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百里路小学有位老师在教室自尽了,各个社交平台上满城风雨,唯独媒体缺席。于是人们想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就只能自己去搜一些“野史”。
这何其讽刺。
要么让媒体报道,然后回应一下,人们有权知道始末。
要么就辟谣,告诉大家这是假的,真实的情况如何。
一直搁那里删删删是个什么操作?
看了十几个帖子,大家的说法也差不多一致。学校里搞了个“末位淘汰”,那个老师带的班级垫底,压力太大,一时没想开,就做了这样的决定。
说实话,我完全想不明白,这样的消息,为何要压。一所学校,又哪来这样的力量。几天前的事情,居然愣是没有热搜,没有媒体报道,全靠“网民爆料”,这难道不可笑吗。
唯一的一点可能性,应该是“末位淘汰”这个操作,或许会引起诟病,太残酷了,且和“劳动法”存在冲突。
残酷在于无论你做得多好,都一定有人在“末尾”,一定有人要被淘汰,这永远不可能改变。换句话说,这种变态的方式不断在压力“打工人”,榨干他们的分分钟,因为你必须比别人“更好”,所以别人花一分钟,你就得花两分钟,别人花两分钟,你就四分钟,不断循环。
与“劳动法”矛盾也显而易见,解雇是有“补偿”的,哪怕老板认为员工的能力不够,从而要解雇他,也同样要给经济补偿,除非员工刑事犯罪或者在试用期间之内。
可百里路小学这起事件中呢?大部分帖子里都透露这些信息。
是个教书多年的老师,为人正直清廉,不收礼物;
由于带的班成绩垫底,被校长骂了很久,面临淘汰,甚至还要被扣工资和奖金。
这就相当诡异了,倘若所有公司企业都去学这一招,那解聘员工不仅不需要任何补偿,反而还能扣点钱下来。如此操作,置“劳动法”于何地?
当然,我们本来也不知道它在何地。
劳动法是为保护工人与企业之间处于一种“地位平等”的模式中,可一旦搞起了“末位淘汰制”,工人权益还有吗?还如何去谈平等。
所以,“末位淘汰”是我所能想到的,唯一值得不让此事上热搜上新闻的理由。那么问题来了,连上新闻都耻辱的事情,校长为何可以堂而皇之的干出来,甚至还要开个全校大会还宣传一下的?
我看,给那些校长之流,搞个末位淘汰还差不多。
至于老师,何德何能啊。屁大点职位,压力全给到他们身上。学生成绩老师负责,学校霸凌老师负责,还有学生的“售后”同样由老师负责,订奶、订饭、高额费用打印寒假作业……这些昨天的稿子里还正好提到了。
湖北黄冈某班级群里强制订奶是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吧?太原一高级中学被曝光这次寒假作业收打印费,每个学生800多块导致家长大倒苦水也是近期刚曝光出来吧。这些奇葩的操作,虽然都是老师在进行,可究竟谁才是始作俑者?
还有官方回应说“老师的问题,学校鼓励自愿订奶”,这是真不把人当人看,纯粹的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学生订饭,食堂是老师的小舅子吗?学生订奶,奶企把提成给老师吗?还是学生订奶给老师喝,所以他们需要尽心竭力的强迫学生去订,甚至不惜被家长诟病,腹诽。
为什么十几二十年前就没有这么多幺蛾子?很简单,因为老师就是老师,他只需要负责教书,把课本的知识讲给学生听,至于你实在学不进去,不能也没法怪到他头上。
一个班级,始终是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这才是正常的现象,正常的逻辑,很难理解吗?
至于强制订奶、强制订饭否则不准进教室吃、高价打印寒假作业这类违规“抢钱”的操作,从来和老师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现在把这些行为尽数加诸老师们身上,心理能健康才叫见鬼。相反,那些真正的获利者可以完美隐身背后,却希望类似的现象能终结则更是搞笑。
百里路的事件里,我看到很多老师在网上发声,他们可能也从中窥见了自己的影子,从而有了一些警惕性。而其他人呢,是不是也该想一想,教育是否还在乎人的尊严与价值,如果教育的核心是育人,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非教育性任务”掺杂其中,把老师、家长压得几乎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