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与清廉的抉择:京官们的生活困境,达官贵人家属形如乞丐

小涛涛说 2023-05-21 14:09:06

当官难,当个清官更难。身穿华丽官服,却深陷贫困之中。这这是古代官吏生活艰辛的写照。特别是在清朝的京城,当官更是一种苦难。为什么古代官员如此艰难?京中的官员们对此怨声载道,却束手无策。抛开历朝历代不谈,光是清朝,便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康熙八年,监察御史赵璟奏请皇帝提高京官的俸禄,揭示了京中官员生活的贫困,指出他们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并指出各种开销的困扰。他希望皇帝能提高京官的俸禄,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这个提议最终被搁置了。

随后,到了雍正年间,经过皇帝的深思熟虑,决定将所有的钱财用于公事,并增加地方官员的养廉金,京中官员开始享受双倍的俸禄,即所谓的“恩俸”。然而,这个改变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善,京中的官员们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

造成京官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官场上的潜规则太多。礼尚往来在京官之间至关重要,他们必须保持体面的形象,各种开销不可避免。除了送礼之外,还有上司、同乡、同僚的礼节,以及官府的仆役等等开销,都需要自掏腰包。即使收入微薄,他们也必须努力维持生活的尊严和风度。

此外,京中官员还有一笔不小的开销,那就是请客。他们过着悠闲的生活,很多衙门“官不理事”,只有初一和十五有足够的时间吃喝玩乐。他们结成了一个由同乡,同门,同僚构成的关系网,通过频繁的聚会来维持他们之间的联系。每年过年时都会有重要的聚餐,各个部门会聚在一起,宴席很大,还请戏班表演。除了过年,他们还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聚会,保持着彼此的交往。

然而,尽管他们过着似乎悠闲的生活,事实上,京中官员们依然深陷贫困。他们不得不削减各种开销,艰难维持生计。有时候,甚至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财物,如李慈铭将自己的皮袄拿到当铺去卖,用来支付轿夫和仆人的费用。他们无论如何都要保持自己的尊严,不容被贫困压倒。

曾国藩在京中担任官员时,因为家境贫寒,甚至遭到下人的轻视,被迫辞退下人,这让他既羞愧又愤怒,甚至写下了《傲奴诗》。即使是一个下人,也比他更有尊严和尊贵。

官场生活看似安逸安逸,实则为京官场生活的一大特色。许多衙门“官不理事”,只有初一、十五这天才有玩乐的时间,在这两个时辰里。京官生活在一张由同乡、同门和同僚构成的人际关系网中。要想在官场里混得风生水起,就得按规矩办事,这就叫“圈子文化”。为了保持社交网络,他们必须经常联系聚会。每年过年时,各个部门都会聚在一起,举行重要的聚餐,其中一两个人负责主持,宴席十分盛大,还请了不少戏班。除了团拜,通常还有一天专门的聚餐。

清代张宸在他的《平圃遗稿》中记载了京中官吏的生活,揭示了他们聚会、社交和经济困境。对于那些渴望出人头地的人来说,失去了官场就意味着失去了人脉,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尽管京中的官吏并没有太多的政事,但他们的娱乐活动还是十分丰富的。夜幕降临,京城中车水马龙,万家灯火。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中提到了一些酒楼名称,如“聚宾堂”、“万福居”和“便宜坊”。

京中达官显贵经常举办各种“沙龙”,诗文品评,学术论道是常有的事。每一次晚会都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大餐。道光年间出版的《都门纪略》中有一首诗:“居所难在长安,节俭持礼稍宽。”这点正是京官们最担心的。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他们需要自己的住所、侍妾、马匹、仆人、歌姬、戏子、娱乐和宴席,这些都是京官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根据各个时期的物价水平,京官的俸禄足以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但是,为了维持这种官场生活,他们就不得不仰仗别的官员的“别敬”,“炭敬”,“冰敬”。

曾做过曾国藩军师的薛福成指出,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京官都是最重要的,而外官则是次要的。而明清两代则恰恰相反:“自古官吏,多以内官为重,少以外官。京员俸之薄,远不及汉唐时期的一成。况且,自官职用完之后,官场之人皆清廉,而京中之人,无一不是清官之人,所以,情面之重,比内之轻。”这一段话,基本概括了清代京中之人与外官的关系。

如果京师中的官员想要抵制这种风气,他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艰难。然而,仍有一些品行端正的官员拒绝潜规则,过着微薄的生活。例如,张鹏翮并未享受到俸禄普涨的情况,他过着居无定所、衣衫褴褛的生活,家业萧然,四壁空荡荡,棺木冰冷,贫穷如老僧。于成龙多年来不吃肉,只吃蔬菜,因此被称为“于青菜”。他去世后,只留下一件长袍、两双靴子、几斤米、几个盐巴和三两银子。

陈琐当上巡抚之后,平日里连荤腥都不吃,日子过得极苦,简直难以想象。康熙当众叫他“苦行老僧”。朱珪是嘉庆帝的老师,他在朝堂上立足五十多年,然而去世时,床上只有一床被子,其他床上只有几本残破的书,这让人感到心酸。在李慈铭的日记中,袁希祖作为“阁学摄礼兼兵二侍郎”,因为从未有过清名,生活在贫穷中。当袁希祖于咸丰十年突然去世时,人们打开柜子,里面只有八两白银,无法安置人。大臣们抬着棺材,袁希祖一生都在阁学摄礼,同时担任二侍郎的职务,但他素来不为人所知。去年他从福建考回京时,已经穷得不堪设想,这让人能够想象到他在京城生活的艰辛。

京官的贫穷在光绪年间的刘光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0 阅读:4
小涛涛说

小涛涛说

原创解说,喜欢的话,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