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广收义子?是怕儿臣不孝,还是预防子嗣造反?

小涛涛说 2023-05-27 13:40:13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即使是像朱元璋这样的草根出身也不例外。朱元璋收养了二十几个干儿子,但这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出于另外的目的。

从古至今,收养义子的例子就屡见不鲜,比如秦国立为储君后,将吕不韦视为干爹。在明朝时期,"认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明太祖朱元璋的横空出世有很大关系。朱元璋的干儿子多达二十多个!

为什么朱元璋会有如此多的义子?他有一颗仁慈的心?想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但事实却不然,朱元璋这样做只是出于其自身的政治目的。

我们可以把朱元璋的义子划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朱元璋的侄子,也就是和他有血脉联系的亲戚;一种是他在与元朝的战斗中遇到的遗孤。还有一个是他手下的儿子。这些干儿子在被领养时都还未成年。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将他们培养成自己手中的利器,为他的伟业效力。

事实上,像朱元璋这样的做法并非绝无仅有。在隋朝末年,有些人就是这么做的,譬如杜伏威,就是一个很厉害的诸侯,在自己手下挑选了几个好苗子,然后收为义子。杜伏威如此安排,其实就是想让自己的军队更好的控制。

那么,朱元璋收养的几个干儿子都是什么样的人呢?其中,朱元璋的大儿子沐英是一个机智果断的年轻人。据史书记载:“沐英年纪尚轻,却具备超人的智慧,处理事务果断。就算是皇上,也很欣赏他。”沐英是朱元璋所有干儿子中最出色的一个,又被栽培了十多年,对朱元璋十分忠诚。12岁时,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18岁那年,被封为大将军。

沐英为朱元璋立下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平息了云南叛乱,稳定了大明的西南边境。朱元璋在明初三年,遣木英赴云南,讨伐元兵。云南地处偏僻,山势险峻,梁王可不认为沐英能攻下这里。然而,沐英胆大包天,不顾性命,冒险跨过大江,采取了"一言为定"的计谋,令大元梁王惊恐自杀,云南随即被收复。从那时起,沐英就被派往云南,负责镇守该地区。朱元璋曾经夸奖过沐英,说:"你有本事,我就放心了。"由此可见,朱元璋是多么相信沐英。

沐英虽说是朱元璋收养的儿子,却不是他的直系亲属。朱元璋的外甥朱文忠就是其中之一。

1353年,朱元璋以一己之力抗击元军,一举夺下滁州,此时其妹夫李贞听闻大捷,便携幼子来投。朱元璋见李贞年少聪慧,就把他收养为干儿子,并给他改了一个朱家的姓氏。

朱文忠十九岁时,曾在池州与朱元璋并肩作战,打败了元末叛将赵普胜,从此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大明朝建国之后,朱文忠曾数次奉命北上剿灭大元遗民,战功赫赫

。然而,这位铁骨铮铮的大将军却在仅活了46岁时英年早逝,令朱元璋备感悲痛,为他题词悼念。

这些被朱元璋收养的义子,无论是沐英还是朱文忠,都为大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显示出朱元璋当初收养他们的用心。

朱元璋是个穷人家的孩子,17岁就死了父母,无依无靠,一切都要白手起家。作为一名农民起义的领袖,他需要统率大军,而不是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所以他必须要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心腹,才能在战场上带兵打仗。

因此,朱元璋采取了收养这一战略。收养的义子并非真正的亲子,但他们受到了朱元璋的养育之恩,有着父子情分的约束,这使得他们很难背叛朱元璋。大多数被收养的孩子都是在未成年时被带到朱元璋身边,这让他们与朱元璋一起接受教育和理念的灌输,降低了背叛的可能性。

与义子相比,朱元璋自然更看重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避免义子与大明皇帝有血缘关系,并有望争夺大权,朱元璋取消了他们的朱姓。这样一来,朱元璋警告了这些被收养的儿子,让他们明白自己不配成为大明的继承人。

可以看出,朱元璋更多地是在利用自己的儿子,希望能够吸引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统一江山。因此,他收养了这些儿子,以笼络那些有才能的人。

我认为朱元璋收养儿子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战略考量。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领袖,他需要可靠的人来帮助他实现统一江山的目标。收养这些年轻聪明的人才,不仅可以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还可以通过培养和教育,将他们变成对自己忠诚、能够执行命令的亲信。

朱元璋取消这些义子的朱姓,并不是出于对他们的不重视,而是为了维护自己亲生儿子的继承权。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可以理解,因为亲生儿子通常被视为合法的继承人,而义子们可能会在朱元璋离世后与亲生儿子争夺权力。通过取消朱姓,朱元璋向义子们传达了明确的信息,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合格的继承人,从而避免了内部权力斗争的发生。

虽然朱元璋收养儿子的动机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他在这些义子中找到了真正有才干、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这些义子如沐英和朱文忠等人在大明朝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了朱元璋的眼光和收养策略的成功。

总的来说,朱元璋收养儿子是基于实际需要和政治考量的一项策略举措。虽然其中存在着权力的计算和利用,但也为大明朝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历史留下了一段特殊而值得思考的故事。

0 阅读:29
小涛涛说

小涛涛说

原创解说,喜欢的话,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