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内蒙是黄芪主产区,为什么现在都不种黄芪了?原因让人愤怒

心如止水清 2025-01-13 15:40:34

黄芪,一味名扬海内外的中药材,

是很多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但在号称黄芪主产区的地方,农民们竟然纷纷不种黄芪了!

曾经的黄芪田地,现在种的却是别的作物。

考察过后,原因让人愤怒。

黄芪田地逐渐消失

黄芪的主要产地分布在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

其中甘肃的岷县、陇西县,

内蒙古的赤峰、乌兰察布市,山西的吕梁等地区,

一直是国内黄芪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

但如今,这些黄芪主产区的田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甘肃岷县的田地变化

曾经被誉为“黄芪之乡”的岷县,

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种植黄芪为生。

然而,如今黄芪的影子寥寥无几,

取而代之的是土豆、荞麦等经济作物。

村民说,种黄芪收入太低,风险太大,不如种粮食稳妥。

2.内蒙古赤峰的种植转型

赤峰市巴林左旗一度是优质黄芪的主产地,

但近年来,农田大规模改种其他药材甚至杂粮。

原因很简单,黄芪种出来根本卖不上好价钱,

而种杂粮至少不用担心市场没人收。

3.山西吕梁农户的无奈

山西的吕梁地区种植黄芪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转向种植核桃、苹果等果树。

他们认为,果树收益更高,市场更稳定,

而黄芪的种植太辛苦却看不到希望。

主产区农民的放弃,反映出黄芪产业的深层次危机。

这到底是谁的错?

黄芪种不下去了

1. 收购价格低,农民吃亏太多黄芪种植成本高昂,而收购价格却连年走低。

种植一亩黄芪的成本包括种子、肥料、人工、水电,

至少要3000元,而收成时如果遇到市场行情不好,

一亩地的收入甚至连成本都覆盖不了。

2. 中间商压价,农民无路可退黄芪的收购往往由层层中间商把持,农民缺乏议价权。

比如在岷县,农民说他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

中间商却只肯出每公斤5元的价格,

而最终市场价格可能是每公斤20元以上。

这种剥削式交易,让农民对黄芪失去了信心。

3. 市场供需失衡,价格起伏不定有时候,农民为了赶上一年好的行情,

会大规模种植黄芪,但等黄芪成熟时,

市场已经供过于求,价格一落千丈。

几轮循环后,农民再也不敢冒险。

4. 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黄芪容易受到锈病和根腐病的侵害,

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很高。

如果处理不当,一块田可能颗粒无收,

农民的努力全白费。

5. 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不愿种黄芪的种植和采挖非常耗费人力,

尤其是在采挖时需要手工操作,

这对留守的老年人和妇女来说是一种负担。

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继续种黄芪。

谁制造了这场危机

1. 行业无序竞争黄芪市场一直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

市场上真假难辨。

种植者和药材商之间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不断压低价格。

农民手中的黄芪再好,

也因为市场混乱而难以卖出好价钱,最终沦为牺牲品。

2. 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市场上充斥着用低价劣质黄芪冒充优质黄芪的现象。

比如有些商家将不符合药用标准的黄芪掺入正常货源中出售,

这样直接打击了优质黄芪的市场竞争力。

对普通农民来说,自己费尽心力种出来的好黄芪,

因为价格比不过假货,只能赔本卖掉。

这样的打击,一次次让农民对种黄芪失去了信心。

3. 缺乏产业链支持目前,黄芪的种植基本停留在原料供应阶段,

深加工和延伸产品的开发远远不足。

比如,许多地方的黄芪主要用来生产简单的药材原料,利润率极低。

而黄芪制成的保健品、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

大部分利润被深加工企业拿走,与农民无关。

这种单一的产业链模式,注定农民难以从中获利。

谁在坑农害民

1. 中间商的黑幕操作农民种黄芪,一年的劳作最终要依赖中间商收购。

然而,中间商手中的价格杠杆,却成了农民的枷锁。

有些中间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压价收购农民的黄芪,

甚至在称重时动手脚,少给重量。

还有一些中间商将低质量的黄芪掺入高质量货中售卖,

导致市场整体信誉下降,最终害得农民也跟着受损。

比如吹嘘黄芪能治百病。

也让市场需求变得不稳定。

因为一旦消费者发现效果被夸大,信任崩塌,

就会转向其他替代品,黄芪的销量随之下降,

受害的还是农民。

3. 行业潜规则,农民成受害者在黄芪主产区,有些加工企业和收购商早已形成隐秘的利益网络,

他们的交易规则和价格策略完全排除农民的参与。

比如企业可能只愿意收购价格最低的货源,

而农民手中的优质黄芪却无人问津。

农民只能被动接受市场的选择,

成为这场游戏中最无助的一方。

种地的心酸,谁来听

农民种黄芪,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更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现实却一次次让他们失望。

他们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

付出的汗水,却换不来应得的报酬。

一些村里的老人说:“种黄芪,种了几十年,穷还是穷。”

他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市场价格低,更是整个产业的不公平。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黄芪被中间商压价、被劣质产品冲击、被市场规则边缘化。

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农民只能一茬茬地改种其他作物。

放弃的背后,是对黄芪产业的彻底绝望。

农民的愿望并不复杂,只希望自己的劳动能有回报。

他们不需要什么天价收入,只想种出来的黄芪能卖出公道的价格。

可是在这个产业里,最底层的农民,反而成了最弱势的群体。

他们的声音无人听,他们的困境无人解。

这才是黄芪产业衰退的真正悲哀之处。

0 阅读:0