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行个军礼吧!”毛主席表情严肃地说。啥?刚进门打算说工作的刘亚楼一听,心里直犯嘀咕,不明白为啥突然要敬礼,“再向我行个军礼!”毛主席再次说道。“明白!”刘亚楼一听这话,立马行动起来,恭恭敬敬地向毛主席行了个军礼,站得笔直笔直的,五个手指紧紧并在一起,眼睛望着前方,显得特别坚决和有力。瞧见刘亚楼这副样子,毛泽东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我还能信谁呢?就你啦!”毛主席眼眶湿润,激动地说出了这句话。这是咋回事呢?为啥要让刘亚楼突然行礼?毛主席这话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刘青山和张子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名鼎鼎的两个人。不过,他们出名可不是因为干了什么光宗耀祖的好事,相反,是因为干了贪污腐败的丑事!在国家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俩仗着手里的高官大权,拼命地捞钱,过着奢侈享乐、醉生梦死的日子。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俩合力贪了171亿6千万的旧钱。要知道,那时候的1万旧钱才抵得上现在的1块钱人民币,但就算这么算,他们俩贪的钱也是多得吓人。这个案子被揭露后,毛主席心里既难过又恼火。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终究还是出现了。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他就曾讲过:我最担忧的就是,革命战士能挺过最困苦的革命岁月,却在新社会的温室里迷失了方向。
因为只图一时的快乐,把自己好几年的辛苦努力都给浪费了,从原本被人民视为救星变成了让大家失望的人。尽管他心里有数,新中国成立后这类事迟早会来,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事儿居然这么快就来了,还闹得这么大,偏偏就发生在自个儿眼皮子底下。说到这事儿,毛主席心里也挺不是滋味,想当年大家都是一块儿出生入死的战友,要说没感情,那哪儿成啊。但是,他心里清楚,对这事儿绝,不能心慈手软,那些犯错的人必须得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轻易放过。因为要是这次心软了,就没法给大伙儿树立榜样,那以后这样的事儿肯定还会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所以,在商量怎么处置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会上,毛主席当场拍板,要用最重的处罚,就是判他们死刑。
尽管刘青山和张子善贪污了巨额款项,但他们在革命时期确实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曾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纷纷前来求情,甚至请来了革命的老同事,希望能劝说毛泽东网开一面,不要对他们如此严厉。看到这一幕,毛主席气不打一处来,心想都是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战友了,怎么还没看出这事儿的严重性,反倒跑来求情呢?他忍不住大声说道:“我也想网开一面,可蒋介石他不给我们这个面子啊!”就在这时候,刘亚楼走进来向毛主席报告工作。见毛主席脸色阴沉得厉害,他心里直打鼓,只好安安静静地站在旁边,一声不吭。
因为他们俩地位显赫,功劳不凡,影响广泛,所以才狠下心决定惩罚他们。只有惩罚了他们,才有可能挽救那些犯了不同程度错误的二十个、两百个、两千个乃至两万个干部。随后,毛主席又说了那句话,老官员们一听,都明白了自己不对,懂得了毛主席的一片苦心,于是就不再吭声了。就在这时,毛主席瞧见了站在边上的刘亚楼,打算问问他这方面的情况。说来也巧,刘亚楼那会儿正好管着空军的建设呢。由于国家大力投入资金支持空军发展,没想到刘青山和张子善竟敢把这些钱贪了。那刘亚楼会不会也有贪污的可能呢?想到这里,他立刻问刘亚楼:“你们空军一年大概要花掉多少钱啊?”“可能要几千亿人民币吧。”
听完这话,毛主席神情变得严肃,他望着刘亚楼说:“你给我行个军礼!”于是,就有了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场景。当主席再次询问后,刘亚楼立刻站得笔直,认认真真地给主席敬了个礼。就在刘亚楼抬手那一刻,毛主席留意到了一个小细节,就是这个小细节,让毛主席对刘亚楼完全放了心。主席到底看到了啥呢?确实,毛主席注意到了,刘亚楼的袖口打着一块旧补丁。要知道,他一年里经手那么多钱,竟然还没舍得给自己买件好点的衣服。就在这时,毛主席忽然记起,去年刘亚楼来汇报工作时,穿的就是这件打着补丁的衣服。都过去一年了,没想到他现在还是穿着那件破破烂烂、补了又补的旧衣裳。这时候,毛主席也被他深深打动,直接说道:“我还能信谁呢,就信你吧!”说完,他的眼眶也湿润了。看来自己以前真是没看走眼,刘亚楼没有白费自己的一番苦心。接着,毛泽东主席又说:“我能严惩刘青山、张子善,也一定能保你刘亚楼安然无恙!”这话一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他对刘亚楼的信任有多深。
