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已乱(fāng cùn yǐ luàn),也作“方寸自乱”,意思是心绪已被扰乱,行为慌乱。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b36cad7a1cdd143ffb46875447bca0.jpg)
徐庶,本名徐福,东汉末年豫州颍川郡人。中平六年(189年),徐福为人报仇犯罪,逃走后被官府抓住,被人救出后改名徐庶。自此以后,徐庶放弃舞枪弄棒,开始潜心求学。
初平二年(191年),独揽朝政大权的董卓,引发朝野内外不满,中原地区随之陷入战乱。徐庶为了躲避战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荆州居住。游学荆州期间,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孟建等士子,与他们成为好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6b64939c0c58440083477d4285d4a6.jpg)
建安六年(201年),被曹操击败的刘备,南下荆州依附刘表,刘表将刘备安置在了荆州北部的新野,作为抵御曹操的屏障。屯驻新野期间,刘备广招天下英才,徐庶遂前往投奔,刘备对其十分器重。
徐庶见刘备求贤若渴,便又向其推荐诸葛亮道,“我认识一位诸葛孔明,人称卧龙,乃是一位贤才,将军愿意见见吗?”
正在广招贤才的刘备岂有拒绝之理,于是随口答道,“你可邀他一同前来。”
徐庶闻言,却是摇头道,“此人只可亲自前去拜见,而不可使其委屈前来,将军应该放下身段亲自去见才是。”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04d1d93f44fa4bc7fffc2aeb877b70.jpg)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率兵南下荆州。不久,荆州牧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即位,后在蒯越、韩嵩等人劝说下投降曹操。
当时,刘备屯于樊城,过了许久才得知刘琮已经投降,于是连忙派人质问刘琮,结果得知曹操大军已达宛城,自知不敌的刘备只能率众南行,徐庶则携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南逃。
曹操担心刘备抢占江陵,于是甩开主力,亲率五千精骑南下追击,最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5fabacf09fca23ccd83e3deaf91451.jpg)
面对曹操追兵,刘备舍弃妻小而逃,虽然最终与诸葛亮、张飞等人得以逃走,刘禅和甘夫人也在赵云护卫下得以免难,但刘备的两个女儿和徐庶的母亲等家眷却被曹操掳走,大量人众、辎重也被曹操所得。
得知母亲被曹操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只能前去向刘备告别,他指着自己的心说道,“本想与将军在荆州这片方寸之地,共同成就宏图霸业,只是如今母亲被俘,我心神已乱,已经无法成事,只能就此告别将军了。”
辞别刘备后,徐庶就此北上曹营,被迫投靠了曹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f2a30fcf074867b45a7285c64ce99e.jpg)
《三国演义》的版本则略有不同。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先是投奔刘表,因见刘表善恶不分,这才留信辞别,后经司马徽推荐给刘备,并被拜为军师。
曹操得知刘备屯驻新野后,派遣曹仁率领大军前去攻打,徐庶用计派遣张飞、赵云大破曹仁前锋,斩杀吕旷、吕翔,后曹仁亲自领军杀来,结果李典又被赵云所杀,曹仁于是布下八门金锁阵,又被徐庶看出破绽再败。曹仁不甘失败,又领兵趁夜劫营,却再度徐庶算到,曹仁最终大败而归,接着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04e5ba72cae9b44647f07f06ae942b.jpg)
战后,曹仁告知曹操,自己战败皆因刘备任用徐庶为军师,曹操为了让徐庶脱离刘备,遂在程昱的建议下,将徐庶母亲掳至许昌,程昱则模仿徐庶母亲笔迹给徐庶去信,说自己被曹操所掳,徐庶为救母亲,只得辞别刘备北上降曹,并在临别之际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抵达许昌见到母亲后,这才得知自己被骗,徐母则在斥责徐庶后自杀而死,徐庶因此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