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因为中美关系变好了,我们国家在四月份就组织了个访问团,跑到美国去瞧瞧、交流交流。中国代表团一到美国纽约,立马受到了当地好多人的热情接待。美国朋友们特别看重这些远道而来、漂洋过海的客人,给中国的代表们准备了好多丰富多彩的活动。那天晚上,晚宴有个特别环节,美国人特地请了一位法国大厨,让他做了一道中国人特别爱吃的扬州炒饭。我们国家的代表觉得很惊喜,对这份炒饭直夸好吃。
吃饭那会儿,不少来自美国各行各业的朋友都拿着酒杯,走到中国代表团跟前,一起碰杯庆祝,都想着多跟这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朋友们聊聊。不过,负责这次宴席的餐馆老板走到我们国家代表旁边时,他突然变得很激动,眼睛瞪得圆圆的。然后,在大家都看着的情况下,他轻轻拍了拍一位女代表的胳膊,笑着说:“咱俩好久没见了,你还记得我不?”这位女代表也被惊了一下,但她很快稳住心神,开口说:“我瞅着先生您也挺面熟,咱俩以前是不是在哪儿碰过面啊?”
那男的咧嘴一笑,说:“咱俩三十年前在朝鲜见过,那时候,我可是你的手下败将呢!”大家都挺吃惊的,这时女代表的心思飘回了三十年前。她叫刘禄曾,咱们得聊聊,她和那位美国餐馆老板之间有啥过往?为啥刘禄曾会跑到朝鲜战场去?她又经历过哪些了不起的事儿呢?在抗美援朝那会儿,不只是男人们在战场上拼命,还有好多女战士呢,她们搞医疗、传消息,干劲儿十足,真是“女子能顶半边天”。今儿咱们说的刘禄曾,就是当年去过朝鲜战场的一位女英雄。
刘禄曾在1928年的上海呱呱坠地,她家特别有钱。老爸刘汉生是上海某银行的大领导,老妈也是出身名门望族。她家生活就像电视剧演的一样,佣人、管家一大堆,刘禄曾打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好日子。在过去那个连普通老百姓都难得温饱的年代,刘禄曾家却常常能吃上美味佳肴,而且家里不光有取暖的暖气,还有纳凉的风扇,更有一个专为他们姐弟俩设计的小花园。刘禄曾的老爹特别看重孩子的学问,他心里明白,偌大的家业得有个像样的接班人,所以他把家里的五个娃都送进了中美一起办的中西女校读书。
这所学校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锻炼他们的外语对话本事,所以刘禄曾的英语口语功底才会那么扎实。1947年,19岁的刘禄凭借着出色的成绩,成功进入了苏州的东吴大学,学习起该校的国际法课程来。那时候,虽然咱们国家把日本鬼子赶跑了,可没想到国民党反动派又故意挑起内斗,结果国家又乱了起来,打起了内战。
年轻的刘禄在去苏州的路上,碰到了好多日子过得挺苦的老百姓,他们衣服破破烂烂,连饭都吃不饱,瘦得跟皮包骨似的,这让刘禄曾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到了学校,她开始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开始了解我们党的宣传政策。刘禄曾深信,党的政策必定能指引中国走向美好的未来,人民解放军更是战斗力超强,听完他们的故事,刘禄曾每次都兴奋得不得了。所以,刘禄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很勇敢的想法:加入解放军,给国家出点力。
尽管刘禄曾很有觉悟,想要去参军,但第一次申请还是被刷了下来。1949年的时候,刘禄曾碰巧遇见了解放军的大队伍,他赶紧跑到文工团那边报了名,说要加入军队当兵去。可是文工团的领导瞧见她那一身穿戴,活脱脱像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心想她肯定受不了部队里的苦,所以没答应她的要求,刘禄想当兵的念头,就这么落空了。
尽管没能达成参军的愿望,刘禄曾却没有灰心,她打算等学完了现在的学业,再去争取一次。一眨眼,时间就到了1950年,刘禄曾的愿望终于成真啦!那她到底是怎么加入军队的呢?1950年6月,李承晚带着他的部队,不顾一切地冲过了“三八线”,对朝鲜共和国发起了突袭。朝鲜方面一看,立马火了,也迅速进行了反击。就这样,朝鲜半岛上燃起了一场大战!
