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斜洒进厨房,有人拧开红白相间的玻璃罐,用银匙舀起一勺柔滑的榛果巧克力酱,均匀涂抹在烤得微焦的面包上。
而创造这个美味时刻的老人、“Nutella之父”、意大利化学博士弗朗切斯科·里韦拉(Francesco Rivella)在今年情人节走完了传奇一生,享年93岁。
他的离开留下了太多秘密,从馥郁香甜的酱料配方,到某个困扰全球吃货六十年的谜题:为什么Nutella商标中唯独字母"N"是黑色的?
1952年,25岁的里维拉带着都灵大学的食品科学专业(又称"饮食学")文凭,加入了当时仅有6年历史的费列罗公司。
时间倒回1964年,当里韦拉在费列罗的“化学魔法室”里确定第一罐Nutella的味道时,没人料到这个混合榛果、可可与牛奶的配方会成为全球现象级产品。
更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划时代的产品,差点因为商标问题险些胎死腹中——彼时欧洲已有一家同名企业注册在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里韦拉与费列罗创始人米歇尔·费列罗(Michele Ferrero)灵光乍现:将首字母"N"染成墨色,其余字母保留热烈红。
这个改动既规避了法律风险,又让Logo如同滴落在雪地的黑樱桃般醒目,黑色"N"从此成为品牌基因,令人过目难忘。
一转眼,里韦拉的黄金拍档米歇尔·费列罗已经去世十年,他们共同创业的佳话却不会落幕。
他们像现代版的威利·旺卡,驾驶着巧克力飞船穿越欧亚大陆:在土耳其寻找最饱满的榛子,在西非筛选顶级可可豆,甚至为优化口感在实验室反复调整棕榈油的配比——这个后来饱受环保争议的成分,在他手中变成了让酱体丝滑如绸的关键魔法。
很少有人知道,里韦拉常年隐居在皮埃蒙特群山之中进行研发,一辈子有多少藏在实验室档案柜里的失败品——有维生素强化版Nutella、无糖榛果酱、咖啡风味涂抹酱……无数配方止步于里韦拉的味觉测试。
但他最伟大的发明永远改变了现代饮食图景:当战后的意大利深陷可可短缺困境,他用当地盛产的榛子与少量巧克力混合,创造出既廉价又美味的“平民奢侈品”,创造无尽的商机,成长为横跨170国的食品帝国。
社交媒体上,年轻一代正用表情包和短视频解构着这个黑色"N"的传说。有人将字母涂色过程做成定格动画,红墨水在"N"前诡异地断流;有人用AI生成里韦拉在天堂实验室继续调配酱料的虚拟影像;更有人发起“黑色N挑战”,把各类品牌Logo的首字母改成黑色致敬,最好的产品不仅会征服味蕾,还能成为集体记忆的符号。
里韦拉已逝,关于棕榈油争议与健康质疑仍未停止,费列罗集团至今坚持着里韦拉订立的底线:使用RSPO认证的可持续棕榈油,建立透明供应链。
2月17日下午3点,暮色中的阿尔巴大教堂钟声悠扬,送别的人群里,有白发苍苍的老同事,举着Nutella罐子的年轻人,还有七位孙辈捧着榛果花束。
里韦拉带走了配方表上最后一个秘密,却留下了比任何化学方程式更持久的遗产:每天早上,当千万把餐刀划过那抹棕色丝绸时,每个人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就像皮埃蒙特群山中永不熄灭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