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 我想和你聊聊,中医里头重镇安神的一张方子。
什么叫做重镇安神呢?重镇二字,从何而来?
我个人觉得,重镇二字,神似用强力手段来“镇压”。
面对病邪,有些时候,只是好言相劝难以奏效,必须结合一点强硬的手段,正面硬刚。
这方子是谁呢?是朱砂安神丸。它的结构如下:
朱砂1克,甘草15克,黄连15克,当归8克,生地黄6克。所有这些 ,一般是做成丸剂的。现在也有做成汤剂的,就是其他药物水煎服,朱砂1克研成细末冲服。
我跟你说,这张方子,是中医重镇安神剂里的头牌。翻开教科书,第一个就是它。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呢?就是心中阴血不足,心火亢盛。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脉象细数,舌尖发红,心烦、失眠多梦、惊悸。
现在,我给你讲几个案例。你一看,就知道这方子怎么用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农民,当时是24岁。
在就诊之前,此人曾经因其它疾病,接受过治疗。
治疗后不久,他就出现了心烦、心中慌乱,睡不着觉的现象。
刻诊,见患者脉象数,重按虚细,苔薄黄,舌尖发红十分明显,面色也偏红。小伙子身体显得也壮实。
当时,医家给开了方子。你看看——
生地15克,当归9克,黄连3克,生甘草4.5克,白芍9克,茯神12克,灯芯3束,朱砂1克,分2次冲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4剂以后,诸症悉平,晚上能睡着觉了。
这是一张在业界广为流传的验案。我最初,是在《历代名方精编》里看到,并收集的。
你看,这里的用药,和朱砂安神丸原方特别类似,只不过,多了茯神、白芍和灯芯。
为什么以朱砂安神丸打底呀?因为这个患者,属于典型的心中阴血不足,心火偏亢。
脉重按虚细,说明阴血不足,脉道失充。脉数,说明有热,热迫血行。舌尖红,为心火偏亢之象。台薄黄,说明有热。由于心火上炎,扰及心神,所以患者失眠、心悸、心烦不已。
这个时候怎么办?朱砂安神丸是这么治的:
第一步,问题的根源,出在心中阴血不足。那好,我给你补。当归、生地就干这个事儿。
接下来,你心火偏亢,我就给你清心火。清心火用谁?黄连比较好。
第三步,重武器出场了,这就是朱砂。朱砂,入心经,可以镇心安神,有寒降之性。用在这里,仿佛冷冰冰的一坐五指山,把浑身躁动的孙悟空,老老实实地压下去。
当然,朱砂这东西,碍胃,所以给配了一个甘草。另外,朱砂这东西本身有毒,所以经典配伍中,只是用1克。
你看,简简单单五味药,既有滋润补养、好言相劝,也有直折火势,严酷镇压。软硬兼施,患者心中的火,就被驯服了。
上文医案中,加入白芍、灯芯、茯神,目的也是养阴、安神、去心火。
其实,这个朱砂安神丸,应用指标非常好理解,也容易记忆,就是脉象细数,失眠多梦,心烦不已,舌尖发红(当然也有的人全体舌红)。
我再给你说个例子,帮你理解。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3岁,姓罗。
什么毛病呢?也是睡眠不踏实,容易惊醒,白天的时候心跳气短,而且口渴,动不动还便秘。
她去就医。刻诊,舌红,脉细数。
当时的医家,是我国中医内科临床大家,时逸人前辈。他生于1896年,卒于1966年。感兴趣的朋友,您可以去查阅他的生平事迹。
当时,时师写了一张方子:
沙参24克,龙眼肉24克,柏子仁9克,生地6克,当归9克,白芍9克,枣仁12克,莲子心6克,黄连2克,天花粉15克,远志3克,朱茯神9克。
所有这些,开4剂。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睡眠质量大好,其它问题也得到缓解。但是,食欲有所降低。
这时候,原方加入鸡内金4.5克,焦建曲9克,再投4剂。
最终,患者睡眠和饮食都恢复正常。上方拟作丸药,加以善后。
这里头,你仔细看,患者同样符合心中阴血不足、心火上炎的诊断要点。脉细数、舌发红,失眠惊悸。只不过,患者阴虚津亏的一面相对明显,口渴便干。
怎么应对啊?你仔细看方子,依然是以朱砂安神丸打底子。只不过,这里没直接用朱砂,而是朱茯神。所谓朱茯神,就是茯神在炮制过程中,用到了朱砂。
在这个基础上,天花粉、沙参辅助滋阴,龙眼肉、柏子仁、白芍、枣仁用于养心血。莲子心清心火,远志安神益智。
这显然,还是朱砂安神丸的应用。
所以说,这个朱砂安神丸,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频率非常高。可以说,见到心火亢盛的患者,中医人脑海中往往第一个蹦出来朱砂安神丸。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朱砂作为全方的君药,是有毒的。所以,这方子不能久用,而且必须严格控制用量。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中药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万千不要因为误用朱砂而出现不良后果。
目前,这个朱砂安神丸,也是有成药的。一般来说,它用于治疗失眠、心悸怔忡,证属心中阴血不足,心火上炎。消化不良、胃内嘈杂的人,尽量不要用。儿童不要用。孕妇,不可以用。正常人,也不能多用久服。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