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邓公为何正面评价这位昔日的国军将领?

夜雪浏览过去 2024-12-02 04:25:15

1984年,美籍华人、美国科技大学校长陈树柏回大陆筹备办学。邓小平接见了他,说:“令尊治粤八年,确有建树。广东老一辈人至今还在怀念他。”邓公的这一评价在海内外引起震动。

因为陈树拍的父亲是陈济棠,陈济棠当年是广东新军阀,“围剿”过红军。

那么,邓公为何赞扬他呢?原来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陈济棠何许人也?

陈济棠,广东客家人,早年参加同盟会,自诩为“中山先生坚定追随者”,1920年孙中山组建粤军第一师,陈在该师任军官。陈炯明发动政变,第一师有三位将领起兵反抗:陈济棠、邓演达、张发奎。

后来,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即北伐中那支著名的“铁军”。陈先后担任过第四军的师长、军长,曾率部与叶挺、贺龙率领的南昌起义的南下部队交战。抗战爆发后,他联合桂系发动两广兵变,要求中央抗日。失败后去了欧洲,尽管后来又回国,但失去了军权。1950年,随国民党败退台湾。

陈济棠善战是出了名的。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战力也是很强的,第二次北伐后,桂系第七军自称为“钢军”,可见其目中无人。但这支“钢军”却在蒋桂战争后,三次被陈济棠击败,陈一度攻入桂军的广西腹地。

陈济棠 张发奎 薛岳

二、主政广东8年,与江西中央苏区红军对峙6年

红军和蒋军都是他长期畏惧的力量。当时广东处于半独立状态,蒋对其恨之入骨。陈很清楚,自己靠蒋取得“南天王”的地位,蒋自然也会用别人搞掉自己。从第一次围剿开始,他就看出蒋介石利用围剿,借刀杀人之计。如不参与围剿,会失去蒋的军饷,也会给蒋兴师问罪的借口。

为此他留了一手,原则是:可以派兵进入江西,但不能被战事纠缠,尤其不能再与红军作战时,让蒋军偷袭广东。

三、第五次“围剿”,与红军达成秘密协议

第五次围剿,蒋在兵力部署上,就北重南轻,想把红军逼入广东境内,这对陈来说,是重大危机。若输了,蒋军肯定进入广东,若赢了,粤军实力大减,广东还是老蒋的。为自保,他派人与朱德、周恩来联系,周派潘汉年、何长工为代表与其谈判,达成五项协议:

1、互通情报。2、解除封锁。3、互相通商,4、红军可在陈的防区设后方。5、必要时可相互借道。红军有行动先通知陈。

陈济棠真是聪明人,他命令先拨给红军十万发子弹,做个人情,同时对部下说:“他们多打死一个蒋介石兵,我们就多安全一分。可见他对蒋的仇恨不次于对红军。

为保密起见,双方没有没有协议,只记录在笔记本上。红军撤退时,陈把协议传达到旅以上军官,告知红军只是借路西行,让红军通过。

四、送客式追击,为红军让道

1934年10月10日,红军长征开始。按秘密协定,粤军让出40里通道,红军通过第一道防线。其间粤军一部与林彪的部队发生了冲突,陈立马把有关人员免职。

第二、三道封锁线是粤军、湘军共同防线。由于红军通过第一道防线速度很快,何健的湘军根本来不及向粤边靠拢,所以,防线主角还是陈济棠。红军在粤军注视下,通过这两道防线。

当然,这中间双方也发生了冲突。因为毕竟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双方基层军官不可能充分信任。但总的来说,粤军是主动后撤的。

红军到达湘江前,国军共设了四道防线,正因陈济棠的让路,红军顺利通过了三道防线。红军以每天百余里的速度开辟道路,后勤也能搬家式的,把重装备一直保留到了湘江边上。

五、后记

由于事情太过敏感,当年直接参与陈济棠与红军协议的人,多少年来一直守口如瓶。

直到1982年,何长工发表回忆录《难忘的岁月》才提到这一内幕,但没有得到重视。到了1986年,香港《大公报》根据何长工的回忆,发表了文章《陈济棠让路记》,才使半个世纪前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这时海外人士才恍然大悟。邓公夸赞陈济棠,除了他在粤的建树外,还有当年为红军让路这一重要贡献。

尽管当年陈济棠的行为主要目的是自保,但毕竟当年跟红军有过“双赢”的合作,在客观上帮助了红军,使红军摆脱了困境。同时,陈后来也基本再没有与我军有过交战记录。

邓公作为长期的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对历史上的这一切是当然是很清楚的。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0 阅读:24

夜雪浏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