朝鲜战争打响后,局势越来越紧张,美国佬霸道地派兵闯进朝鲜,压根不理睬我们的警告,一再跨过“三八线”挑衅,甚至把战火蔓延到了咱们鸭绿江边,给咱们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央领导决定出兵朝鲜,跟美国敌人拼死一战!喊着“支援朝鲜,保卫家园”的口号,大批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奔向了朝鲜战场,投入了这场激烈的战斗。我军进入朝鲜战场后,战局有了新的转折:原本气焰嚣张的美国侵略者,因为我党中央的英明指挥,被一步步击退,不得不往南逃跑。
尽管我们军队打了很多胜仗,但慢慢发现了个头疼事儿:抓到的“联合国军”俘虏太多了,可咱们的战士不会说英语,管起来乱糟糟的,费老鼻子劲了;再说,缴来的美式武器一大堆,就是看不懂说明书,根本没法用。所以,志愿军向全国呼吁:欢迎懂英语的能人志士来朝鲜前线,为国家添砖加瓦。刘禄曾心里一直藏着参军的梦想,一听到志愿军在招人,他兴奋得不得了,立马给自己报了名,然后赶紧连夜打包行李。
刘禄曾的家里人得知后,都耐心地劝说起来:“为国家出力固然是好,可战场上炮火那么猛,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是好?再说朝鲜那边冷得要命,你一个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姑娘,怎么受得了那种天气呢!”其实,刘禄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说自己不怕任何挑战,只要能为国家尽一份力,给前线帮上点忙,她就觉得非常满足了!所以,刘禄曾就这样加入了第九兵团志愿军,当上了兵团政治部管敌军事务的女翻译官,紧接着就去了朝鲜。
刘禄曾一踏入朝鲜,就惊讶地发现前线条件差得惊人!美军老想着断了志愿军的给养,所以老派飞机到志愿军后面扔炸弹。刘禄和那些战士们机灵地发现了敌机投弹的规律,这才侥幸没被炸到。可有一回,敌军冷不丁地改了轰炸时间,那次可真是惊心动魄,险之又险!在敌方的连续炮火攻击下,刘禄曾和战友们只能鼓起勇气,一步一步往前挪,好不容易才走到了前线。尽管心里害怕得要命,但她还是装出一副勇敢的样子,最终安全到达了地方。
刘禄曾所在的那个地方叫“球场”,是朝鲜北部的一个小村子,专门用来暂时关押俘虏。这里就像个中转站,会把俘虏分成三拨,然后再送到志愿军总部管的俘虏总站去。刘禄曾就是在这儿开始干活的。1951年夏天,志愿军打完了第五次大战,赢得特别漂亮,抓了好多美国俘虏。我们军队一直对俘虏很宽容,所以这些俘虏在营地里还算自在,他们小声聊天,互相嘀咕,瞅着我们的士兵,叽里呱啦地说着些谁也搞不明白的外语。
刘禄曾他们这些翻译一来,情况就好多了。主要是因为她英语说得太溜,以至于好多美国人都好奇地问她,是不是在美国待过。刘禄曾不光要给美国人当翻译,还得教咱们的志愿军战士学英语,好让他们也能试着跟美国人对话。在那些被抓的人里,有不少是美国黑人,由于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对待,他们和美国白人老是发生冲突,搞出了许多别扭的事情。
刘禄想了个法子,挑起了黑人和白人之间的互相监督。他让黑人看着白人,白人又盯着黑人,谁表现得规矩,就给谁香烟,还能少做点工作。这么一来,好多美国人都开始互相留意对方的举动,互相打小报告,结果,纪律还真就明显变好了。在那些俘虏里头,有个美国佬特别显眼,这家伙个子挺高,下巴尖尖的,头发是棕色的。他跟其他士兵不太一样,不太守规矩,站的时候歪七扭八,坐的时候也没个正形,还老爱自个儿嘀嘀咕咕,说个没完没了。这个叫詹姆斯·伯特纳的家伙,在战俘营里每天都一副邋遢样,衣服随便套在身上,帽子反着戴,鞋子也不提好,就这么拖着地走。
咱们的小志愿军战士每次瞧见他都会乐呵着说:“瞅瞅那美国大兵,连个帽子都不会好好戴呢!”这番话勾起了刘禄曾的好奇心,他便走上前去试着跟那位美国人聊了聊,结果却发现,这个人还真有点与众不同。这个叫詹姆斯·伯特纳的新兵小伙子,天天唠叨个不停,老在嘀咕自己咋就这么倒霉,成了被抓住的人呢?通常新入伍的士兵纪律观念不强,还可能比较容易被动摇,所以刘禄曾打算特别审问他一番。
在审问房间里,詹姆斯心里直打鼓,以为中国人会对他动粗,用各种狠招折磨他,吓得不行。但没过多久,他紧绷的神经就舒缓了,因为来审问他的是刘禄曾。刘禄凑到詹姆斯跟前,像聊闲天一样跟他攀谈起来,没想到詹姆斯好像憋了很久没人说话,这下子他话多了起来,东拉西扯说了好多事情。詹姆斯家在美国佛罗里达,他爸妈很早就分开了,之后也没再联系他。在这个世界上,他就只有女朋友这一个亲人了。
詹姆斯从小就是个爱自由、不受拘束的孩子,所以老是在街上跟那些小混混混在一起,不是打人就是吵架。后来,他找了一份在餐馆里洗盘子的活儿来干。詹姆斯没有固定工作,养活自己和女友挺费劲的,于是他就琢磨出一个馊主意,打算偷走餐厅里客人的车子。詹姆斯的如意算盘很快就实现了,他开着客人的车去潇洒了一圈,可谁承想,刚踏进家门,就被早就在那儿守着的警察逮了个正着,送进了牢房。
詹姆斯在牢里心里头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得在里头待上好长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美国政府就派人到监狱来了。政府官员说:“要是你们肯去朝鲜前线服役半年,回来后就可以避免牢狱之灾了!”之后的好些日子,政府天天派人到监狱,给囚犯们做思想工作,想让他们上前线去朝鲜打仗。美国人这么说:“到了朝鲜,有好多美女等着你们哦!那里的苹果又大又好吃。别怕,战争没那么可怕,你们在那边待上半年,说不定还能当个战斗英雄呢!”
