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知乡愁:清明时节,客家人的那碗韭菜香

弥城谈动漫 2025-04-03 17:25:11
胃知乡愁:清明时节,客家人的那碗韭菜香

清明雨落,客家人的厨房里总会飘起一缕特别的香气。老屋天井的石板地泛着水光,母亲在灶头翻炒着铁锅,韭菜青翠的叶子裹着金黄的面条,油珠在锅边滋滋作响。这个时节,客家人总要用一碗韭菜肉丝炒面祭奠先人,也慰藉生者的胃与心。

一、清明餐桌上的青绿密码

客家人对韭菜的偏爱,早已刻进血脉。这种生命力顽强的蔬菜,在闽粤赣交界的山地间随处可觅。清明时节的韭菜最是鲜嫩,细长的叶片带着晨露的湿润,掐断时汁水能溅到指甲缝里。老人们常说,韭菜阳气足,能驱散清明时节的阴湿。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总能在后山采到野韭菜。那些细长的叶片没有市集上卖的肥厚,却多了一份山野的清香。她用粗瓷碗装好刚采的韭菜,叶尖还挂着露珠,像捧着一汪翡翠。

去年清明返乡,看见堂嫂在晒谷坪支起铁锅炒面。春日的阳光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锅铲与铁锅相撞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那抹熟悉的青绿在热油中翻卷,恍惚间像是看见了二十年前的母亲。

二、铁锅里的清明滋味

制作地道的客家韭菜炒面,要选竹升面。这种用竹杠压制的碱水面自带麦香,久煮不糊。五花肉切丝后用客家米酒腌渍,酒香能化解油腻。韭菜必须现摘现炒,过夜的叶子会蔫了精气神。

热锅冷油,先下姜丝爆香。肉丝滑入锅中的瞬间,油花欢快地跳跃。待肉色转白,韭菜段便该登场了。这时要转大火,让韭菜的辛香与肉香在高温中交融。最后倒入煮至七分熟的面条,淋上酱油快速翻炒,锅气裹着酱色渗进每根面条。

去年教城里来的朋友做这道菜,她盯着我往锅里倒米酒时惊呼:"这么多酒不会醉吗?"我笑而不答。待炒面出锅,她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眼睛突然亮了:"酒香全化在肉里了!"

三、一碗面的前世今生

客家人迁徙的脚步里,总带着对故土的眷恋。明清时期先祖"湖广填四川"时,行囊里就装着韭菜种子。在陌生的土地上,这抹青绿成了连接故乡的脐带。如今在成都洛带古镇,还能吃到带着客家腔调的韭菜面食。

去年清明在墨尔本的客家会馆,看见几位银发阿婆在厨房忙碌。她们用澳洲牛肉代替五花肉,拿菠菜冒充韭菜,可当炒面端上供桌时,所有人还是红了眼眶。食物的形态会变,但那份念想永远鲜活。

今年疫情反复,困在异乡的我用视频跟着母亲学炒面。屏幕那头的她举着锅铲示范:"油要热,手要快!"我这边的手忙脚乱惹得她直笑。当熟悉的香气终于飘起时,三千里的乡愁忽然有了具体的形状。

清明雨还在下,老屋天井的桂树抽了新芽。供桌上的炒面渐渐凉了,香烛的青烟袅袅上升,带着人间烟火去往另一个世界。客家人相信,逝去的亲人会循着这缕香气归来。而活着的我们,在一口接一口的热气蒸腾里,把记忆嚼碎了咽下,让传统在胃里生根发芽。

0 阅读:0
弥城谈动漫

弥城谈动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