现在这时候,刘亚楼的表现和刘青山、张子善的行为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谁是真正的好革命伙伴,谁在实心实意地给老百姓办事,谁又是借着为老百姓服务的名头,偷偷捞钱、享受快活,这些事儿一眼就能看个明白。看到自己特别信赖的下属还穿着带补丁的衣裳,毛主席心里挺不是味道的,他说道:“记得去年你就穿着这件打了补丁的衣服,今年咋还穿着呢?这样吧,我批准你去买两套新衣裳来换换!”这时候,刘亚楼赶紧摆手说:“主席,您别误会,是我这人穿衣服太不经穿了,您每天有那么多大事要忙,就别为这点小事费心了。”
说起来,刘亚楼真是个在生活上特别节俭的人,穿衣出行都不讲排场。毛主席把组建空军的重任交给他,他哪敢有半点松懈。手里有点钱,全都琢磨着怎么用到空军建设上,自己根本舍不得花一分一毫。刘亚楼不光对自己严格,对家人也是如此,尽管他官位高,能碰到大堆的钱财,但他从没为自己和家人动过一分钱。毛主席问起他妻子的近况,刘亚楼回答主席,说已经安排她去学习进步了。刘亚楼讲,他身为空军司令,说不定哪天就走了,所以不能让老婆太依靠他。他们得学会自立,这样他才能安心让孩子过得好。听到这些话,毛主席心里感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他连忙严厉地说:“别讲这些让人难过的话!你们都得好好过日子,照顾好自己,在我还没去见马克思之前,谁都不能先走!”
其实,很久以前,毛主席就已经非常看重刘亚楼了。1938年的时候,他安排年轻的刘亚楼前往苏联进一步学习,去吸收苏联那些厉害的科技知识之类的。刘远龙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既激动又感激毛泽东,特别谢谢毛泽东给了他这样一个好机会。他紧紧抓着毛主席的手,认真地说:“主席,您瞧好吧,我绝不会让您失望的!”然后,他启程前往苏联去上学。经过了好几个地方的周转,他最终抵达了伏龙芝军事学院这个目的地。在苏联读书那会儿,他始终把毛主席的话记在心上,下功夫研究苏联那些厉害的军事和政治理论。一眨眼的功夫,刘亚楼在苏联就已经待了八年。直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中国的势头越来越猛了。中国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斗争,就在这时,刘亚楼响应国家召唤,踏上了离别八载的祖国大地。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壤,刘亚楼觉得周围充满了熟悉和亲切的气息,就连吹在脸上的风都带着暖意。“我回来了,祖国!”
这时候他虽然很高兴能回家,但心里还惦记着这次出门要办的事,一到家就赶紧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跟毛主席汇报,这八年我在苏联学到的全部东西,最后还特地用大字写上:一心向党的刘亚楼。毛主席看了那封信后,心里头乐开了花,特别是瞅见信末尾的签名,笑容更是藏不住了。看来,让刘亚楼出去进修,这主意真是太对了。
1946年的时候,毛泽东又一次提拔了刘亚楼,让他做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参谋长,这是因为那时候苏联的军队已经从中国撤走了。这时候,中国得加强东北的军事力量,而刘亚楼在苏联学习了整整八年,他绝对是个很棒的人选。那时候,刘亚楼也是勇往直前,和东北民主联军的大头头林彪、政委罗荣恒紧密合作,他们仨联手指挥了好多场胜仗。像大家熟知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就是在他们三人的带领下打赢的。在平津战役里,刘亚楼是前线的大总指挥。他细心安排,认真琢磨敌人的破绽,找出了打仗的关键位置。靠着他的出色指挥,这场仗最终打赢了。这时候,正在西柏坡工作的毛泽东,收到了前方传来的战争胜利消息,心里特别佩服和高兴,他发电报时,直接就把那三个人叫做“林罗刘”组合。
得明白,刘亚楼现在当的这个参谋长,跟总司令比起来那可是差远了,但毛泽东这么做,恰恰说明了他特别看重刘亚楼,对他寄予厚望。经过之前那些事情,毛泽东现在对刘亚楼特别看重,特别是在中央搬到北平后。蒋介石老派空军来北平捣乱轰炸,这让中共的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所以,毛主席决定,咱们得赶紧把空军建设得更好,不然国家就跟没保护一样。这话在理,可关键问题是,谁来挑头建这个空军呢?“找刘亚楼来负责吧!”毛泽东干脆地说。周总理心里有点犯嘀咕,不过,听完毛主席后面的话,他的疑虑就烟消云散了。毛主席提到刘亚楼曾在苏联学习过,而且现在还是东北航校的校长,他肯定是最佳人选。“行”,周总理听了这话,随即也表示赞同。突然间,刘亚楼毫无预兆地被通知去毛泽东住的地方。他心里直犯嘀咕,边走边想,难道是最近工作哪儿出岔子了?该交的报告可都按时交了啊,这咋突然就让我过去了呢?“刘亚楼,你敲门进来啦,找我啥事儿?”刘亚楼问。“亚楼啊,你战场上挺能耐,还在苏联待了好几年。想不想换个挑战,从地面飞到天上,去搞空军建设怎么样?”毛主席开门见山,直接跟他说了找他的缘由。“我这辈子都在陆军摸爬滚打,突然让我挑起空军司令的大梁,这能行吗?”刘亚楼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既忐忑又兴奋地问道。他心里挺想试试的,但总觉得自己可能做不来这份工作。不过,毛主席接下来的话,就像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瞬间充满了信心。我们琢磨过了,就是想让你这个觉得自己不行的人来尝试一下......