监狱里不少人心里痒痒的,觉得去朝鲜打场仗也没啥大不了的,于是詹姆斯也跟着大伙儿一起,报了名参加了这场战斗。这些人在美国经过五个月的训练后,就被送到了朝鲜战场。在飞往朝鲜的途中,詹姆斯不停地向老天祈求,希望自己能平安归来。但没想到,他刚到战场打的第一场仗,还没来得及杀敌,就成了敌人的俘虏。这件事让詹姆斯心里特别难受,他本以为上帝会满足他的愿望,可结果上帝什么也没能帮上忙,他还是成了俘虏。从那以后,他每天都牢骚满腹,对信仰也开始动摇了。
刘禄曾觉得自己逮到了詹姆斯的软肋,便开口对他说:“其实啊,这世上哪有什么上帝!”接着,他就顺着这话给詹姆斯讲起了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詹姆斯听得挺入迷。但詹姆斯不笨,他心里明白,中国人这么对他,就是想从他这儿挖点情报。因此,他啥也不透露,光扯些闲篇儿。不过,就这样一来二去的,他俩之间的友情却悄悄萌芽了。过了几天,刘禄曾正在忙工作的时候,突然有几个士兵闯进来,对他说:“记得你审过的那个高个子白人吗?这几天他老是不认真干活,咱们要不要去教训他一下?”
刘禄琢磨了一会儿,心里琢磨着说不定是詹姆斯,于是打定主意去战俘营瞅瞅,没想到,一去还真看到了詹姆斯。这时候,其他俘虏都在忙着背东西干活,唯独詹姆斯赖在营地里,怎么劝都不肯起来。他俩聊着天,可因为那个战士英语说得不太好,两人说的话根本对不上茬,旁边的人看着都替他们着急。幸亏刘禄赶来得及时,她看到詹姆斯的脸色不对劲,还老捂着肚子。仔细一看,原来他是生病了!
刘禄曾琢磨着,詹姆斯这人其实挺好的,对他大呼小叫似乎不太妥当。所以,他就安排詹姆斯坐车去了后面的医院看病。营长听说了这事儿,也赶了过来,瞧了瞧詹姆斯的状况,对他说:“你这阵子就先别干活了,安心养好身体!”詹姆斯紧接着被紧急送医治疗,到了那儿,他忍不住哭了出来,心里被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好心深深打动,不停地向我们的战士表达感谢。没过几天,詹姆斯感觉身体好多了。他一恢复,就赶忙去找刘禄曾,对他说:“我来分享个躲避轰炸的小窍门给你们!”
