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蔡襄亦属一代名家,七绝4首诗味醇正,文笔清丽情感丰富

火云上有诗词 2025-01-25 04:10:32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福建莆田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书法史上素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之称,欧阳修、苏轼最推崇其书,《东坡题跋》:"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文忠公集》:"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山谷文集》:"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 有《好事近》词,见《花草粹编》。

正月四日 北宋 · 蔡襄

今朝才见雪泥乾,日薄云低又作寒。

家山千里何时到,溪上梅花正好看。

今朝才见雪泥乾:诗句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的景象。雪后的地面,雪泥初干,这既表现了冬季的寒冷,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雪已经停了有一段时间,雪泥开始变得干燥。

日薄云低又作寒:紧接着,诗人用“日薄云低”来形容天空的景象,太阳被云层遮挡,天色显得昏暗,气温也随之下降,再次带来寒意。这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或许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一丝忧虑。

家山千里何时到: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家山,通常指代家乡的山川,这里用来泛指家乡。诗人身处异乡,望着远方的家山,心中充满了归乡的渴望,但千里之遥,何时能到达呢?这种无奈和期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溪上梅花正好看: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诗人也不忘欣赏眼前的美景。溪边的梅花正竞相绽放,美丽动人。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寒冷的冬日里,梅花的盛开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春晓 北宋 · 蔡襄

曈曈初日注窗明,窗外雏莺乳燕声。

东风气味浓于酒,晓梦魔人似宿酲。

首句“曈曈初日注窗明”“曈曈”形容朝阳初升时的明亮,光线透过窗户洒入室内,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早晨太阳初升时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

次句“窗外雏莺乳燕声”通过描绘窗外小鸟的啼鸣,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雏莺乳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小鸟的稚嫩和可爱,它们的啼鸣声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第三句“东风气味浓于酒”巧妙地将春风与酒进行类比,强调了春风带来的醉人气息。春风中的清新与甘甜,如同醇厚的美酒一般令人陶醉,这句诗让人仿佛能闻到春风中的芬芳。

末句“晓梦魔人似宿酲”以梦境比喻,表达了清晨醒来时的朦胧感。清晨醒来时,仿佛昨夜的梦境仍在心头萦绕,难以完全清醒过来,这种朦胧感也增添了春天的神秘和魅力。

望春词 北宋 · 蔡襄

霏霏细雨勒梅黄,一望春容十断肠。

平芜古柳青青遍,独使潘郎两鬓霜。

首句“霏霏细雨勒梅黄”“霏霏细雨”形容雨丝细密连绵,营造出一种朦胧、湿润的氛围。“勒梅黄”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鲜黄欲滴的景象,这里的“勒”字用得极为巧妙,仿佛细雨在精心雕琢梅花一般。

次句“一望春容十断肠”诗人放眼望去,春天的景色本应令人心旷神怡,但此处却用“十断肠”来形容,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感伤。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使得诗句更加引人深思,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春天复杂而深刻的感受。

第三句“平芜古柳青青遍”“平芜”指的是广袤的原野,“古柳”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青青遍”则描绘了春天里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景象。这句诗在展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怀念。

末句“独使潘郎两鬓霜”“潘郎”通常指潘岳(潘安),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此处借指诗人自己或某位英俊的人物。“两鬓霜”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感伤。

落花 北宋 · 蔡襄

何事苍苔数点红,晓来花片落春风。

可怜春色兼花尽,今古此情无处穷。

首句“何事苍苔数点红”以问句的形式开篇,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思考。“苍苔”与“数点红”形成鲜明对比,苍苔的绿意中点缀着几点红色,暗示了落花的存在。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落花落在苍苔上的景象,还通过问句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深沉、哀婉的基调。

次句“晓来花片落春风”承接首句,进一步描绘落花的情景。“晓来”指明了时间,是清晨时分;“花片”则形象地描绘了落花的花瓣;而“落春风”则点明了落花的背景,是在春风的吹拂下。这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花瓣在春风中飘落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

第三句“可怜春色兼花尽”诗人将春色与落花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春光和花朵逝去的惋惜。“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同情与惋惜之情,而“春色兼花尽”则揭示了春天美好时光的消逝与花朵的凋零。

末句“今古此情无处穷”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升华到古今相通的层面,表达了对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和永恒性的认识。“今古此情无处穷”意味着这种对春光和花朵逝去的惋惜之情,从古至今都普遍存在,且无法穷尽。这种情感的普遍性与永恒性,使得全诗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0 阅读:10
火云上有诗词

火云上有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