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与德行:真苦读与真炒作,古人早已有先例

理想吕 2024-10-12 08:02:16

悬梁和刺股

这四个字包括两个典故即悬梁、刺股。

悬梁的主人公是汉代的孙敬,他经常晚上也看书学习,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容易打瞌睡。孙敬为了能够不浪费时间,便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清代以前男子都蓄着长发),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如果读书疲劳困倦时头一低、打瞌睡,悬在梁上的绳子就会拉起头发扯痛头皮,自己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这样就能够继续读书了。

孙敬头悬梁读书

刺股的主人公是战国时的苏秦,苏秦家境贫寒,虽然他曾学得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知识经论,但一直没有得到各国君王的采纳与赏识,苏秦只好继续回家苦读。在夜里读书困倦的时候,苏秦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痛得一下子就不想睡觉了,继续认真读书,最终得以封侯拜相。

《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用《汉书》对孙敬的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而《战国策·秦策一》则记载了苏秦用锥刺股的故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无论头悬梁还是锥刺股,都是极为刻苦的

苏秦通过刺股苦读、学问出众最后先是得到了燕文公的赏识,苏秦的“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在初期也得到了其他诸侯国的接受,组建了合纵联盟,苏秦担任纵约长并且佩戴六国相印,秦国也惧怕了,十五年内不敢再出兵函谷关去侵犯其他诸侯国。

苏秦得以六国封相,终于在家乡和家人面前扬眉吐气、受到恭维

不过,后来联盟解散、纵约瓦解后,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假意投靠,其实想反间齐国。为了不得齐王宠信苏秦,齐国贵族们派人刺杀苏秦,苏秦受重伤,他自知将死便献计齐王,希望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将自己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

齐王按照苏秦的计策行事,果然抓获并诛杀了凶手,但是苏秦死后不久,他为了燕国而反间和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也逐渐被暴露出来。

历史能够记住苏秦,就是因为两件事:锥刺股、纵横家

对苏秦以刻苦读书而才华出众,最终在列国之间的斗争成为牺牲品,很多著名人物都对苏秦的事迹点评过,相对而言,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徐钧的点评最为深刻:本图富贵快心期,谩借从亲说便宜。五国攻秦齐不至,客卿正是在齐时。

大家小时候,其实没少听父母讲起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行为

凿壁偷光的匡衡

匡衡生活在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的末期,字稚圭,现在的山东省苍山兰陵镇人。

匡衡并不是官宦世家,反而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但匡衡小时候却十分好学,为此特别勤奋努力,为了能够读书和借书,匡衡只能靠替人帮工来获取读书资用。

匡衡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吃饭的工夫才能看一会儿书。晚上回到家里,因为没钱,点不起油灯,也不能看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

有些书是匡衡借的,到了时间就必须归还,尽管心里很着急但却无计可施。一天晚上,匡衡回家时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只有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匡衡猛然想到一个主意:他在自己与邻居家共用的那面墙上摸索来摸索去,找到一处墙壁有破损的地方,然后用小刀沿着破损的墙壁轻轻地抠,一会儿便有一道弱弱的光线就从墙洞里透射过来。

这个光线太好了

匡衡怕被邻居发现,不敢再把洞抠得更大,便借着这一点点光线看起书来。在这样的光线下,看一会儿书眼睛就会酸痛,匡衡就看一会儿休息一下,然后接着再看。

《西京杂记》卷二中记载这个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世的人们按照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句成语——凿壁偷光。

匡衡刻苦读书且极为聪明,所以学问和名气越来越大,成年后被西汉朝廷征召做官,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等职,到了汉元帝时期,当时的丞相韦玄成病死,汉元帝索性让匡衡代之为相,并赐封乐安侯。

这个更贴合真实

不过匡衡的为人和德行,与他的官职和学问相比却并不匹配。

《汉书》中记载:初,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皆阿附畏事显,不敢言。意思是匡衡身为丞相这样的顶级高官,面对皇帝宠幸的显贵,只会阿谀奉承。

匡衡在自己的封邑上,利用地图的错误,故意强占土地四百多顷,被人告发;匡衡的儿子匡昌醉后杀人,被捕入狱,而匡昌的弟弟却想结伙劫狱,结果又被告发。

随着告发的事和人越来越多,匡衡吓得终日惶惶不安。后来朝廷调查后发现这些罪状全都属实,但念在匡衡曾经担任丞相,所以只是免去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可匡衡仍然担惊受怕,最终病死家中。

这一版非常容易被邻居发现

囊萤照书的车胤

东晋时期的车胤,出生在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也就是今天的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境内。车胤的曾祖父车浚,曾经担任过三国时期吴国的会稽太守。

不过到了他父亲车育这一代,家道中落,车育最高的官职只是吴郡主簿,主要负责文书管理和事务处理,没有实权且俸禄不高,再加上车育为官清廉,所以家境渐渐贫困。

但车胤却从小好学不倦,特别喜欢读书,还好他的曾祖父留下不少藏书。但车胤白天需要做事做工来维持家用,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可惜他的父亲车育只能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车胤晚上读书。

夏季树林中的萤火虫

车胤没放弃,他发现夏天的时候院子里经常会有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车胤找来一只白绢手帕缝成口袋,然后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口袋用线绳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也可以勉强用来看书了——实事求是地说,到底能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呢?

唐代的房玄龄等人在编撰《晋书·车胤传》时,特意把这段往事记载下来:(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与囊萤照书对应的还有“映雪读书”,运用一切自然光源

鲁迅先生也非常喜欢这种积极想办法、刻苦读书的精神,并不想较真儿这种读书方式是否真的可行,所以在《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中写道: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车胤后来成为东晋的高官,隆安四年(即公无400年),车胤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在东晋时期,吏部尚书虽然不是一品大员,也是正三品的高官。不过,由于得罪了东晋皇室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车胤最终被司马元显逼近自杀,他临死前大怒道:吾岂惧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权奸耳!

无论如何,至少是充满想象力的

结语

车胤的囊萤读书、孙康的映雪读书,都发生在崇尚清谈的东晋时期,二人的事迹在他们生活的当时就已经不断宣传了,成为励志读书的美谈,一直流传下来,却从来没有人去质疑其中的可信度。

东晋洛神赋图的复制品

当然,大家也不想提及东晋时期普通人当官的途径,那时并不是科举考试,而是通过先有个好名声,再吸引地方官员甚至朝廷的注意,最后通过察举、征辟等方式来做官的,所以,重点是需要先出名。车胤、孙康利用囊萤、映雪的道具,明明知道根本照不清书上的字,却还要煞有介事地读着书,目的是获得名声,有了名声才有可能被人注意和推荐做官。

东晋的灰陶凭几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很好奇,也想验证一下囊萤读书的可信度。一年夏天康熙特意派人逮了几百只萤火虫,放到一个薄薄的白绢口袋里,然后想用萤火虫发出的光来看书,结果萤火虫们的光线极为微弱,根本照不清楚书上的字。康熙皇帝由此受到警醒,特意为此事下了一道诏书,告诫皇子皇孙们,在读书的时候,书上的东西不可以全信,比如这囊萤读书就荒唐得很。

相比之下,悬梁、刺股,倒是非常难能可贵,完全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不断地鼓励和鞭策自己,为了目标而刻苦攻读,当然,这个目标无非也是名和利。

康熙皇帝画像:这么看,康熙很有学术与钻研精神

0 阅读:1
理想吕

理想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