(晋军)逐北百余里,契丹死者相望于道。”

天赞四年(925年)冬,述律平又建议阿保机亲征渤海,并随之出征,在她的出谋划策下,辽师四天攻克渤海西部重镇扶余府,六天包围都城忽汗城,九天逼降渤海王大諲撰。

次年正月,阿保机将渤海国改为东丹国,并听从述律平的建议,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留守渤海。

其后六个月,阿保机始终未离渤海,一方面进讨拒不归附或降而复叛的残余势力,一方面整顿东丹国的政治体制,“一用汉法”。

征服渤海是耶律阿保机一生征战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甚至远比西征重大的多,它不仅使契丹一下子拥有了今东北以东至日本海的一大片腹地,占有了控遏未来对手女真的据点,还彻底解决了南攻汉地的后顾之忧。其后的七八十年间,契丹正是因此才得以专力南下的。

这里面亦有述律后的一半功劳。

这年七月,阿保机见东丹国走上正轨,便回师皇都,途中病死在扶余城。

而早一步归国的述律平也开始了她的临朝称制之路。

述律平共有三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三个儿子各有所长,长子精通国学,就像汉家儿子一样;次子弓马骑射,武力超群,而且阿保机曾言:“此子必会振兴契丹”;三子则是遛狗走马,狎妓冶游无所不精。

但述律平却最爱幼子。

不过,她还是压制住自己心中的喜好,决心立最有才略的次子为帝。辽灭渤海,她立赞阿保机册封皇太子为东丹王,就是有意让长子避开次子。

但是立嫡以长在哪里都是颠破不变的真理。阿保机去世当月,一些支持耶律倍的契丹老兵们就纷纷站出来为皇太子发声,其中尤以从征渤海的大将们喊得最凶。

面对如此境况,述律后直接祭出铁血手段。

她召集一些从征渤海的大将妻子,说:“我现在寡居,你们怎么可以有丈夫?”接着把这些大将找来,问他们是否想念先帝?

“岂能不想?”如此回答亦是人之常情。她就说:“真想的话,就应去见他!”有桀骜不从者,则一句:“你为我传话给先帝”,就杀之于太祖墓所。于是,尽杀大将百余人。

据载,在安葬太祖时,她问汉将赵思温:“你追随先帝最亲近,何不同去?”赵答:“亲近莫如皇后。你去,我就跟上。”

述律平回道:“嗣子幼弱,国家无主,我不能去!”也许是觉得赵应对得当,又或者觉得杀之可惜,反正她最终没杀赵思温,反而为堵人之口,忍痛自断右腕,随葬墓中。

述律后不愧为铁血皇后,一代狠人,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实际上,述律平的回答很牵强,这年她的长子28岁,次子也已25岁,早已不再年幼。她大杀太祖旧臣,既有类似朱元璋晚年杀功臣为后继者清棘仗的政治原因,也有随心所欲报复反对者的因素。

例如,太祖信臣耶律铎臻就因曾建议先西讨再东征与她意见相左,就被她毫无理由的关起来,并赌咒道:“铁锁朽,当释汝!”

然而她的大度也让人钦佩。后来她因有事召见耶律铎臻,使者欲去其锁镣,铎臻坚决不肯,还强项的说:“铁未朽,可释乎?”她知道后,不但大度一笑,还嘉许之,释之归朝。

这一点,与武则天很像。

述律后不喜欢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长子,但耶律倍早被立为太子,也令她棘手难办。为了使皇权平稳过渡,她决定先临朝称制再说,并逐步试探群臣底线。

次年正月朝会上,她暗示己意,南院耶律迭里却坚持:“帝位宜先立长”。于是,述律平以党附东丹王罪名将其下狱,并加以炮烙之刑。

杀鸡儆猴,群臣遂不敢再与之争议。

十一月,述律平临朝称制已有一年四个月了,见群臣不再违拗自己意志,便始行立帝大计。她命二子各自骑马立于帐前,对诸将说:“两子吾都喜爱,不知立谁好。卿各选可立的,执其马辔!”众人心知其意,争执德光辔头。

于是当天述律平就立耶律德光为帝,即辽太宗,尊她为皇太后,称耶律倍为让国皇帝。

耶律倍被迫让位不久,愠怒之下即率百余骑准备南投后唐,被巡逻发现而阻。述律后倒也不怪罪,仍让他回东丹国,但他却因此“见疑”于太宗。

天显三年(928年),耶律德光升辽阳为南京,命长兄从东丹国都城徙居于此,并派卫士暗中窥伺,将他监管起来。后唐李嗣源闻知,一再派人密携私信希望他南下归唐。

天显五年,耶律倍携带亲从,乘船载书数千卷,浮海至登州。后唐以天子仪仗来迎接他,李嗣源还赐他改姓李,名慕华。其后,耶律倍虽在异国,与契丹亲属却通好不绝,述律后也遣使通问。