我觉得让你来当空军的头儿挺合适的!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这次请你来,是想和你聊聊怎么建立空军的事儿,要是你心里有啥疑惑,可以去找找恩来同志聊聊。”听了这些话后,刘亚楼接下了这个重担。有了毛主席的加油打气,他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一定能办好这事儿。从那以后,刘亚楼挑起了建设空军的大梁,他办事果断高效,让空军的建设工作突飞猛进,没过多久,中国共产党就有了自己的空军队伍。有了刘亚楼的悉心指导,空军日渐壮大,让我国的国防实力更上一层楼,综合国力也显著提升,就连毛主席看了都直夸好。
刘亚楼对毛主席特别崇拜,这种崇拜可不是一般的。也许是毛主席看到了他的才华和潜力,给了他大展身手的机会。可能是因为毛主席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巨大感召力,让刘亚楼即便到了老年、病重之时,心里念着的还是毛主席,始终把他放在第一位。早在1948年,东北野战军进了关,那时候刘亚楼碰见了杨成武,他最先问的就是毛主席最近怎么样。他对杨成武说:“我和毛主席已经10年没见了,他现在过得还好吧?”杨成武对刘亚楼说,毛主席现在精神头十足。刘亚楼一听这话,真心实意地感叹道:“在苏联时,我读过拿破仑、库图佐夫、克劳塞维茨、伏龙芝这些大咖的军事大作,也研究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军事思想,但最让我打心底里佩服的,还是咱们的毛主席……”这话里满是对毛主席深深的敬意。在外面执行任务时,我经常抽时间给毛主席写信,跟他聊聊近况,说说自己负责的地方现在怎么样。
1964年的时候,刘亚楼原本身体挺好的,可突然间就开始不停地拉肚子,整个人也特别累。他可能心里也琢磨着自己是不是得了啥病,但他还是咬咬牙,瞒着这事儿继续忙工作了。1964年10月,他生着病回到广东,但还是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击落那些高空飞行的无人侦察机。后来他身体越来越差,站一会儿就觉得累,老想坐着,这时候他明白自己的病瞒不住了,要是再不去医院瞧瞧,情况只会更糟糕。那年11月头上,他去了趟北京协和医院做体检,结果不出所料,查出了癌症。毛主席得知这事儿后,马上就吩咐刘亚楼,让他先别忙了,去医院歇着,好好养养身体。可刘亚楼就是不听劝,就算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也还得继续干活。
1965年3月底的时候,刘亚楼本来有点好转的病,突然间变得很严重,生命垂危。毛主席听说后,赶紧派人去探望他。罗瑞卿见到刘亚楼,转达了毛主席的话:“主席让你安心养病。”听完这话,刘亚楼嘴里念叨着:“毛主席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吧?您别惦记我…我挺好的…”尽管他现在头脑不太清醒,但心里始终想着毛主席的点点滴滴。最终,刘亚楼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着:“毛主席的身体是最关键的……”重复了三遍后,他沉沉地陷入了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1965年5月7日,一生都在为中国付出的刘亚楼将军离开了我们。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难过。为了纪念刘亚楼将军,大家为他举办了一场庄严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很多开国时的将领都前来表达哀思。
有的人虽已离世,但精神长存;有的人尚在人间,却如同逝去。刘亚楼将军,就是那种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