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有个消息在网络的隐秘角落里暗传,是的,只能暗处传播,见不得阳光。说是温州百里路小学,一名老师在教室里自尽了。原因是“末位淘汰制”,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针对”。
很多社交平台上都能搜到部分信息,某红书上内容最多。
我还是一贯的原则,如果一件事“众说纷纭”,且没有官方媒体报道。那么,它不一定真实。
但如果一件事虽没有得到官方承认,但网上堪称家喻户晓,甚至信息内容一致的话,它99%是真实的。反而是那些阻止报道的宵小,别有自私的用心。
有人可能觉得末位淘汰制合情合理,但要知道,总会不断出现“末尾”的那个人。这种方式,是不断压榨人的精力和潜力,最终的结果便是把人逼疯逼崩溃。
并且这种“末位淘汰制”的方法,说白了和“劳动法”直接冲突。
简单讲,劳动法保护工人的权益,而“末位淘汰制”则是另辟蹊径的破坏掉了企业与打工人之间本应平等的关系。本来的规定是“解雇必须有理由,要给赔偿”,末尾淘汰制下,理由免了,解雇补偿也不用了。
甚至恰恰相反,比如上面这起事件中,他们还能“取消你的评优评先,扣掉你的工资奖金。”
不仅没有解雇的补偿,反而还扣你一点钱。
所以,“末位淘汰制”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不允许的,法国、英国、德国,以及美国的大部分州,这种方式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造成极大影响,破坏本应存在的“尊严和权益”。比如德国的“劳动法”里明确规定:如果员工在工作中表现不佳,解雇必须有合理的原因,并且必须经过多次警告、辅导和改进措施后才能执行。
粗暴的“末位淘汰”恰恰与此相悖,企业或者公司一旦使用这种方式,便会被送上法庭。
这个百里路小学的老师,在一些家长眼里的风评其实还不错,甚至可以说相当好:为人正直,清廉。
虽然说一个老师,用“清廉”来形容很不合适,但现实的讽刺,让这种现象出现了。昨天另一个地方的学校里,再次传出了班主任强制要求学生订奶的事件,几位家长表示“这学期不订奶”后,被班主任威胁“以后有事别找自己”。
更讽刺的是之后曝出舆论,校方竟然称学校鼓励自愿订奶,都是那个班主任自身的问题……令人唏嘘,所有的责任全都可以推到一个小小的“老师”头上,订奶如此,成绩也是如此。那请问,既然老师要搞末位淘汰制,是不是校长也应该搞一个?
在这种风气下,能得到那么多家长好评,称“正直、清廉”的老师,却因为所谓的“末位淘汰”一时间想不开自尽了,何等令人惋惜,又岂能不去警惕。
或许,也正是因为她的正直和清廉,才让她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吧。
教育,本该是神圣无邪的,公平公正的。可纵观近期发生的大量事件,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正在暗处不断出现问题,并且就像百里路小学事件一样,被压在暗处,传不出提醒人们重视的声音!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启蒙与传道,它必须回归真正的使命,而不是仅仅成为某些人获取私利以及肆无忌惮的大耍权力的工具。每一位在这条路上默默耕耘的教育者,都应该被尊重和保护,而不是成为后者肆意摆布的玩偶。
用户10xxx90
有些校长与老师毫无感情,以整人为能事,以老师痛苦为快意。这就是他们的本性。
用户10xxx90
应该在自杀之前先把校长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