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七言小诗,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美,值得反复品读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4-12-25 12:52:53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深深地喜欢上了冬天。

但喜欢冬天的原因,却从来都是那么充分。譬如是源于一些美好的人事,一些被光阴所沉淀的记忆;譬如是源于已归平淡的心境……,再譬如,就是源于那一首首泛着幽香的古诗词。

不读诗,无以言诗意;不读诗,难以悟清欢。

本期我们来分享一首明朝诗人所写的《山中冬日偶题》。

这首诗写出了冬天与众不同的美,句句都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值得被反复品读,

山中冬日偶题

明·纪青

镇日无人闭竹扉,阶前寒翠上人衣。

开门修竹青如束,黄叶风前叫子规。

纪青, 字竺远,明应天府上元人,曾入天台国清寺为僧,不久后又还俗,以诗酒放游山水间。

根据内容来看,这首《山中冬日偶题》应该就是作者于山中雅居期间所写,其清新洒脱的风格,非常契合作者乐山乐水的性情。

诗的首句营造出了一个静谧的氛围:镇日无人闭竹扉;很少有人前来拜访,竹扉整日都是紧闭的状态。

叶绍翁有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释子淳亦有云:落叶积霉苔,柴扉半不开。

纵然诗人笔下所临摹的具体画面有所不同,但是这关闭着的柴扉,却都无不将同一种优美的意境与韵味体现出来。

看到紧闭的柴扉,就让人的思绪回归到了田园世界,就让人的身心得以宁静与安稳之感。

“镇日无人”在以直接的方式描摹主人居所的静谧形象的同时,又以较为含蓄的方式体现出了山中环境的偏僻。

“闭竹扉”三个字紧承前四个字而来,将诗中的那味静谧和恬淡感进一步予以诠释。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首句中的“静”是一种远离喧嚣、被自然界所滋养的清透的静,而非一种毫无生机的沉寂。

承句描写的是另一番景象:阶前寒翠上人衣;阶前树木显示出的寒冷的翠色洇满了人的衣服。

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突然就想起了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的那两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关季节,那抹代表自然之意的绿色,从来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

作者在此处用一个“寒”字来形容翠色,不但让将冬天的气息充分溢于笔端,更是让树木的翠色显得更加别致。这里的翠色不浓不淡,它在寒冷的冬天里依旧彰显出蓬勃的生机,带给人无限的美感与力量感。

“上”字将物象“寒翠”与“人衣”紧密联系起来,让二者之间有了一种情感上的互动。经过作者这样一写,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寒翠上人衣”的美妙景象,正好代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亲密而又融洽的关系,正好体现出作者所居环境的美好和他热爱田园的一种真情。

“开门修竹青如束,黄叶风前叫子规。”;推开门时,可以看到那修长的青翠的竹子就如被整齐地束起来一样,黄叶随风飘零,不时传来子规的啼叫声。

在首句中,作者的院门是紧闭着的,所以想必有不少人都对竹扉外的景象很感兴趣。

而作者就如无比了解读者一样,在后两句中便及时打开了竹扉,将门外的世界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门前修长的翠竹,它为画面再次晕染上了清新淡雅的色彩,不过与“寒翠”不同的是,这里的“修竹”又无不借环境的雅致,把作者淡泊孤高的形象与节操体现出来。

让人眼前一亮的,还要数最后一句,因为它对于整首诗来讲,不但有着色彩方面的点缀,更有着声音与动感方面的增添。

从首句到转句,诗中的画面都是静谧无声的。所以当作者将“黄叶”“子规”拉来入诗的时候,我们眼前的画面就顿时鲜活起来。

而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或许在我们众多人的潜意识里,冬天的景象都是素白的,但作者笔下勾勒出的景象却是多彩的,他让我们从惯性思维中回过神来,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冬天,这就是此诗的与众不同之处。

黄叶随风飘舞,子规不时啼叫;这里的动态美还将诗中的静谧感烘托得无比鲜明丰盈,让作者的山居生活显得更加安逸且富有生趣。

寒翠上衣山在眼,一壶小煮佐高情;读完一首,身心明朗。

追逐诗词之脚步,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不见不散。

0 阅读:39

一号诗巷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