刘禄曾听到这话,惊讶得不行,就让詹姆斯详细说说。詹姆斯说,其实只要在地上写出“P·O·W”这几个字母,美国的轰炸机就不会轰炸这里了,因为这代表着“战俘”的意思。刘禄曾心里明白,詹姆斯把中国人当成了自个儿的朋友,她也特别乐意和詹姆斯友好往来。接下来的几天里,詹姆斯老爱呆在营地里,几个小兵崽子拉着他学讲中国话,还老爱没事揪揪他的大鼻头。刘禄曾瞧见了便赶紧阻拦,他觉得这样对他很不礼貌。受到刘禄曾的影响,詹姆斯也有了转变,他开始向其他战俘宣扬我们的观念,甚至把墙上的宣传海报翻译并抄写下来,分发给大伙看。
在他的劝说下,不少战俘把知道的事儿都说了出来,甚至还给志愿军演示了怎么用那些武器。多亏了刘禄曾,不少俘虏不再仇视中国人,而是选择和中国人交朋友,好好相处。在这残酷的战争中,他们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因为刘禄在战俘营里表现得特别优秀,所以上面的领导就安排她去给皮定均将军当翻译,这样一来,刘禄就只好跟美国士兵詹姆斯·伯特纳说再见了。
在要走的时候,刘禄曾特地用红线绣了个小图案,图案挺简单,就是“和平”两个字。她把这份心意递给了詹姆斯,心里盼着中美两国能和平相处。他俩都以为那次分别就是一辈子见不到了,可谁能想到,28年后,这两个一个在太平洋这头,一个在太平洋那头的人,居然又重逢了!朝鲜战争结束后,到了1953年10月,刘禄曾回到了三年没见的祖国,并在南京军区开始了新的工作。凭借她出色的英语能力和一直以来的勤奋,后来她被提升为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负责美国和大洋洲事务的经理。
刘禄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好多年,随着国家一步步发展,中美两国的关系也从过去的对立转为了友好,两国迎来了一段友好合作的时期。1979年春天4月份,已经86岁高龄的知名女性教育家吴贻芳奶奶要代表咱们国家去美国访问。出发前头,找个合适的翻译人员成了最关键的事儿。好多人都跟吴女士说,在南京做事的刘禄曾,以前给大将军做过翻译,他去美国最合适不过了。于是,吴贻芳女士就选了刘禄曾和她一起去美国。
这次访问一共两个月,这两个月里,两边进行了好多次亲切的交谈,另外还一起去逛了美国纽约的好多有名的地方。初夏的一个早上,吴贻芳女士带着一行人走进了美国白罗克博物馆的大门。这家博物馆有个老规矩,每月都要搞一次员工大聚会,巧的是,吴女士来的这天,刚好赶上了他们的聚会。因此,吴女士在美方人员的诚恳邀请下,欣然接受了,随后大家一起参加了这次聚会。
美国人真是下足了功夫,特地请来了法国大厨,尝试着做了一些中国风味的美食,还有地道的扬州炒面,让我们的人都吃得特别开心。饭桌上,大家你来我往地敬酒,笑着聊天,一起庆祝中美之间的友好,正当所有人都喊着干杯的时候,一个男士忽然拍了拍刘禄曾的肩膀,问:“好久没见了,你还记得我是谁不?”刘禄曾瞅了瞅那男人的面孔,猛然间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就是想不起具体是谁。男人兴奋不已,喊道:“在朝鲜战场上,我曾是你的手下败将呢!”
刘禄曾突然间恍然大悟,眼前的这位男士不就是詹姆斯·伯特纳嘛!刘禄曾一说出他的名字,詹姆斯就显得特别兴奋,他连忙说:“我也还记着你呢,你姓刘对不对?你是来美国长住了,还是来这儿旅游看看的?”詹姆斯激动得声音都哆嗦起来,连珠炮似地问了好几个问题,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惊着了。刘禄曾接着就把他俩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家,大伙都觉得太神奇了,没想到两个分隔在地球两边的人,快三十年了还能重逢!这真是一个奇迹啊!
詹姆斯兴奋极了,虽说现在头发已白,身材也圆润了不少,但一提起那些年的事情,就像刚刚发生一样清晰。他们俩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特别投机,整整说了好一阵子,非常开心!刘禄曾听说,詹姆斯的那个女朋友,在他上前线打仗时就断了联系。他回国后找了很多年,都没能再找到她!说到这儿,詹姆斯忍不住伤心起来。詹姆斯感慨地说:“这次见面真的太棒了!人们本来就该这样友好相处,但那些战争狂人却把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都给搅乱了!”
詹姆斯放开了刘禄曾的手,长长地舒了口气,感慨地说:“我现在明白了,中国人民是真的爱好和平,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大家心里其实都不想打仗。”詹姆斯本想请刘禄曾他们来家里玩,但时间不够,最后也没能成行。他俩的事儿传回国内,立马轰动一时,还有导演专门为他们拍了部电影,记录下这不一般的经历。
刘禄曾老奶奶晚年时常提起这事儿,总是忍不住感慨,缘分这东西真的太神奇了,真没想到过了那么多年,两个人在外国竟然还能重逢!这个故事真的很温馨,在那个战火不断的岁月里,中国人用他们的热情和宽广的心胸打动了美国人,让美国人对我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人们都盼着和平,不喜欢战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也都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能快点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