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古人早就懂得轮作有多重要。
两千多年前,《汜胜之书》提到“禾收,区种”。
意思是,谷子收完种小麦,这就是一种轮作方式。
这本书是中国最早的农书,当时的农业经验,现在也很宝贵。
今天的种菜人,如果能理解这些方法,照样能用来解决不少问题。
禾收区种,古人怎么理解轮作
“禾收,区种”,简单说,就是谷子收完种小麦。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古人是有理由的。谷子和小麦的生长周期错开,一个适合夏季,一个适合冬季。
这样土壤不会闲着,一年两季利用得刚刚好。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轮作可以避免土壤疲劳。
谷子吸收的养分和小麦不一样,换着种,土壤不容易出问题。
还有一点,古人注意到病虫害的问题。
谷子地里的虫子不会对小麦产生威胁,反过来也一样。
轮作相当于断了害虫的饭碗,田地更干净,作物更健康。
古人没有科学仪器,完全靠观察和经验。
能总结出这些规律,说明他们非常细心。
对现在种菜人的影响
轮作的道理今天仍然适用。
很多农田因为常年种同一种作物,土壤的养分被掏空,产量越来越低。
病虫害也越来越难防。这时候换种一种作物,问题就能缓解不少。
比如,蔬菜大棚里常种西红柿,但连着种几年,土壤里的病害越来越多,西红柿长不好。
这时候换成黄瓜,或者豆类,病害会少很多。
因为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换种就能让土壤休息一下。
还有一些大田作物,比如玉米和大豆,也适合轮作。
玉米吸氮多,但豆类可以通过根瘤菌补氮。
玉米种几年后换种大豆,土壤会变得更肥沃。
这和古人的“禾收,区种”是一个道理。
轮作怎么操作才能见效
具体怎么做,分几步。
第一,选对作物。想轮作,必须选养分需求不一样的作物,比如谷子和小麦,玉米和大豆,西红柿和豆类。
第二,计算时间。比如谷子是夏季作物,小麦是冬季作物,正好错开。不影响地里的时间,也不会浪费土地。
第三,注意病虫害。作物轮换后,病虫害会减少。但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比如土壤里累积的病害。有条件的话,最好配合土壤消毒或者休耕。
第四,观察。轮作不是一季就能看出明显变化的。一般需要两三年,土壤质量才会有明显改善。平时多观察作物长势,有问题及时调整。
老经验能解决新问题
两千年前的《汜胜之书》的道理,现在还是适用。
轮作的道理很基础,但实用性很强。
老祖宗的经验,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