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部分地方吃羊肉,我们会发现必须要有一套去膻的过程,否则有人会受不了羊肉那股骚腥的膻味。
但有一个共识:西北地区的羊肉不需要这套过程,因为那里的羊没有膻味,或膻味极小,甚至有一股奶奶的香气。
西北,也就是指甘肃、山西、新疆、内蒙古、宁夏地区。
为什么那里的羊没有膻味,靠的是这一样神奇的蔬菜——沙葱。
有人看到名字,就觉得,哦,这个沙葱肯定要跟肉一起腌,因为“葱”嘛,就是去膻用的。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沙葱并不是拿来腌肉,肉才不膻,相反,是羊自己经常吃沙葱,自我“饮食调理”后,肉才不膻。
羊肉膻?根本不用葱姜蒜去味
现在针对羊肉的去膻流程,民间已经很有经验了。
除了传统的葱姜蒜去膻,现在还有白酒、料酒去膻。
有些地方一点膻味都不能接受的,可能方法更多样,比如茶叶、孜然、陈皮去膻。
这些去膻法摆脱不了一种思维模式:羊肉+去膻物=去膻。
西北的羊肉正好反过来,是羊肉吃去膻物=去膻。
就有点像农村给土鸡吃五谷、玉米,让鸡肉肉质更甜美,能卖好价钱的思路差不多。
而西北的羊经常吃的东西:沙葱,就是让自己不膻的秘密。
沙葱是什么?
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沙葱又名蒙古韭,意思是蒙古的韭菜。大多生长在海拔800—2800米的荒漠、沙地或者干旱山坡。
这个生长环境,基本完美对应我国西北地区。
虽然名字有个“葱”,味道实际上更偏向于韭菜——辛香甜美却不辣。
东郭璞在《尔雅注》一书中夸赞沙葱“食之香明与常葱”。
北宋史学家苏颂在注《尔雅》中云:“山葱也,味美可食。”
所以,沙葱和韭菜的功能相似,都是用来吃的。
但这吃,不仅限于人,羊也喜欢吃。
羊为什么喜欢吃沙葱?
除了前面所说的味道外,有两点原因,决定了西北羊为什么吃沙葱。
一个是西北地区多干旱贫瘠,放眼荒野,没有什么绿色的植物。
而沙葱的特性非常耐寒耐旱,前面也说了,能长在各种戈壁滩、沙地等干旱地带。
耐旱的同时,自身水分也很丰富。
在西北,牧羊人对羊管理都比较自由,羊自己找吃的去。
可那么大片地方,除了沙葱,也没什么可吃的,那就只好吃沙葱了。
第二个是喂养习惯了,比如在内蒙古,沙葱也是羊的饲料。
沙葱本身水分足,营养够,数量还多,最主要是方便。
羊吃多了,长得不慢,肉还嫩。
而且一些并非散养的羊圈,专业化的畜牧场地区,也会给羊喂沙葱。
虽然单独的沙葱不比那些配比好的专业饲料,但给羊吃了,羊肉不膻呀。
为什么沙葱能去除羊肉的膻味?
羊肉之所以膻,是因为羊的体内有一种叫“支链脂肪酸”的东西。
能分解“支链脂肪酸”的,只有硫化物,而沙葱的硫化物非常丰富。
羊天天吃沙葱,日积月累,体内的“支链脂肪酸”所剩无几,而且这样的羊配种后,它后代体内的“支链脂肪酸”也很少,是一种正循环了。
实际上,跟“葱”有关的植物,硫化物都不少,如大葱、小葱、香菜、蒜头、韭菜。
但是羊不可能天天吃它们,这些蔬菜虽然常见,但不至于满地都是。
所以在内地,人们只能从外部去羊肉的膻,而西北羊则从内部,从根源瓦解自己的膻。
西北羊在中国可说是有口皆碑。
叫的上号的羊肉料理,也多是西北地区所产。
优质的羊肉,配得上好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