天显九年,李从珂杀闵帝自立,耶律倍密函耶律德光:“从珂弑君,可来征讨。”两年后,李从珂灭亡在即,欲召耶律倍一起自焚,他因拒绝而被害。契丹大军到达,耶律德光诛杀了凶手,算是为兄长报了仇。此后,他对耶律倍长子耶律阮视同己出,封为永康王。

耶律德光即位以后,述律后主动让权,不再摄军国事,但影响力仍不可小视。

耶律德光应对稍不如她意,她便竖眉一看,德光就趋避不及。可见她的强悍在儿子眼中也有极深的阴影。

天显五年,耶律德光立其弟李胡为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显然这是述律平有意让幼子嗣位。但李胡生性残暴,稍怒便黥人脸面,或扔入水火,很不得人心。

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耶律德光在南讨后晋途中突然病死。当时,述律平和李胡留守都城,而耶律阮恰在军中。大军行至镇阳,主宿卫的耶律安抟因与述律后有杀父之仇(其父耶律迭里),就与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洼合谋,矫诏拥立耶律阮为帝。

诸将也因惧述律后再次大开杀戒,又同情东丹王遭遇,无不欣然从命。于是,耶律阮派人先护送灵柩回上京,自率大军缓缓开拔。

太宗灵柩抵京,述律后不哭,却抚摸尸体说:“待国中人畜安定,再来葬你。”她对长孙继位大为恼怒,即派李胡率京师守军和宫卫军前去攻打。在泰德泉,两军相遇,李胡一触即溃,根本不是耶律阮对手。

七月,辽世宗军继续北上,在潢河石桥与述律后和李胡卷土重来的军队对峙,李胡押着群臣家属作为人质,扬言:“我如打不赢,就杀之陪葬!”

双方在潢河隔岸相望,大战一触即发。

为避免内乱,惕隐(职掌皇族事务的官员)耶律屋质主动求告太后说:“以言和解,事必有成。否则就应速战,以决胜负。但人心一摇,祸国不浅。”述律平也深知其害,于是就派他携函去见世宗。

不料耶律阮也不听劝谏,答道:“那些乌合之众,怎能敌我?”耶律屋质又劝:“即便侥幸获胜,被李胡扣押的群臣家属就要被斩尽了,到时人心浮动,怕是都要怨恨陛下。”

耶律阮沉思良久,才同意与太后约和。

然而,双方见面时,仍怨言相加,绝无和意。太后对屋质说:“你应为我们断个明白。”

屋质拿过一把算筹,问太后:“当初皇太子在,何故另立?”太后答:“太祖遗命。”又问世宗:“何故擅立,不禀尊亲?”世宗答:“当年父王当立而不立,前车之鉴!”

屋质正色对世宗说:“大王见太后,绝无歉意,唯寻怨隙。”转而又对太后道:“太后出于偏爱,妄托遗命。如此这般,还想和好?应立即交战!”说完,掷筹而退。

述律平见耶律屋质要撂挑子,首先做出让步,她哭着拣起一根筹说:“当年,太祖遭诸弟之乱,疮痍未痊,岂能再演?”世宗也就坡下驴:“当年父不违尊命,今子却不禀尊亲,实不应该!”也拾取一筹。双方都有所悔悟,大哭起来。

良久,太后又对屋质说:“和议已定,皇位谁属?”屋质以为应立永康王。李胡在侧厉声喝道:“有我在,兀欲(耶律阮小名)小儿岂能继位?”

述律后沉思片刻,见大势已去,也不再争辩,她对李胡道:“以往我与太祖宠你超过诸子,但有谚道:偏怜之子不保业。我不是不想立你,是你自己不争气啊!”于是,同意将皇位传给耶律阮,双方各自罢兵回京。

述律后能在紧要关头悬崖勒马,不以己意强加于众,使辽朝安然度过了一次皇位继承危机,使契丹民族避免了一场内战悲剧。也说明她虽然强悍铁血也知道审时度势,临机应变,更是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的巾帼豪杰。

然而,耶律阮却没有放过她。不久,就借口她与李胡还准备废立,把祖母迁往祖州监管起来。这年,述律平已经六十九岁了,她将在幽禁中度过余生最寂寞的六年。

辽穆宗应历三年(953年),述律后辞世,谥号“贞烈皇后”,同年,萧绰出生,她将以述律平为榜样,开启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

0 阅读:12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