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1078—1159 年,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及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琼州、昌化军。桧死,得复官秩。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送春二首 其一 宋 · 李光
层楼极目送春回,愁里匆匆把一杯。
更有明年寻旧约,先驱还到北枝梅。
首句“层楼极目送春回”,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极目远眺,目送春天的离去。这里的“层楼极目”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位置高远,视野开阔,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因为只有在这样的高度,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春天的渐行渐远。
次句“愁里匆匆把一杯”,诗人在送别春天的愁绪中,匆匆地端起酒杯。这里的“愁里”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而“匆匆把一杯”则透露出诗人在这种愁绪中试图借酒消愁的无奈与急切。
第三句“更有明年寻旧约”,虽然春天已经离去,但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离愁别绪中,而是转而期待明年与春天的再次相约。这里的“更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而“寻旧约”则暗示了诗人与春天之间似乎有着某种不变的约定,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春天总会如约而至。
末句“先驱还到北枝梅”,诗人以“北枝梅”作为春天的先驱,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里的“先驱”意味着引领者,而“北枝梅”则是春天最早绽放的花朵之一,象征着春天的脚步已经临近。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盼,也暗示了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春天的气息也已经在悄然酝酿。
送春二首 其二 宋 · 李光
群花落尽柳绵飞,陌上游人去渐稀。
今日江津送春去,明年还向柳梢归。
首句“群花落尽柳绵飞”:“群花落尽”描绘出春天繁花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逐渐消逝。“柳绵飞”则描绘了柳絮随风飘舞的景象,柳絮的飞舞虽然轻盈美丽,但也预示着春天的离去。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春天的繁华落幕,也预示着新生的开始。
次句“陌上游人去渐稀”:随着春天的结束,游人逐渐减少,他们或许在欣赏着春天最后的美景,或许在为即将到来的夏天做准备。这句话通过“游人去渐稀”的动态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第三句“今日江津送春去”:点明了诗的主题——送别春天。诗人选择在江边渡口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不舍之情。这里的“送春去”不仅指季节的更替,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
末句“明年还向柳梢归”: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暗示了春天终会再次来临,生命与自然的循环不息。这句话不仅给人以希望,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心。
留春 宋 · 李光
红蕉开尽槿花飞,载酒登临到落晖。
秉烛更期寻胜侣,不教容易放春归。
首句“红蕉开尽槿花飞”:“红蕉”与“槿花”都是春季的代表花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开尽”与“飞”则暗示了这些花卉的凋谢与飘零,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这一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次句“载酒登临到落晖”:“载酒”体现了诗人的雅兴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营造了一种悠闲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登临”则表明诗人选择了一个高处来欣赏春天的美景,可能是为了更全面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到落晖”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夕阳的余晖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夜晚的到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
第三句“秉烛更期寻胜侣”:“秉烛”意味着在夜幕降临之时仍要继续活动,以延长与朋友相聚的时光。“更期寻胜侣”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珍惜这最后的春光,共同寻找和享受春天的美好。
末句“不教容易放春归”: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与愿望,即不让春天轻易离去。它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与升华,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留恋与不舍。
次韵补之惜花诗 宋 · 李光
年来直欲挽韶华,柳径桃蹊便是家。
䌽锦幕天防横雨,红纱照夜看飞花。
首句“年来直欲挽韶华”:“年来”指的是近年来,或指这一年来。“直欲挽韶华”表达了诗人想要挽留美好时光、不让其流逝的强烈愿望。“韶华”通常指美好的时光,尤其是青春年华,但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春天的美好时光或春天的花朵。
次句“柳径桃蹊便是家”:“柳径桃蹊”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即柳树成荫的小径和桃花盛开的小道。“便是家”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依恋,将它们视为自己的家园。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綵锦幕天防横雨”:“綵锦幕天”用彩锦来比喻天空,形容其美丽而绚烂。“防横雨”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保护之心,担心突如其来的风雨会破坏这如彩锦般美丽的天空和春天的花朵。
末句“红纱照夜看飞花”:“红纱”可能指的是红色的灯笼或纱帐,它们在夜晚发出柔和的光芒。“照夜看飞花”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欣赏飞舞的花瓣的情景。这既是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花的欣赏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