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是澧县考古人员于1985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掘。共揭露面积近9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6000余件。
城头山古遗址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约6500年至7000年。
遗址区
约在65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人们开始在此周围掘起壕沟,筑起城墙,并在此城居住了2000多年,历经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几个历史时期,直至石家河文化中期(距今约4000年),古城才遭废弃。
城头山古城略呈圆形,城垣外圆直径340米,内圆直径325米,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5米,总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其中城内面积8万多平方米(132亩)。
考古工作者在城内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道路、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尤其是保存完好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6500年前),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解剖城垣时,于城垣外坡发现了大溪文化早中期的壕沟,以及壕沟内留存的一百多种动植物骨骸和籽实、竹苇编织物、船桨、船艄、船板和大批卯榫结构的木构件等。
还发掘出骨耜、骨耒、骨钻、骨凿、木刀等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及陶器,玉器等遗物。
在整个遗址区域内有居住遗址、稻田遗址、祭祀遗址、城门、道路、墓葬区等,内容十分丰富而集中,是研究中国史前社会文明起源,城邦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992年和1997年,该遗址先后两次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来入选“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1996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山古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也是最具典型性的古城遗址,是具有6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城”、“世界城市之母”、“稻作之源”,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
城头山遗址的相关考古发掘成果,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写进了大学、中学的历史教科书。
2005年11月,《城头山遗址》特种邮票小型张在全国公开发行,邮票图案主要是遗址泥土层截面图、稻田平面图、四件出土文物。
这四件文物是:
大溪文化彩陶杯(盛酒器,距今约5800年);
屈家岭文化石钺(一种斧形器,距今约5300年);
大溪文化折腹碗(盛器,距今约5800年);
屈家岭文化镂空圈足豆(盛器,距今约4800年)。
如今,当地依托城头山古城遗址而建成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城头山旅游景区的核心板块,承担遗址保护、文化展示和旅游休闲三大功能。
城头山遗址博物馆
相关资料及图片来源于:常德市人民政府官网、澧县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暨澧县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